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去意已決

字數:8998   加入書籤

A+A-


    兩名雜役不再多言,隻是架著諸葛亮快步向前。很快,尚書令府高大的門庭便映入眼簾。剛至門口,門 “吱呀” 一聲被人從內推開,走出一位身著錦袍、麵容冷峻的中年官員,身後還簇擁著一眾幕僚模樣的人。諸葛亮抬眼望去,隻見那官員目光如隼,直直地盯著自己,嘴角微微上揚,卻未達眼底,似笑非笑。
    “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中年官員開口問道,聲音低沉卻極具穿透力。
    “正是在下。” 諸葛亮不卑不亢地回應,同時心中暗自思忖,這想必就是傳聞中的尚書令荀彧了。
    荀彧微微點頭,目光在諸葛亮身上打量一番,旋即側身抬手,做了個請的姿勢:“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請入府一敘。”
    諸葛亮整理了下衣衫,穩步踏入尚書令府。踏入府內,隻見庭院深深,雕梁畫棟,處處透著精致與威嚴。一路上,跟隨荀彧的幕僚們交頭接耳,時不時向諸葛亮投來好奇的目光,竊竊私語間,隱約能聽到 “臥龍”“奇謀” 之類的字眼。
    行至正廳,分賓主落座後,荀彧揮手屏退左右,廳內頓時安靜下來。他親自為諸葛亮斟上一杯香茗,熱氣嫋嫋升騰,茶香瞬間彌漫開來。
    “先生之才,天下聞名。曹丞相素愛賢才,對先生亦是傾慕已久。” 荀彧輕抿一口茶,緩緩說道,“今先生不遠千裏而來,許昌之地,必因先生而增色不少。”
    諸葛亮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輕嗅茶香,卻未急著飲下:“尚書令過獎了。亮不過一介書生,胸無大才,承蒙丞相錯愛,實感惶恐。”
    荀彧目光一閃,似對諸葛亮的謙遜有所洞察:“先生不必過謙。吾聞先生在荊州,輔佐劉皇叔,屢出奇謀,令曹丞相亦不敢小覷。此番先生來許,想必是看清了天下大勢,欲為蒼生謀福祉,為亂世尋太平。”
    諸葛亮聞言,心中一凜,麵上卻依舊神色如常:“亮不過順勢而為,天下紛爭不斷,百姓苦不堪言,亮但求能盡綿薄之力。至於輔佐之人,皆因機緣巧合,實不敢妄自尊大。”
    荀彧似笑非笑,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先生所言極是。如今曹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誌在掃平四海,一統天下,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正是成就大業之時。先生若能在此一展宏圖,必能名垂青史。”
    諸葛亮放下茶杯,目光坦然地直視荀彧:“尚書令之意,亮已明了。隻是亮初來乍到,對許昌諸事尚需時日了解,且容亮斟酌一番。”
    荀彧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意味:“先生所言在理。先生且安心在府中住下,府內一應事宜,自有人悉心安排。若先生有任何需求,盡管吩咐便是。”
    說罷,荀彧起身,雙手抱拳:“今日尚有諸多公務纏身,不便久陪先生,還望先生海涵。”
    諸葛亮亦起身還禮:“尚書令公務繁忙,亮自當理解。”
    目送荀彧離去,諸葛亮望著廳外搖曳的花枝,心中卻如波濤翻湧。許昌之行,前路未卜,不知這尚書令府,究竟是一展抱負之所,還是暗藏玄機之地。正思忖間,先前那兩名雜役又悄然出現,恭恭敬敬地請諸葛亮前往住處。諸葛亮深吸一口氣,整理思緒,穩步跟了上去,踏出的每一步,都似帶著對未知前路的探索與決心。
    諸葛亮隨著雜役穿過曲折回廊,亭台樓閣錯落有致,雕梁畫棟間彰顯著尚書令府的威嚴與華貴。日光透過繁茂枝葉,在青石小徑上灑下斑駁光影,可他卻無心欣賞這景致。腦海中反複回蕩著荀彧方才所言,那些看似懇切的話語,背後卻藏著難以捉摸的深意。
    “先生,此處便是您的居所了。” 雜役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抬眼望去,一座幽靜小院映入眼簾,院門半掩,院內種著幾株翠竹,微風拂過,竹葉沙沙作響。踏入屋內,布置簡潔卻不失雅致,筆墨紙硯一應俱全,案幾上還擺放著幾卷竹簡,隨意翻開,皆是時下經典策論。
    待雜役退下,諸葛亮踱步至窗前,望著窗外翠竹,心中暗自思忖:荀彧將自己安置在此,看似禮遇有加,卻不知是否在暗中觀察。他深知荀彧在曹操陣營中舉足輕重,此次受邀前來許昌,本就抱著窺探曹魏虛實、為蜀漢謀劃長遠的目的,隻是如今置身這尚書令府,局勢遠比想象中複雜。
    夜幕悄然降臨,許昌城被籠罩在一片朦朧月色之下。諸葛亮毫無睡意,起身點燃燭火,展開一卷竹簡研讀起來。突然,窗外傳來極輕微的響動,像是有人刻意壓低的腳步聲。他眉頭微皺,卻並未出聲,手中繼續翻著竹簡,餘光卻警惕地留意著窗外動靜。
