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一千五百萬人口

字數:4057   加入書籤

A+A-


    口岸碼頭終於迎來了今年第一次船隊的到來,
    大家都是閑的沒事幹,這段時間都是在除草,
    因為自治區內部溫暖的氣候的所以那些野草是瘋狂的生長一茬接著一茬的,
    自治區也有著一個專門的除草隊伍,
    專門負責清除鐵路沿線的雜草,而且還養了很多的牛馬羊這些動物沿著鐵路線吃草不過效果有一些但是不大,
    因為動物吃草都是挑著吃很多的野草他們都是不吃的這就需要人工去清除了,
    “二愣子讓大家速度加快了”
    “我們優先將移民送走”
    “還有和去年一樣挑選出來一些身強體壯的幫助我們卸設備”
    “是主任”
    “哈哈你小子”
    “這會喊主任了”
    “嘿嘿這不是我一直喊之前的名字喊習慣了麽”
    “誰讓自治區把我們運輸公司改革的這麽快呢一下子改不過來口”
    “好了抓緊時間去幹活吧”
    在自治區的第一座火車站的三樓劉耀明和剛剛坐下的艾倫還有洛克菲勒相談甚歡,
    這次洛克菲勒來這裏的目的就一個他想要在自治區打開自己的石油市場,
    而艾倫主要是帶著自己幫助自治區找來的船舶製造人員來這裏考察,
    其實這個事情富爾頓來最合適因為他可是美國海洋運輸業的大亨還是船舶製造業的大亨不過可惜的是當初艾倫找到富爾頓的時候想要請他幫助自治區建立造船業務這位大亨一口氣拒絕了,
    因為他也不傻這自治區這麽強大的生產力對於自己威脅很大的,
    造船這個行業門檻高能夠進來的不多,但是賣出的的也不多船隻又不像是罐頭一樣想買多少就多少,
    整個美國每年的船舶訂單量是有限的富爾頓怕未來自治區威脅到自己船廠,
    所以他拒絕了,
    這點可是讓艾倫沒有想到,沒辦法的他隻能夠說是聯係一些其他的造船廠了,
    雖然可惜富爾頓的造船廠在整個美國都是最大的要是有他的幫助自治區可以更加快速的建立自己的造船廠,
    和洛克菲勒關於石油的銷售問題劉耀明覺得可以同意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第一就是標準石油公司的石油他們隻接受原油不接受煉油廠處理好的油料,
    第二就是標準石油公司與自治區簽訂了石油合同以後不得單方麵撕毀或者不供應石油,
    第三就是需要標準石油公司幫助自治區建立一個煉油廠,
    洛克菲勒最終同意了這些要求畢竟他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這樣雖然讓他少賺了一些錢但是劉耀明給的訂單足夠的大,
    當然他也是有要求的自治區的采購量不能夠低於合同總量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而且這種低訂單量時間不能夠太長,
    最終總的石油年采購量一百萬頓級別,煉油廠的年處理量也是這個數量,
    如果光是為了自治區的照明的話那麽劉耀明絕對的不會訂購這麽大的訂單的,
    這幾乎是一個石油化工產業的訂單了,相關的設備技術可以讓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吃的飽飽的,
    而劉耀明之所以給如此大的訂單是因為他想要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對自治區引進汽車製造業,
    而且石油化工這個行業本身對於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的,
    這也是他要求引進原油的原因,
    這些都是可以為接下來的汽車行業奠定基礎的 ,
    雙方達成協議就皆大歡喜了,
    而艾倫這邊劉耀明也是安排人送這些船廠的工程師休息了,
    等到過幾天就開始考察規劃建立造船廠,
    等到造船廠選址好了以後劉耀明還要大批量的下訂單給這些造船廠采購各種造船設備,
    大家難得一見的所以劉耀明也是陪著兩人待了兩天的就處理自治區的事情了,
    這次因為大家積壓的貨物和移民更加的多所以要處理的事情更加的多了,
    “區長這次我們有著六百萬的移民到來”
    “六百萬”劉耀明一下子是樂開了花了,
    這樣加起來自治區就有著一千五百萬人口了,
    龐大的人口可以讓他逐步的開始完善整個工業體係的發展,
    中國百年屈辱史證明要想不被別人欺負那麽工業就是必須要發展的,
    何況還有著旁邊這個工業強國美國呢,這會自治區和美國因為經濟發展的綁定了起來了但是這不代表著以後,
    以後的兩者一定是敵對的關係就像是法國和英國一樣,
    在歐洲事務上對於美國兩個國家保持一致的對外在歐洲內部事務上那是針鋒相對一個恨不得弄死另外一個的,
    “對了我們木材廠目前的工人數量有多少”
    “區長這個目前我還不清楚我給你查一下他們上報上來的數據”
    “嗯可以一會整理好了放在我桌子上”
    “我需要看一下”
    “是區長”
    汽車製造,船舶製造,火車製造,這些重工業自己目前也就實現了火車的製造了,不過研發能力沒有多少主要還是仿製美國人的火車,
    還有電力目前的歐洲的那些工業強國也是開始進入電力時代了,所以電力這一塊他需要布局了,
    工業真的不止是簡單的說說而已,
    劉耀明在這裏發展了這麽多年了,從當初的幾百人到現在的一千多萬人已經十幾年過去了,
    按照這具身體的年齡計算他已經三十幾了才有了今天這樣的成就但是工業也是局部強大很多的地方還是很弱小的,
    而工業的積累其他國家要麽靠殖民地要麽靠農民而劉耀明的積累算是最好的了依靠著他那超前的見識的製造各種新奇的產品的才算是完成了積累的,
    但是接下來的路還是很漫長,不說別的要想達到一戰時候的美國工業水平那麽自治區還需要按照目前的發展事態一直發展個十年左右就不會和美國差距太大了,
    至於製造能力那還是有著差距的,仿製美國的產品幾乎是目前自治區唯一做的,
    這點連目前的劉耀明也沒轍因為自己的技術需要的是強大的教育人才和強大的工業才能夠實現的不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喜歡我的新列強請大家收藏:()我的新列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