第36章 謝晦上表訴衷腸,宋帝興兵討叛賊

字數:4969   加入書籤

A+A-


    謝晦整頓好軍隊,準備出發,但心裏仍覺不踏實。
    他思前想後,決定再跟宋帝說說心裏話,於是又上表為自己辯解。
    表章裏,他字字有力,句句真情:“謝晦自陳佐命之功,訴忠被讒之冤,誓師討伐奸臣,望陛下明察忠心!”
    表文一送到宋朝朝廷,宋帝劉義隆的火氣“噌”一下就上來了,立馬下令全國進入戰備狀態,嚴令討伐謝晦。
    朝廷上下亂成一鍋粥,大臣們忙得不可開交。
    檀道濟這時已早早回到都城,宋帝一見麵就拉著他商議平定叛亂之事。
    檀道濟直性子,上書便說:“陛下,我與謝晦曾共北伐,昔日入關十策,八九皆出謝晦。
    此人才智過人,謀略嫻熟,當今幾無人能比。
    然其未嚐獨領兵戰,軍事或非其長。
    我佩其智,彼知我勇。今我討之,正義對叛逆,必能為陛下擒謝晦!”
    檀道濟主動請纓,宋帝早有預料,心中大喜。
    隨即召見江州刺史王弘,升其為侍中、司徒,兼管尚書事,並任揚州刺史。
    又令彭城王劉義康管荊、襄等八州軍事,兼荊州長史,留守都城。
    宋帝親率六軍出征,命到彥之為先鋒,檀道濟為總指揮。大軍浩浩蕩蕩,逆水西行。
    此前,袁皇後生下一子,相貌凶醜。
    她急忙派人快馬報信給宋帝:“此子相貌異常,必禍國殃民,絕不能留,當殺之以絕後患!”
    袁皇後善觀相,宋帝一聽大驚,忙奔至皇後寢宮,掀開帳子,攔住殺子之手,並為子取名為劉劭。
    如此,禍根已種下。
    彼時宋帝尚在守喪,忌談生子之事,故令宮中保密。
    守喪期滿,又因親征在即,宋帝欲公布得子喜訊,隻說皇子初生,皇後尚在月子中。
    於是特命皇姐會稽公主進宮,掌管六宮事務。
    會稽長公主乃宋武帝正宮皇後所生,嫁於振威將軍徐逵之。
    徐逵之昔日戰死於江夏,此事前文已述。
    長公主守寡後節操堅貞,常出入宮中,宋帝便令其暫管宮中事務。
    宮中有人主持,宋帝便安心離都,西征而去。
    謝晦則令弟謝遁領兵萬人,與侄謝世猷、司馬周超、參軍何承天等留守江陵。自
    己則率三萬大軍,命庾登之總管軍事,從江津至破塚,戰船相連,旌旗蔽日。
    謝晦望江長歎:“悔未用此兵勤王!”然造反之路,已無回頭。
    隨後,他向京城發檄文,稱欲進京誅殺三奸臣,順江而下,占據巴陵。前哨探知宋軍將至,按兵不動,以待時機。
    此時,大雨連綿十餘日,庾登之未發號令,隻於船中閑坐。
    參軍劉和之對謝晦說:“大雨傾盆,敵我皆同,何不速戰速決?”
    謝晦催庾登之進軍,庾登之卻道:“水戰宜火攻,待天晴備火具,再行出發。”
    謝晦覺其有理,仍按兵不動。
    其實庾登之並不願隨謝晦反叛。
    謝晦仍令其參與軍事決策,信其迂腐之言。
    謝晦又派小將陳佑割茅草,以大袋裝之,掛於船帆桅杆上,風幹日曬,以備火攻。
    如此拖延十五日,天晴,謝晦方遣中兵參軍孔延秀攻彭城洲。
    彭城洲岸,宋軍軍營柵欄已立,由到彥之偏將蕭欣守衛。
    蕭欣膽小如鼠,無奈出戰,卻躲於陣後,以盾自護。
    孔延秀率軍殺入,宋軍前鋒稍退,蕭欣便棄軍而逃,乘船遁去,餘兵亦潰散。
    孔延秀乘勝放火,燒毀宋軍軍營柵欄,占據彭城洲。
    到彥之聞敗訊,驚慌失措。諸將請退夏口駐紮,待後續部隊。
    到彥之害怕退軍會被責罰,就留在隱圻防守,派人催促檀道濟前來會師。
    檀道濟率軍趕到後,士氣才重新振作起來。
    謝晦聽到孔延秀勝利的消息後,又上表提出要求,言辭中充滿了驕傲和放肆。