    片刻後,那聲音消失不見,諸葛亮放下竹簡,起身走到窗前,輕輕推開窗戶,月色如水,灑在庭院中,空無一人,唯有那翠竹在風中搖曳。他心中明白,在這尚書令府,一舉一動都可能被人監視,往後行事,需更加小心謹慎。
    第二日清晨,諸葛亮簡單洗漱後,便在院內踱步。不一會兒,雜役前來通報,說是荀彧有請。諸葛亮整理衣冠,跟隨雜役來到府中一處偏廳。荀彧已在廳中等候,見諸葛亮進來,微笑著起身相迎:“先生昨夜休息得可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多謝尚書令掛念,一切安好。” 諸葛亮拱手行禮。
    “先生既已在府中住下,想必對許昌也有些好奇。今日公務稍閑,我便安排人帶先生在城中四處走走,也好熟悉熟悉環境。” 荀彧目光溫和,語氣中透著關切。
    諸葛亮心中一動,這正是他了解許昌的好機會,當下欣然應允:“如此,便有勞尚書令了。”
    不多時,一名年輕侍衛來到廳前,向荀彧和諸葛亮行禮後,自我介紹道:“在下張猛,奉尚書令之命,陪同先生遊覽許昌城。”
    諸葛亮跟著張猛走出尚書令府,踏入許昌城的街道。此時正是早市時分,街道上車水馬龍,叫賣聲、談笑聲此起彼伏。街邊店鋪林立,有賣布帛綢緞的,有賣米麵糧油的,還有各種小吃攤,熱氣騰騰,香氣四溢。諸葛亮一邊觀察著城中景象,一邊與張猛交談,看似隨意閑聊,實則暗暗打聽城中兵力部署、百姓生活以及曹魏官員的種種情況。
    “張侍衛,聽聞許昌城防禦堅固,不知這城防由哪位將軍負責?” 諸葛亮看似漫不經心地問道。
    張猛撓撓頭,憨厚地笑道:“這城防嘛,主要由曹仁將軍負責。曹將軍治軍嚴謹,許昌城在他的統領下,固若金湯。先生您瞧,這城牆上的了望塔,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座,日夜都有士兵值守,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諸葛亮順著張猛所指方向望去,隻見城牆上的了望塔高聳入雲,士兵們身著鎧甲,手持兵器,身姿挺拔。他微微點頭,心中暗自估量著許昌城的防禦力量。
    兩人又來到一處兵營附近,遠遠便能聽到士兵們操練的喊殺聲。諸葛亮駐足觀望,隻見士兵們隊列整齊,步伐一致,長槍揮舞間虎虎生風。
    “張侍衛,這些士兵每日操練如此刻苦,想必戰鬥力十分強悍。” 諸葛亮說道。
    “那是自然,我曹魏士兵皆是精銳,平日裏刻苦訓練,為的就是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張猛一臉自豪地說道。
    諸葛亮心中對曹魏的軍事力量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表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繼續在城中遊覽,時不時向張猛詢問一些關於民生、商業等方麵的問題。
    不知不覺,已近黃昏,諸葛亮與張猛返回尚書令府。荀彧早已在廳中等待,見他們回來,笑著問道:“先生今日在城中遊覽,可有什麽收獲?”
    諸葛亮微微欠身,說道:“許昌城果然繁華昌盛,百姓安居樂業,足見尚書令與諸位大人治理有方。亮今日也大開眼界,對許昌有了不少了解。”
    荀彧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先生過獎了。我曹魏以興複漢室為己任,自然要將這天下治理好。先生若有什麽想法,不妨直言。”
    諸葛亮心中明白,荀彧這是在試探自己,當下略作思索,說道:“亮觀許昌城,商業繁榮,百姓富足,此乃盛世之象。然天下尚未太平,四方仍有戰亂,當務之急,還是要加強軍事力量,鞏固邊防,同時注重民生,減輕百姓賦稅,如此方能長治久安。”
    荀彧聽後,眼中露出讚賞之色:“先生所言極是。我與先生雖各為其主,但在治國理政方麵,倒是有不少相通之處。”
    兩人又交談了一會兒,荀彧便讓諸葛亮回房休息。諸葛亮回到住處,細細回味著今日的所見所聞,心中對曹魏的局勢有了更清晰的判斷。他深知,要想在這許昌城有所作為,為蜀漢謀取利益,必須要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找準方向,步步為營。
    此後幾日,諸葛亮依舊在許昌城中四處走動,或是與文人雅士交流學問,或是與市井百姓閑聊家常,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情報。而荀彧也時常找他交談,兩人談論天下局勢、治國之道,表麵上相談甚歡,實則各自心懷心思。
    一日,諸葛亮正在房中研讀兵法,忽聞門外傳來一陣喧鬧聲。他放下竹簡,起身出門查看,隻見一名士兵正與雜役爭吵。那士兵滿臉通紅,大聲說道:“我乃軍中校尉,奉命前來尚書令府辦事,你這小小雜役,竟敢阻攔我!”
