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命途多舛謝靈運 文人含冤赴黃泉
字數:8149 加入書籤
元嘉九年,朝廷裏發生了一件大事。
弘公進爵為太保,可才過了一個多月,他就去世了。
緊接著,王華、王曇首兩位大臣也相繼因病離世。
這一下,朝廷裏可亂了套,元老們一個個走了,權力就出現了空缺。
這時候,荊州刺史彭城王義康已經入朝做了司徒,並且還兼任著錄尚書事的職務呢。
一看這形勢,他趕緊抓住機會,把朝廷大權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裏。
領軍將軍殷景仁也被提拔為尚書仆射pu ye),太子詹事劉湛則升為了領軍將軍。
說起這劉湛,他原本還是殷景仁引薦的呢。
可這人一得了勢,心就變了,開始暗暗忌諱起殷景仁來。
他以前還當過彭城王的長史,和義康有老交情,於是就格外巴結義康,想把殷景仁給擠兌走,真是個十足的小人。
可殷景仁深得皇上的心,不但沒被擠走,反而還加授了中書令兼中護軍的官職。
劉湛一看自己沒加官,隻被命兼任太子詹事,心裏那叫一個惱火。
他和義康一起進讒言,拚命詆毀殷景仁。
皇上卻始終不信他們的鬼話,對殷景仁反而更加厚待了。
殷景仁心裏也明白劉湛在排擠自己。
有一次,他對親朋好友歎息道:“我真是引狼入室啊,這狼現在就要咬人了!”
於是,他就托病辭職,可皇上就是不批,隻讓他在家養病。
劉湛仍不甘心,竟然絞盡腦汁想出一個陰險的計謀,打算派遣兵士偽裝成劫匪,趁夜潛入殷景仁的家中,意圖行刺。
然而,這陰謀尚未付諸實施,就有人暗中稟告了皇上。
皇上聞訊後,立即下令讓殷景仁遷居至西掖門,使其離皇宮更近,劉湛的詭計因此落空。
皇上既然知道了劉湛的陰謀,為什麽不立刻治他的罪呢?
還讓他繼續禍害朝廷,真是讓人想不通。
自從那件事發生之後,義康的幕僚和劉湛的密友們,都心照不宣地相互約定,誰也不敢再輕易踏入殷家的大門半步。
然而,卻有個例外,那便是彭城王的主簿劉敬文。
他的父親劉成,不知為何,竟貿然前往殷景仁處謀求一個郡守的職位。
劉敬文一向依附於彭城王劉義康,他深知此事若被劉湛知曉,定會怪罪於自己。
因此,一聽到這個消息,他嚇得魂飛魄散,急忙趕往劉湛的府邸。
一進門,劉敬文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叩頭。
劉湛見狀,不禁嚇了一跳,連忙問道:“你這是何意?”
劉敬文帶著哭腔說道:“我父親老糊塗了,竟擅自跑到殷家去求官,這實在令我始料未及。
我未能及時阻止,辜負了大人對我的栽培之恩,全家人都感到慚愧害怕,無顏再見大人了!”
劉湛聽了,心中的怒火漸漸平息了一些。
他緩緩說道:“父子乃至親之人,你怎能不先告知我一聲呢?
不過,這次就算了,下次可要小心行事!”
