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範曄謀反事敗露 身死牢獄斷魂時
字數:9510 加入書籤
被劉湛案牽連的,不僅有彭城王劉義康,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劉義隆的外甥徐湛之。
這一日,皇宮裏傳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像一陣狂風,瞬間席卷了整個京城:
彭城王劉義康因劉湛案被牽連,而徐湛之也未能幸免,皇上已經下達聖旨,要處死他。
徐府上下一片慌亂,仆人們像沒頭蒼蠅一樣跑來跑去,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徐湛之坐在書房裏,麵色凝重,心裏像揣著一隻兔子,忐忑不安。
他怎麽也想不明白,自己怎麽就卷入了這場風波之中。
他平日裏也沒做過什麽壞事,怎麽就攤上了這麽大的事兒呢?
此時,最焦急的莫過於徐湛之的母親——會稽長公主劉興弟。
會稽長公主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嫡長女,她的母親是劉裕的結發之妻臧愛親。
劉義隆是劉裕的第三子,會稽長公主就是劉義隆的同父異母姐姐。
劉裕稱帝後,對這位長女和外孫子頗為疼愛;
劉義隆即位後,更是對姐姐敬重有加,家事大小,多征求她的意見。
會稽長公主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在花園裏賞花。
她手中的花瞬間掉落在地,心也猛地一沉。
她不顧一切地衝進皇宮,要見皇上劉義隆。
皇宮內,劉義隆正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似乎在為徐湛之的事情煩惱。
會稽長公主一路闖進大殿,跪在劉義隆麵前,手裏還拿著一個錦囊。
她聲音帶著幾分顫抖,邊哭邊說:“皇上,姐姐求您開開恩,饒了湛之吧!”
劉義隆看了看會稽長公主,心中有些不忍。
但他也知道,劉湛案影響極大,自己作為皇帝,必須做出表率。
他歎了口氣,無奈地說:“姐姐,朕也知道湛之是無辜的,但朝臣們議論紛紛,朕也很難做啊。”
會稽長公主一聽,哭得更厲害了。
她突然從懷裏掏出錦囊,扔在地上。錦囊散開,裏麵露出一件粗布衫襖。
會稽長公主拿起衣服,遞給劉義隆看,哭訴道:“皇上,你看看這件衣服!
你老劉家原來貧賤的時候,我媽做了這件粗布衣給你爸穿的!
這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也是我們家傳承的寶物。”
劉義隆接過衣服,仔細一看,頓時愣住了。
這件粗布衫襖他太熟悉了,這是他父親劉裕留下的遺物。
劉裕貧賤時,他的結發妻子臧愛親親手為他做了這件衣服。
臧愛親死後,把衣服留給了會稽長公主,並囑咐她:“後代子孫如果驕奢不法,就拿這衣服給他們看。”
看著這件充滿回憶的衣服,劉義隆的眼眶濕潤了。
他想起自己小時候,父親常常穿著這件衣服,告訴他要勤儉節約,不要忘記本心。
他哽咽著說:“長公主,姐姐,你……你這是何苦呢?”
會稽長公主見劉義隆動容,繼續哭訴道:“皇上,湛之他年輕不懂事,都是被人陷害的。
他今天要是死了,我活著還有什麽意義?
你看看這件衣服,想想你父親當年的艱辛,你怎麽忍心下得去手?”
劉義隆聽著會稽長公主的話,心中翻江倒海。
他想起自己登基以來,確實有些飄飄然了,忘記了父親的教誨。
他看看手中的粗布衫襖,又看看哭得梨花帶雨的姐姐,心中五味雜陳。
他沉默了一會兒,終於開口說道:“姐姐,你起來吧。朕……朕赦免湛之就是。”
會稽長公主一聽,頓時破涕為笑。
她連忙磕頭謝恩:“謝皇上隆恩!謝皇上隆恩!”
就這樣,劉義隆赦免了自己的外甥徐湛之。
再說殷景仁參與誅殺了劉湛之後,又兼管起了揚州的事務。
可沒想到,他忽然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精神錯亂,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常態。
那是個冬天,外麵飄起了雪花,殷景仁走出廳堂想去看看雪景。
結果一瞅,嚇得臉色都變了,驚叫道:“哎呀,屋裏怎麽突然長出大樹來了?”
周圍的人一聽,都愣住了,心想這屋裏哪來的大樹啊。
殷景仁愣了愣神,又突然拍拍腦袋,自言自語地說:“哦,我錯了!我錯了!”