    雜役嚇得瑟瑟發抖,說道:“軍爺莫要生氣,小的也是奉命行事,沒有尚書令的允許,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入內院。”
    諸葛亮走上前去,微笑著說道:“這位軍爺,莫要為難這雜役。不知軍爺有何事要進內院?”
    那校尉見諸葛亮氣質不凡,態度稍緩,說道:“我奉曹仁將軍之命,有緊急軍情要向尚書令匯報。”
    諸葛亮心中一動,軍情緊急,想必是有大事發生。他略作思索,說道:“軍爺稍安勿躁,我這便去通報尚書令。”
    說罷,他轉身快步走向荀彧的書房。荀彧正在書房中處理公務,見諸葛亮匆匆進來,微微皺眉:“先生如此匆忙,可是出了何事?”
    諸葛亮將事情經過簡單說了一遍,荀彧臉色微變,立刻吩咐道:“快請那位校尉進來。”
    校尉進來後,向荀彧行禮,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封密信,呈給荀彧。荀彧接過密信,拆開一看,臉色愈發凝重。諸葛亮站在一旁,雖看不清密信內容,但從荀彧的表情中,也能猜到事情非同小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待校尉退下後,荀彧長歎一聲,說道:“先生,如今局勢突變。東吳孫權近日調動兵力,似有進攻荊州之意。荊州乃我曹魏與東吳接壤之地,戰略位置極為重要,若荊州有失,後果不堪設想。”
    諸葛亮心中暗自思忖,東吳此舉,究竟是真要進攻荊州,還是另有圖謀?他看向荀彧,說道:“尚書令,依亮之見,東吳此舉或許另有隱情。孫權向來謹慎,不會輕易發動戰爭,如今突然調動兵力,恐怕是想借此試探我曹魏的反應,或是在與其他勢力暗中勾結。”
    荀彧微微點頭,說道:“先生所言不無道理。隻是如今軍情緊急,我需立刻與主公商議應對之策。”
    說罷,荀彧起身,準備前往丞相府。諸葛亮見狀,說道:“尚書令,亮雖初來乍到,但對軍事謀略也略知一二。若尚書令不嫌棄,亮願為尚書令出謀劃策,共商應對之法。”
    荀彧看著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猶豫,但隨即點頭道:“如此甚好,先生請隨我一同前往丞相府。”
    兩人來到丞相府,曹操已在大堂中等待。荀彧將密信呈上,曹操看完後,臉色陰沉,怒聲說道:“孫權這小子,竟敢在我背後搞小動作!傳令下去,讓曹仁加強荊州城防,密切關注東吳動向。”
    諸葛亮上前一步,說道:“丞相,亮以為,除了加強城防,還可派人前往東吳,探聽虛實,同時聯合其他勢力,對東吳形成威懾。”
    曹操看向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你便是諸葛亮?聽聞荀彧多次提及你,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你且詳細說說,如何聯合其他勢力?”
    諸葛亮不卑不亢,說道:“如今天下,三分鼎立,東吳若進攻荊州,受益最大的當屬蜀漢。丞相可派人前往蜀漢,與劉備商議,共同應對東吳。如此一來,東吳便會有所忌憚,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曹操聽後,沉思片刻,說道:“此計雖好,但劉備與我向來不和,他豈會輕易與我聯手?”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丞相,如今局勢危急,唇亡齒寒的道理,劉備不會不懂。隻要丞相言辭懇切,以大局為重,想必劉備會考慮與丞相聯手。”
    曹操聽後,心中一動,覺得諸葛亮所言有理。他看向荀彧,說道:“文若,你覺得如何?”
