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孔家窘境

字數:3141   加入書籤

A+A-


    李倩見張小川直接躺平讓自己上,非但不覺得師父擺爛無恥,反覺得是光明磊落品格高尚。便接下話說道:“唐製,取士之科,多因隋舊,所損益,可知也。故在下以為聖人言堪稱至理名言,王朝更替日新月異,仍需追本溯源沿襲前製,其意在指守正創新。推陳出新可也,不可偏離大道……”
    李倩侃侃而談,孔惠元頻頻點頭,同時也是暗暗心驚,這比張小川還小幾歲的少年文化底蘊深厚,想必也是世家大族的嫡係,可是自己卻沒有任何印象,這種人應該是要出現在國子監才正常,不過疑慮隻是一閃而過。
    張小川可就慘了,剛才聽不懂,現在好像也沒差。原來之乎者也這麽可怕,中文被稱作語言壓縮包,張小川覺得文言文就是中文壓縮包,奈何自己沒有解壓縮軟件,隻能望而生歎。
    在接下來的時間張小川隻能跟酒菜過不去,可是沒幾下就吃飽了,再看孔惠元和李倩,仍舊是你來我往聊的不亦樂乎。百無聊賴之下張小川用手支撐著下巴開始假寐。
    也不知過了多久,反正張小川的哈喇子已經順著手掌流到手臂上了,才被身旁的李倩推醒,抬眼就看到孔惠元略帶尷尬的表情:“實在抱歉,蜀州候這徒弟飽讀詩書且對治國頗有見解,不知不覺間聊的投入,竟冷落了蜀州候,實在抱歉,孔某自罰一杯。”
    張小川擦了一把哈喇子,睡眼惺忪的說道:“孔司業多慮了,二位論辯我也剛好增長見聞,可謂是受益匪淺。”
    就張小川現在那沒睡醒的樣子,說出這些話來真是臉都不要了,關鍵是席上眾人竟不以為意。
    孔惠元還一本正經的回道:“既然蜀州侯有所收獲,那今日這番辯論便是值得,他日也許會傳為一段佳話。”
    大家都看出來張小川純粹是跑到孔家來走過場,這人是一點文化底蘊都沒有。但奈何張小川身份地位擺在那,再加上孔家有所求,因此再沒人聊治國安邦,也不敢聊詩詞歌賦。
    不過除了這些可聊的還很多,比如吃喝玩樂,這就聊到了張小川的興趣點了,於是推杯換盞越聊越嗨,張小川也是聽的嘖嘖稱奇,暗道還是你們這些讀書人會玩。
    酒宴散後時間也不早了,於是張小川直接到孔家安排的一處別院休息。一夜無話,張小川第二日早早的就被人喊醒,說是孔家來人求見。
    其實孔家來人張小川一點也不意外,畢竟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就衝孔家昨天對自己的熱情勁就知道。畢竟以孔家底蘊,就張小川這種暴發戶式的侯爵還不配孔家如此高規格待遇。
    張小川打著哈欠來到正堂,就看到孔惠元和另一位年紀更大的老者,二人正坐在那喝茶聊天,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倒也不像很著急。
    這時二人也看到了張小川,便起身迎接。孔惠元介紹身旁老者是孔家族老,雙方行禮之後,便入席說話,張小川滿是疑惑的說道:“聽聞孔司業早早便來了,我還以為有什麽急事,可是看二位神態好像不是很急迫。”
    孔惠元聽了張小川的話微一愣神,那一瞬間他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聽錯了,略微停頓才說道:“這如今已是日曬三竿,哪裏是早早,蜀州候說話真是風趣。”
    張小川說話隨性,直接指著自己的手表說道:“你看,這才剛剛八點……”
    “哎喲,這不是手表嗎?”孔惠元兩眼放光的說道:“如今這手表可是風靡長安,看時間很是方便,孔某一直想要買一塊,可是此物數量實在有限,沒想到蜀州侯倒是有門路,竟然也得了一塊。”
    見孔惠元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張小川傲嬌的說道:“就這,還好吧,我這款可是量身定製的,有錢也買不到,你看這表盤顏色,用的是合金工藝,有七彩之色,還有這時間刻度,也是定製圖案……”
    張小川如數家珍,孔惠元聽的是津津有味:“嗯嗯嗯,我見祭酒帶過,是這個樣子的,隻是這精美程度就相去甚遠了。隻是不知道蜀州侯這是在何處定製,你看能不能……”
    “這個好說,這表就是我們大唐科技集團出品,定製找我準沒錯,來說說你要什麽款式。”
    孔惠元還沒搭話,旁邊族老就笑嘻嘻說道:“蜀州侯,你看能否給老夫也定製一個?”
    “可以,這都不是事兒……不對!”張小川猛的抬頭:“咱們是不是跑題了?”
    孔惠元一臉堆笑:“不算跑題,這個事也很重要呀。”
    旁邊族老抖動著雪白的須發,小雞啄米似的點頭道:“對對對,這個事也很重要。”
    張小川對這種莫名的跑偏很是無奈:“好吧,二位把需要的圖樣或者要求寫下來,稍後我差人送到工業園區給你們製造。還是說說二位的來意吧。”
    孔惠元見張小川應下,便也隻得打消繼續研究張小川手表的念頭:“如此就多謝蜀州侯了,今日前來卻有個不情之請。事情是這樣的……”
    要說這事情本身就跟張小川有關,由於張小川到處扔工業技術,跟不要錢……不對,這錢是一點也沒少要,雖然大多是按揭的,但是張小川可不怕他們賴賬,扯遠了。
    因為隨著車床的出現,以及冶煉技術革新,如今的大唐工業體係正在蓬勃發展。要不怎麽說老祖宗的智慧不可小覷呢,這孔家就從中找到了和自己息息相關的產業,那就是造紙和印刷。
    作為一個靠文化傳承屹立的家族,他們太知道文化傳播的重要性了,因此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造紙和印刷。奈何張小川那邊訂單爆滿,等他們給自己打造生產流水線都排到三年以後了。
    看著各大家族都在大力發展工業,孔家也急啊,三年之後黃花菜都涼了。於是就另找辦法,這一找還真找到了,剛好大唐科技集團有一套淘汰下來的造紙機器和印刷機,孔家就斥巨資買了下來。
    一條完整的生產線可不是幾台機器這麽簡單,這還涉及物料、人員、前加工、倉儲等等。但這機器人家隻負責教設備怎麽用,至於配套生產線那隻能你自己摸索了。這可就把孔家難住了,誰知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當下的工業鼻祖張小川要來曲阜,接下來發生的事就明了了。
    張小川聽完拍拍胸脯:“生產線搭建這個我熟,小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