說完,他就晃晃悠悠地回屋躺到了床上,嘴裏還不停地胡言亂語,誰也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麽。
就這樣,沒幾天的功夫,殷景仁竟然就撒手人寰了。
有人私下裏議論,說是劉湛的冤魂來索命了。
這話到底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楚。
皇帝聽說殷景仁去世的消息後,心裏也挺難過,畢竟殷景仁也是為朝廷立過汗馬功勞的。
於是,皇帝追贈他為司空,還給了他一個“文成”的諡號,算是對他一生的肯定。
殷景仁一走,揚州刺史的位置就空了出來。
皇帝想了想,決定把這個重任交給自己的次子始興王浚。
始興王浚雖然年紀還小,但皇帝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材,想借此機會鍛煉鍛煉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天,皇帝把始興王浚叫到跟前,對他說:“浚兒啊,揚州刺史這個位置可不好幹。
你現在雖然年幼,但朕相信你能擔起這個重任。
不過,州裏的事情繁多,你一個人恐怕忙不過來,朕打算給你派兩個得力的助手。”
始興王浚一聽,連忙恭敬地回道:“父皇,兒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父皇所托。
不知父皇要給兒臣派哪兩位助手?”
皇帝笑了笑,說道:“朕打算讓後軍長史範曄和主簿沈璞去幫你。
範曄為人耿直,辦事認真,沈璞則聰明伶俐,很有才華。
有他們兩人在你身邊輔佐,朕也就放心了。”
當然,範曄自己做夢也沒想到,他會因為卷入一場政變而丟了性命。
範曄出身在順陽範氏,這可是個有名的士族大家庭。
不過呢,他因為是妾生的庶子,在家族裏的地位並不高。
聽說他母親生他的時候是在廁所,額頭還被磚磕破了,因此得了個小名叫“磚”。
他出生後,因為伯父沒有兒子,就被過繼給了範弘之,繼承了爵位,被封為武興縣五等侯。
範曄從小就愛讀書,家裏的藏書都被他翻了個遍。
他文章寫得好,隸書也寫得不錯,還懂得音律,算是個多才多藝的人。
元熙二年,劉裕代晉稱帝後,範曄就開始做官了,先在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做冠軍將軍,後來又做了秘書丞。
可惜啊,他父親去世,他得回家守喪,就離職了一段時間。
元嘉七年,範曄服喪期滿,又去做官了,這次是做了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的司馬,還兼著新蔡太守。
那時候,北魏鮮卑軍隊圍攻青州,檀道濟奉命去解圍,範曄也跟著去了,還因此升了官,做了尚書部郎。
元嘉九年冬天,彭城王劉義康的母親王太妃去世了。
下葬那晚,劉義康叫了些同僚舊友來幫忙料理喪事,在東府聚會。
範曄的弟弟範廣淵是司徒府祭酒,範曄就和王深、王廣在範廣淵那兒喝酒,還開著北窗聽挽歌找樂子。
這事兒讓劉義康知道了,他大怒,覺得範曄太不像話了,就把範曄貶為宣城太守。
範曄被貶了,心裏憋屈得很。
他想啊,我範曄何罪之有,怎麽就落得這個下場呢?
於是,他在任上就開始整理各家關於後漢的史籍,開始寫後漢史,想借此排解心中的痛苦。
他研究史事,眼界也開闊了,憑著自己對曆史的理解和熱情,寫出了曆史名作《後漢書》。
這書文簡明周詳,敘事生動,一出來就把以前各家的後漢史給比下去了,範曄也因此得名。
元嘉十五年,範曄任滿,又被調任為長沙王劉義欣的鎮軍長史,還加了寧朔將軍的封號。
這官兒做得也不算小,範曄心裏也還算滿意。
可是啊,次年他嫡母,也就是他父親的正室去世了,按禮數他得馬上去奔喪。
可他呢,卻說病了,拖了好久才動身。
這事兒啊,其實範曄心裏也有苦衷。
他想著,自己剛在新任上站穩腳跟,這一走,不知道回來又是個什麽光景。
再說了,他跟他嫡母關係也不怎麽樣,心裏頭就有些抵觸。
可是呢,禮數在那兒擺著,他也不能不去。
於是,他就找了個借口,說自己病了,拖拖拉拉的,就是不想動身。
他手下那些幕僚、下屬都勸他,說:“大人啊,您還是趕緊去吧,這事兒拖不得。
要是皇上怪罪下來,那可就不好了。”
範曄呢,就哼哼唧唧的,說:“我這病啊,實在是太重了,起不來身啊。”
就這麽拖啊拖的,拖了好久,範曄才終於動身了。
可是,他這一動身,還帶了好些個妓妾一起去。
這事又讓那些講究禮數的人看不過眼了。
他們私下裏議論紛紛,說:“這範曄啊,真是太不像話了,奔喪還帶著妓妾,這成何體統啊!”