    荀彧點頭道:“主公,亮所言不失為一良策。如今局勢複雜,我曹魏若能聯合蜀漢,共同對抗東吳,定能占據主動。”
    曹操沉思良久,最終下定決心:“好,就依先生所言。文若,此事就由你負責安排,務必與蜀漢達成合作。”
    荀彧領命後,與諸葛亮一同離開了丞相府。回到尚書令府,荀彧對諸葛亮說道:“先生今日一番話,讓我茅塞頓開。若此次能與蜀漢聯手,擊退東吳,先生功不可沒。”
    諸葛亮拱手說道:“尚書令過獎了。亮不過是為天下蒼生著想,希望能早日結束戰亂,讓百姓過上太平日子。”
    此後幾日,荀彧忙於與蜀漢溝通聯絡之事,諸葛亮也積極參與其中,出謀劃策。在兩人的努力下,曹魏與蜀漢的合作逐漸有了眉目。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利進行之時,許昌城中卻突然傳出一些流言蜚語,說諸葛亮是蜀漢派來的奸細,此次來許昌,就是為了破壞曹魏與東吳的關係,好讓蜀漢坐收漁翁之利。
    這些流言很快傳到了荀彧耳中,他心中不禁對諸葛亮產生了一絲懷疑。一日,荀彧將諸葛亮叫到書房,臉色凝重地說道:“先生,近日城中流言四起,說先生是蜀漢奸細,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解釋?”
    諸葛亮心中一驚,他知道這是有人在暗中搞鬼,企圖破壞他與荀彧的關係,進而破壞曹魏與蜀漢的合作。他鎮定自若,說道:“尚書令,亮自來到許昌,一心為曹魏出謀劃策,從未有過二心。這些流言純屬無稽之談,想必是有人不想看到曹魏與蜀漢聯手,故意散布謠言,企圖挑撥離間。”
    荀彧看著諸葛亮,目光中透著審視:“先生所言雖有理,但空口無憑,我如何能相信先生?”
    諸葛亮沉思片刻,說道:“尚書令,亮願以性命擔保,若有半句虛言,願受萬箭穿心之刑。如今曹魏與蜀漢合作在即,這是關乎天下局勢的大事,不容有半點閃失。還望尚書令明察,莫要被這些流言所誤導。”
    荀彧心中猶豫不決,他與諸葛亮相處多日,深知諸葛亮才華橫溢,且所提建議大多切中要害。但如今流言甚囂塵上,他也不得不謹慎對待。
    就在荀彧舉棋不定之時,一名侍衛匆匆走進書房,呈上一封密信。荀彧拆開一看,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諸葛亮見狀,心中疑惑,問道:“尚書令,可是出了何事?”
    荀彧將密信遞給諸葛亮,說道:“先生自己看吧。”
    諸葛亮接過密信,隻見上麵寫著:“諸葛亮乃蜀漢奸細,此次來許昌,與東吳暗中勾結,企圖破壞曹魏與蜀漢的合作,望尚書令明察。” 密信末尾,還蓋著一個神秘的印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葛亮看完密信,心中明白,這是有人精心策劃的陰謀,目的就是要置他於死地。他看向荀彧,目光堅定:“尚書令,此信分明是有人偽造,故意陷害亮。亮若真與東吳勾結,為何還要建議曹魏與蜀漢聯手?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荀彧沉思良久,說道:“先生所言雖有道理,但此事事關重大,我需仔細調查清楚。在這期間,先生恐怕要委屈一下,暫時被軟禁在府中,待真相大白之日,我自會還先生清白。”
    諸葛亮心中雖有不甘,但也知道此時爭辯無用,隻能點頭道:“一切聽憑尚書令安排。隻是希望尚書令能盡快查明真相,莫要讓奸人得逞。”
    此後,諸葛亮被軟禁在尚書令府的一間小院中,身邊有侍衛日夜看守。他雖被困於此,卻並未放棄,每日在小院中思考應對之策,同時留意著外界的動靜。
    一日深夜,諸葛亮正在房中休息,突然聽到窗外傳來一陣輕微的響動。他警惕地起身,走到窗前,輕輕推開窗戶,隻見一名黑衣人站在窗外。黑衣人見諸葛亮開窗,低聲說道:“先生莫怕,我是奉主公之命,前來救先生出去。”
    諸葛亮心中一動,問道:“你家主公是?”
    “我家主公是劉備劉皇叔。主公得知先生被困許昌,心急如焚,特命我前來營救。” 黑衣人說道。
    諸葛亮沉思片刻,說道:“多謝你家主公掛念。隻是如今曹魏與蜀漢合作在即,我若就這樣離開,恐怕會破壞兩國之間的關係。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黑衣人急道:“先生,此時不走,更待何時?若被荀彧發現,先生性命不保。”
    諸葛亮微微一笑,說道:“你放心,我自有辦法。你且回去告訴主公,讓他安心等待,我定會設法化解此次危機,促成曹魏與蜀漢的合作。”
    黑衣人見諸葛亮心意已決,無奈之下,隻得告辭離去。諸葛亮望著黑衣人離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此次危機,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必須想辦法讓荀彧相信自己的清白,同時推動曹魏與蜀漢的合作,如此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喜歡開局綁定曹操,美人灑盡紅顏淚請大家收藏:()開局綁定曹操,美人灑盡紅顏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