劉敬文一聽,心中那塊懸著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仿佛得到了皇恩大赦一般。
他又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口中連聲道謝:“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劉湛擺了擺手,示意他起身:“行了,行了,快起來吧。
以後做事要多個心眼兒。”
劉敬文連忙站起身來,躬著身子恭敬地回道:“是,是,大人教訓的是。
我以後一定小心謹慎,絕不再給大人添任何麻煩。”
說完,他又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才轉身離去。
走到門口時,他還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劉湛,那眼神中充滿了感激和敬畏之情。
劉湛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就這樣,劉敬文如釋重負地離開了劉湛家,心裏那塊大石頭總算徹底放下了。
方才辭出,他感覺自己就像是從鬼門關走了一遭回來一樣。
後將軍司馬庾炳之,那可是個有才辯之人。
他在殷、劉兩家往來頻繁,和兩家都相處得頗為融洽。
不過,他暗地裏卻對宋主忠心耿耿,這可是他心中的秘密。
宋主一旦有秘密的命令要傳達,便派庾炳之去告訴殷景仁。
殷景仁雖然稱病不上朝,但宋主有問,他必答。
那些密表來來回回,都是庾炳之幫忙傳遞。
劉湛呢,全然不知這其中的秘密。
他隻看見庾炳之經常出入殷家,還以為庾炳之是去探問殷景仁的病情,一點兒也沒起疑心。
這劉湛,有時候還真是挺大意的。
接下來說說謝靈運的事兒。
謝靈運不知怎的,犯了事兒,被官府的人逮了個正著。
這謝靈運,可是個響當當的人物。
宋主都知道他本事大,心裏頭憐惜他,本想著赦免他,給他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可彭城王劉義康,偏偏聽了劉湛的一麵之詞,說謝靈運仗著自己有才,尾巴翹到天上去了,還犯上作亂,得嚴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這樣,謝靈運被流放到廣州,守邊疆去了。
那謝靈運,他到底幹了啥叛逆的事兒呢?
咱得從頭捋捋。
早些時候,謝靈運被召進宮裏,當了個秘書監。
這官兒幹啥?
就是整天跟書打交道,整理整理書籍,寫寫曆史什麽的。
宋主還特意讓他把秘閣裏的書整一整,缺的補上,還讓他寫《晉書》。
謝靈運心氣兒高,本想著能進朝裏參政,大展拳腳,沒想到卻被叫來幹這些文字活兒,心裏頭能不憋屈嗎?
他寫史書也是草草列了些條目,時間一長,也沒啥動靜,心裏更是鬱悶。
後來呢,他升了侍中,能經常見著皇帝了。
有時候呈上自己的詩作,有時候獻上書法作品,宋主常誇這兩樣是寶貝,誇得謝靈運心裏頭美滋滋的。
可就是不讓他參政,謝靈運心裏頭不滿,就跟吃了蒼蠅似的。
他常常裝病不上朝,有時候還偷溜出城去玩,一去就是十多天,也不跟朝廷說一聲。
大臣們都議論紛紛,說謝靈運太不像話了。
宋主也嫌他不守規矩,就委婉地讓他辭職。
謝靈運這才上表稱病,奉旨回老家了。
回了老家,他也沒啥事兒幹,就想起他的族父謝方明來。
謝方明是會稽太守,謝靈運就去看他。
這一看,還認識了謝方明的兒子謝惠連。
謝靈運一看這小夥子,心裏頭那個賞識啊,就跟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似的。
謝靈運在老家待著悶得慌,就四處找人玩兒。
他跟東海的何長瑜、潁川的荀雍、泰山的羊璿之這些人,一拍即合,整天在一起寫詩喝酒,成了知己。
謝惠連也加入了他們,四個人一塊兒,被稱作“四友”。
這四個人啊,整天黏在一起,寫詩喝酒,快活得跟神仙似的。
謝家是大戶人家,謝靈運繼承了先祖的家產,那可是富得流油。
他養了幾百個仆人,還有幾百個門生,這些人都聽他的使喚。
有一天,謝靈運心血來潮,想著帶著這幫人出去玩玩。
他們去哪兒玩呢?
去山林裏!