範曄呢,對這些議論充耳不聞。
他想我範曄活這一輩子,就是要圖個痛快,管別人怎麽說呢。
於是,他就帶著他的妓妾們,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一路上啊,他們是遊山玩水,好不快活。
範曄這麽做,終究是落下了口實。
禦史中丞劉損上表檢舉他違禮,但宋文帝欣賞他的才華,沒治他的罪。
元嘉十七年,範曄服喪期滿,投靠了興王劉浚,做了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
劉浚做了揚州刺史後,不管政事,都交給範曄。
範曄仕途就順了,不久就升了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範曄這人挺有才的,學識淵博,文章寫得好,音樂也精通,書法也不錯。
但他傲岸不羈,不肯曲意逢迎。
他琵琶彈得好,還能創作新曲。
宋文帝想聽,老暗示他,他就是裝不知道,不肯彈。
有一次文帝宴請大臣,對他說:“我想唱歌,你給我彈琴。”
範曄隻好彈了,文帝歌一唱完,他馬上停,多一曲都不肯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範曄對皇帝不逢迎,但對同僚挺真誠的。
那時候,沈演之是右衛將軍,和左衛將軍範曄一起掌管禁旅,同參機密。
每次朝見皇帝,範曄要是先到了,一定等沈演之來了一起進去,可沈演之從來沒等過範曄。
範曄心裏不藏事,就寫了篇《和香方》,譏諷他們。
他根據同僚的特點,把庾炳之比作“多忌”的麝香,沈演之比作“昏鈍”的棗膏,他自己呢,就是“沈實易和”。
這《和香方》一出,範曄更被同僚排擠了。
元嘉十七年,彭城王劉義康長期執政,威權越來越重,宋文帝就猜忌他了,找了個“合黨連群,陰謀潛計”的罪名,免了他的宰輔職務,貶為江州刺史。
孔熙先因為劉義康對他父親有恩,就聯絡朝臣,想反叛,立劉義康為帝。
範曄掌握禁軍,有名望,又在劉義康手下做過多年官,所以孔熙先首先就留意上他了。
孔熙先先結交了範曄的外甥謝綜,謝綜為了報答孔熙先,就把他引薦給範曄了。
孔熙先認識範曄後,使勁伺候他,還拉攏他賭博,故意輸錢給他。
範曄貪心錢財,又欣賞孔熙先的才幹,兩人關係就越來越好了。
孔熙先見時機到了,就慫恿範曄參與謀反,範曄一開始拒絕了。
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絕聯姻的事激他,劉義康也為宣城之貶向範曄道歉,範曄最後就參加了,決心反叛朝廷。
孔熙先精通天文,就派尼姑法靜南下講道,說江州將出天子。
這天子,就是指江州刺史劉義康。
為了增加謀反成功率,孔熙先又讓僧人法略改名孫景玄,去臧質軍裏做寧遠參軍,還聯絡了台城隊長許耀做內應。
孔熙先又勾結了大將軍府史仲承祖,仲承祖就把謀反計劃告訴了丹陽尹徐湛之。
徐湛之告訴範曄,臧質非常讚成他們的行動,肯定會邀蕭思話一起舉事,不用擔心兵力不夠,就等著好日子到來。
於是他們互相封了官:徐湛之是撫軍將軍、揚州刺史,範曄是中軍將軍、南徐州刺史,孔熙先是右衛將軍,等等。
凡是他們一直討厭或不服從劉義康的,都另抄一本,準備把這些人處死。
孔熙先見事情進展得順,就叫他弟弟孔休先草擬檄文,還讓範曄起草政變宣言。
範曄就以劉義康的名義給徐湛之寫信,勉勵各部“同心協力,族滅奸黨,爭為創業元勳,再創宋朝”。
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征北將軍衡陽王劉義季、右將軍南平王劉鑠去邊鎮就職,範曄等人就約定這天舉事。
但因為沒約好,政變就沒能如期舉行。
到了元嘉二十二年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說範曄是政變的主謀,還呈報了參與政變的名單和相關書信證據。
文帝馬上就下詔書“馬上逮捕,依法窮詰”。
當夜,文帝派人秘密逮捕了謝綜、孔熙先,又詔朝臣在東閣聚會,質問範曄為什麽謀反。
範曄當時嚇得要命,慌忙否認。
文帝告訴他謝綜、徐湛之、孔熙先等都招了,還擺出了書信證物。
範曄一看,隻好承認謀反,說“有負於國、罪行深重,願被處死”。
第二天,範曄被送進監獄,他問徐湛之關在哪兒,才知道告密的就是徐湛之。
於是範曄稱病,請求換獄所,得以和謝綜等人成了隔壁。
他告訴謝綜等人告密者是徐湛之,還作詩感歎:“在生已可知,來緣畫無識。好醜共一丘,何足異枉直。”
範曄進監獄後,以為自己馬上就要被處死,沒想到文帝追查案情,二十多天都沒結果。
他還以為有活下去的希望呢。
孔熙先譏諷他怕死。
他感慨地說:“可惜啊!滿腹經綸,卻要葬身此地。”
到了十二月,範曄被押赴刑場,那年他才四十八歲。
他的兒子範藹、範遙、範叔委等都被株連,隻有孫子範魯連幸免於難。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喜歡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請大家收藏:()南北朝風雲:世事百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