    表文中有將在宗廟中處決四個奸臣,在皇宮的南門懸掛三個奸臣的屍首,為兩個台衙昭雪冤屈,證明兩個藩鎮無罪等說法。
    表中所提兩藩鎮,一為謝晦自己,一為檀道濟。
    他以為檀道濟同謀,必難獨善其身,故替檀道濟解脫罪名。
    豈料輔佐皇帝西征之大元帥,正是南兗州刺史檀道濟。
    表文剛發出去,軍報就來了,說是檀道濟和到彥之已經合兵一處,渡江前來。
    謝晦嚇得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
    正在焦急之間,孔延秀也戰敗回來了,報告說彭城洲又被奪回去了。
    沒辦法,謝晦隻好整頓軍隊出營眺望,遠遠看見有戰艦駛來,不過一二十艘的樣子,還以為來兵不多,可以不用擔心。
    於是命令各艦列陣以待,呐喊揚威。那些來艦停泊在江心,並不前來交戰,謝晦也命令軍隊不要進攻。
    到了傍晚時分,東風大起,來艦從四麵八方聚集而來,前後相連,不知道有多少兵船,而且處處都懸掛著檀字旗號。
    突然聽到鼓聲大作,來艦像飛一樣駛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驚非同小可,謝晦慌忙下令迎戰,偏偏部眾不戰先潰,頃刻間四散而逃。
    謝晦也隻好逃回巴陵。
    接著又想到巴陵地方狹小,一定不能守住,索性在夜裏乘坐小船,逃回江陵去了。
    以前擔任豫州刺史的劉粹,被調到雍州任職,並奉命去攻打江陵。
    他匆匆趕到沙橋,卻被周超率軍擊敗,一直退到數十裏外的地方。
    周超收兵回城後,看見謝晦狼狽逃回,才知道軍隊已經全麵潰敗,不由得又憂又懼。
    謝晦慚愧地向周超道歉,並囑咐他合力堅守,但周超假裝答應,卻在夜裏偷偷逃跑,去投奔到彥之的軍隊。
    謝晦失去了周超的支持,更加慌張,又聽說守兵也已經潰散,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於是急忙和弟弟謝遁以及侄子謝世基、謝世猷,一共七個人騎著馬,從城北逃走。
    謝遁身體肥胖,騎不了馬,謝晦隻能沿途照顧他,因此行進速度不快。
    他們剛逃到安陸,就被守吏光順之逮捕。
    這七個人沒有一個人逃脫,全部被拘禁在囚車裏,解送到皇帝出巡的行宮。
    庾登之、何承天、孔延秀等人,也都投降了。
    宋帝打了勝仗後凱旋回朝,進入都城後下令處死了謝晦、謝遁、謝世基、謝世猷,還把謝爵也從監獄裏提出來,一起在鬧市中斬首。
    謝晦很有文才,他的侄子謝世基,更是擅長吟詩。
    臨刑時,謝世基還在吟誦連句詩:“偉哉橫海鱗,壯矣垂天翼!一旦失風水,翻為螻蟻食!”
    謝晦聽了也不由得技癢,隨口續接道:“功遂侔昔人,保退無智力,既涉太行險,斯路信難陟。”
    叔侄倆吟完詩後,就伸頭就戮。真是迂腐可笑。
    忽然,有一個年輕女子披散著頭發,光著腳,哭著跑了過來。
    她看見謝晦後,就抱住謝晦的頭,一邊舔一邊哭。
    刑官因為行刑的時間已經到了,就勸這個女子讓開,但她卻和謝晦訣別道:“大丈夫應該戰死沙場,怎麽能在市井中被處決呢?”
    謝晦淒然地說道:“事情已經這樣了,不必多說了。”
    話音剛落,一聲炮響,謝晦的頭顱就隨著刀落而下。
    那個年輕女子還暈倒在地上,被旁邊的人救醒後,抬進轎子裏,飛快地離開了。
    欲知這女子是誰,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