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目標,寶島,去吧,孫策!

字數:3762   加入書籤

A+A-


    翌日,早朝,徐靖對漢末的作息十分有十二分的不滿意。皇帝通常在雞鳴時分約淩晨 35 點) 起床,洗漱後前往朝堂處理政務早朝)。若遇特殊情況如生病、祭祀),可暫停早朝,但需由宦官或近臣通報群臣。皇後及嬪妃需在皇帝起床後進行“晨省”向皇帝請安),皇後的晨省儀式更為隆重,需著正裝、帶隨從,體現嫡庶尊卑。上午處理政務後,皇帝會在午時11 點  13 點) 左右進行午休,地點多為寢宮如德陽殿、溫明殿等),休息時間約 12 小時。期間禁止非近侍人員打擾,僅留貼身宦官如中常侍)在外值守。皇後及高位嬪妃有獨立寢宮,可在日間安排小憩,但需遵守“不幹預朝政”的原則,活動範圍限於後宮。皇帝通常在黃昏19 點  21 點)後就寢,就寢前需由宦官匯報當日剩餘事務,並安排夜間安防侍衛輪值、宮門落鎖)。若皇帝召嬪妃侍寢,需通過“翻牌”製度由掖庭令安排),嬪妃從偏門進入皇帝寢宮,次日清晨需返回自己宮殿,不得在皇帝寢宮過夜皇後除外,可偶爾留寢)。
    這複雜的作息,作為社會主義快樂的牛馬,完全無法接受,所以,徐靖準備在朝會上一改製度。
    “上朝!”小太監發出尖銳爆鳴聲。
    門口的一眾文武也是在小太監喊叫後開始魚貫而入,大家也是規規矩矩的兩邊站定,接下來跳過徐靖隆重登場的環節,等到徐靖坐下,直接讓太監開始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今民國新立,四海歸一,萬事順暢,為紀念民國成立,特製:每年二月初一為國慶節,逢二月初一,休沐3日,舉國同慶!特布告天下,使鹹知朕意。200年3月1日製書。”小太監尖細尖細的嗓子喊完了,全場一片寂靜。漢末的節假日不是很多,一般有冬至、夏至:各放假五日,因漢代認為 “冬至陽氣始,夏至陰氣始”,是陰陽轉換的重要節點,需停工祭祀、休息調養;臘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放假三日,官員需回家準備臘祭祭祀祖先與神靈),這一假期在民間尤為重視,宮廷也會同步放假;伏日夏季三伏天):放假一日,因天氣炎熱,允許官員避暑休息,京城官員多會前往郊區別墅或園林消暑。)
    眾人雖然不太理解,但是這是皇帝下的製書了,已經下了,還能咋滴,何況誰不想多兩天假期呢?
    哎,你別說,你還真別說,蔡邕不想,隻見蔡邕站了出來,開門見山的說道:“陛下,此事怕是不妥。”
    隻是不等蔡邕說完,徐靖直接打斷:“蔡侍中,此事無需多言,國者,民為本,如何治國?不止是政通人和就夠了,如今我們民國,立法為民,執政為民,而百姓也是非常順從,所以我們才能政通人和,但是100年後呢?1000年後呢?民國又會變成怎樣一個國家?要延續一個國家的根本,還是需要萬眾一心,何為萬眾一心,即是百姓心中有歸屬,愛國,愛君,如何使百姓愛君?則是君主廣施仁政,與民同樂。如何使百姓愛國?則要加強百姓歸屬感,同時加強愛國教育,用家國文化去熏陶百姓,而國慶節,也是家國文化的一種體現,為的就是讓全國的百姓,永遠記住民國。”
    “臣。謹遵聖命。”蔡邕覺得徐靖說的好像挺有道理的,雖然聽起來怪怪的,但是徐靖一向以百姓為主,他也習慣了,而且事實證明,百姓確實有強大的能量,比士大夫更大的能量,徐靖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確實有那麽一回事。
    “另外,朕決定,修改日曆,在“天幹地支” 紀日用 10 個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 12 個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形成 60 天一個循環的 “幹支日”,如 “甲子日”“乙醜日” 等。)
    以 “朔望” 和 “節氣” 劃分月份每月以新月朔日)為初一,滿月望日)為十五,結合二十四節氣如立春、清明等)安排農時和事務。)的基礎上,每七日為一個周期,前五日為工作日,後兩日為休沐日,每七日第一天定為朝會日,辰時中準時上朝辰時是早上7點到9點)。其他時日各位自行辦公,有事向宮內稟報即可。”徐靖接著說道。
    “這......”一時間,下麵開始議論紛紛。
    “另外,這個周期的七天我命名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七。今天,民國元年三月初一,記為周一。”徐靖說道。
    一旁的禮官手都甩出了殘影,瘋狂記錄,信息量太大了,得全部記下來。
    禮部尚書袁遺馬上站出來應答:“臣謹遵聖命。”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小太監特別懂事,隻要徐靖一個眼神就懂了。
    “陛下,臣有事啟奏。”甘寧一個閃身站了出來。
    “報。”徐靖揮了揮手說道。
    “陛下,日前,我們海軍出海,順著日本島南下,在漢土南邊發現了一片新的大陸,那大陸有原住民,但是武器較為落後,部落分割嚴重,整體大小臣目測有一郡之地。臣想請示陛下,是否要拿下該島。”甘寧稟報道。
    “哦,莫非甘將軍所說的就是民間傳說的夷洲?”博學多才的蔡邕立馬接了話。
    徐靖一聽,那不是台灣嗎!
    《山海經》稱 “瀛洲”,《史記》《漢書》稱 “東鯷”,均將其納入中原王朝的地理認知範圍。秦朝統一後,在東南沿海設會稽郡、閩中郡,台灣與大陸的交流進一步加強。公元 230 年,吳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船隊抵達台灣當時稱 “夷洲”),這是中國正史中首次對大陸與台灣官方交往的明確記載。《三國誌?吳書》詳細描述了夷洲的地理、物產和民俗,證明當時台灣與大陸已有穩定聯係,吳國將其視為可管轄的區域。)
    “既然發現了,那便占領吧。孫策!”徐靖說道。
    “末將在!”孫策一聽,立馬出列,內心也是激動萬分,時隔四年,他終於又要踏上征程了嗎!
    “此次攻伐夷洲,以你為主將,朕給你八千海軍,務必在夷洲打開局麵,後續治理辦法可以借鑒日本島,具體事宜由郭嘉處理,此次出征郭嘉隨你一同前往。”徐靖說道。
    “喏!”孫策和郭嘉同時應承道。
    “你們要注意,以征服為主,不要做太多殺戮,島上百姓以後都是我們的勞動力。伯符,此次出征雖然你為主將,但是你要多聽郭嘉的意見,莫要衝動。”徐靖繼續吩咐道。
    “末將省的。”孫策抱拳道。
    “諸位可還有別的事?”徐靖問道。
    “陛下,還有一事。城南下水堵了,需要錢去疏通啊!”馬均突然站出來來這麽一下。
    “......”徐靖無語。
    “陛下,我這也有事,陛下,哎?陛下別走啊......”隨後幾個尚書紛紛開始要建言獻策,隻是徐靖直接留了一個無情的背影給他們。
    “退朝!”小太監一聲吼啊,那叫一個中氣十足,不知道的以為他又重振雄風了。
    散朝以後,徐靖也是陪著老婆孩子玩了一會兒,下午美美午睡以後再叫來了李儒和沮授,在等待的過程中,他也在認真的研究這自己畫的地圖,上麵標注著蒼梧,南海,鬱林等地還是空白沒人占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