那山林啊,可大了,樹多得數不清,就跟一片綠色的海洋似的。
謝靈運帶著這幫人,浩浩蕩蕩地就進了山林。
他們在山林裏玩啊,鬧啊,到處探險,就跟一群孩子似的。
有時候路不好走,他們就砍樹開路。
那砍樹的聲音“咚咚咚”的,響個不停,就跟敲鼓似的。
樹倒了下來,“嘩啦”一聲,把地上的草都壓平了。
他們就這麽一路砍著,一路走著,跟開疆拓土似的。
這山林裏的百姓啊,可遭了殃。
他們本來在山林裏過得好好的,被這麽一鬧,安寧日子沒了。
有的百姓正在地裏幹活兒呢,突然聽到“咚咚咚”的聲音,嚇得趕緊往家跑,就跟見了鬼似的。
有的百姓啊,正在家裏做飯呢,突然看到一群人砍著樹過來了,嚇得鍋都掉地上了,飯也顧不上做了。
他們心裏頭啊,把這個謝靈運和他的這幫人,都當成了山賊。
謝靈運他們呢,也不管百姓們怎麽想,隻顧著自己玩兒得高興。
他們在山林裏走啊走,玩啊玩,不知道過了多久,才終於累了,準備回去。
他們回去的時候啊,還戀戀不舍地回頭看了看山林,就跟看自己的後花園似的。
那山林被他們這麽一鬧,變得亂七八糟的了。
樹倒了一地,草也被壓平了,就跟被蝗蟲啃過似的。
但是他們呢,卻一點兒也不在乎,隻顧著自己高興去了。
就這麽著,謝靈運和他的這幫人啊,在山林裏玩了好幾天。
他們每天都這麽鬧,把山林裏的百姓擾得不得安寧。
百姓們都把他們當成了山賊看。
心想這哪兒來的這麽一群搗蛋鬼啊,這麽不讓人省心。
恰巧這時,會稽太守換了一個新官,叫孟顗。
這孟顗是個迷信佛教的主兒,整天念叨著佛法無邊,修行得道。
謝靈運本就心高氣傲,看這孟顗如此迷信,心裏頭忍不住就諷刺起來。
“得道需要聰明的文人,”謝靈運當著孟顗的麵,慢悠悠地說道,“您升天或許在我謝靈運之前,但成佛一定在我之後。”
孟顗一聽這話,心裏頭那個恨得就跟吃了蒼蠅似的。
他本想著新來的太守能和自己處好關係,沒想到謝靈運這麽不給麵子。
於是,兩人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孟顗心裏頭憋著氣,上書彈劾謝靈運。
謝靈運本來就是個喜歡多嘴的人,看到孟顗這麽刁鑽,心裏頭也不服氣。
他急忙跑到朝廷,為自己辯解。
朝廷也給了他個麵子,讓他去做臨川內史。
做了官之後,謝靈運還是老樣子,整天遊玩放縱,不把官事兒放在心上。
官府看他這樣,心裏頭不樂意了,就彈劾他。
朝廷也派了使者來逮捕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謝靈運一看使者來了,心裏頭那個倔得跟頭牛似的。
他抗拒不服,還把使者抓了起來,並且寫了一首詩:
“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這詩一傳開,官府總算找到借口,說他叛逆的罪行明顯,發兵逮捕了謝靈運,請求旨意正法。
宋主呢,其實心裏頭還是憐憫謝靈運的。
他連劉義康當麵稟報的彈劾之詞都沒有聽從,想要赦免謝靈運一死,隻是把他流放到廣州。
可是謝靈運命運不好,又有人上奏說他私自購買兵器,糾集勇士,打算在三江口起兵。
這一下,宋主也沒辦法了,隻好忍痛割愛,下令在廣州將他處斬。
“謝靈運啊謝靈運,你隻是個文人,怎麽能造反呢?”
有人歎息道,“無非是你的文辭過於狂放,觸怒了當權者。
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留下千古遺恨啊!”
“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字獄!”另一個人憤憤不平地說道,“謝靈運何罪之有?
隻是因為說了幾句真話,就落得如此下場!”
眾人紛紛搖頭歎息,為謝靈運的遭遇感到不平。
而謝靈運呢,已經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隻留下了他的詩篇和那段傳奇的故事,在世間流傳。
謝靈運被處死後,那總想害人的劉湛,又把眼光投向宋室的武將。
這武將是哪一位呢?
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