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南方沒人要我要
字數:3275 加入書籤
“對了,文優,你且說下我前些日子讓你收集的建安郡、臨海郡和臨川郡的情報。”徐靖突然想起來了,他現在拿下了夷洲,是時候把南麵全部收複了,到時候打通到夷洲的海路,運送物資將變得更加方便,說話間,下麵的小太監也是非常有眼色的把輿圖給打開了,鋪在了大殿中間。
李儒先一步上前,指著輿圖上建安郡的位置詳解“建安郡治所建安城,地處閩江上遊,東依武夷山脈支脈,西臨閩江支流建溪,城池依山傍水而建,易守難攻。此郡下轄十一縣,多為山地丘陵,耕地多集中在河穀地帶,糧產以粟、稻為主,雖年產量不算豐饒,但足以支撐本地守軍消耗。沿海的羅江、東安等縣,漁鹽業發達,尤其是海鹽,不僅能滿足郡內需求,還曾是大漢重要的鹽稅來源。當前駐守此地的呂合、秦狼,本是朝廷舊將,二人因平定閩地有功,被任命鎮守建安。如今大漢分崩離析,江東由陛下掌權,對非江東的舊部尚未做處理,呂、秦二人雖手握八千兵力,卻多是本地鄉勇,裝備簡陋,且軍中糧草補給已好幾年未從朝廷得到足額供應,士兵士氣本就不高。”
話音剛落,諸葛亮手持羽扇,指向臨海郡補充道“臨海郡與建安郡相鄰,治所章安城,瀕臨東海,海岸線長達數百裏,境內有椒江、靈江等多條河流入海,水運極為便利。此郡最關鍵的據點,便是橫嶼船屯,其位於章安城東南三十裏的橫嶼島附近,是江東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可建造能容納百人的樓船與輕捷的走舸。船屯內現有工匠三百餘人,船隻二十餘艘,其中作戰用的樓船就有八艘。駐守臨海郡的留略,乃留讚之子,留讚早年頗有功績,深得朝廷信任,留略憑借父蔭,年僅二十七歲便任臨海太守,手握五千兵力。這五千人中,水師占四成,約兩千人,多是熟悉水性的江東子弟,常年駐守橫嶼船屯與沿海港口;步兵三千人,分別駐守章安城及周邊的臨海、始豐等縣。不過留略雖有勇力,卻缺乏獨當一麵的謀略。”
徐靖微微點頭,又看向臨川郡“那臨川郡呢?此地連接豫章與閩地,戰略位置尤為重要。”
李儒接過話頭“臨川郡治所南城,地處撫河中遊,地勢平坦開闊,撫河貫穿全郡,南通豫章郡,北接九江郡,是南北物資轉運的要道。郡內耕地肥沃,糧產豐富,年產糧食可達數十萬石,素有‘豫章糧倉’的別稱。此外,臨川郡境內的南城縣、臨汝縣多產木材、礦產,尤其是鐵礦,可用於打造兵器。當前駐守臨川的黃崇,本是地方豪強出身,早年趁中原動蕩之際,聚眾占據臨川,後雖名義上依附地方勢力,實則自成一派。黃崇手下有一萬兵力,其中步兵九千五百人,騎兵五百人,騎兵多是從北方流民中招募的精壯,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不過曾經黃崇與豫章太守華歆素來不和,當年黃崇占據臨川後,曾請求華歆協助擴充軍備,被華歆以‘維護地方穩定’為由拒絕,二人自此結下嫌隙。且臨川郡雖糧產豐富,但黃崇為鞏固自身勢力,常年將半數糧食囤積私用,導致軍中糧草儲備僅夠支撐三個月。直到陛下攻占了豫章郡後,黃崇放棄了與北麵的往來,與其餘三郡太守各自做上了土皇帝,對中原事宜也是沒有半點問詢。”
待李儒介紹完畢,徐靖看向李儒與諸葛亮誇讚道“三郡詳情已明,你們配合的很好,孔明要跟著李儒繼續努力,不知諸位可有具體的攻伐之策?”
李儒上前一步,沉聲道“主公,依某之見,當優先解決臨川郡。其一,臨川郡糧產豐饒,拿下此地,可解決我軍後續的糧草之憂;其二,黃崇雖有騎兵,但是數量太少。某建議,隻需遣一員上將從撫河上遊順流而下,突襲南城,打黃崇一個措手不及,必可拿下臨川郡。”
諸葛亮卻搖了搖頭,羽扇輕搖道“文優先生此計雖妙,卻忽略了臨海郡的水師威脅。若我軍主力攻打臨川,留略的水師若從海路北上,突襲我軍後方,恐會打亂全盤計劃。亮以為,當先取臨海郡,破其水師,斷絕後顧之憂。橫嶼船屯的船隻多停靠在淺灘,漲潮時方能出海,退潮時則隻能擱淺。可派人密切觀測潮汐規律,擇退潮之日,遣一員智將率兩千步兵,攜帶火油,從陸路隱蔽行軍,突襲橫嶼船屯,焚毀其船隻;再令一員上將率三千水師戰船,在海口列陣,阻斷留略水師的退路。同時,遣細作潛入章安城,散布流言,動搖其軍心。待船屯被破,章安城孤立無援,拿下臨海郡便如探囊取物。”
李儒聞言,眉頭微蹙“孔明之策雖能破臨海水師,但若先攻臨海,恐會引起周邊勢力警覺,若有勢力暗中支援黃崇,屆時我軍腹背受敵,處境堪憂。”
諸葛亮微微一笑“文優多慮了。當前中原局勢未平,地方勢力多忙於自保,無暇南顧;而南邊三郡各自為戰,亦無精力插手別地事務。且黃崇本是地方豪強,與周邊勢力交集甚少,即便求援,也難有回應。相反,若先取臨海,掌控海路,日後我軍與夷洲的物資轉運便無後顧之憂,且能斷絕建安郡呂、秦二人從海路獲取補給的可能,為後續攻打建安郡創造條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徐靖聽著二人各執一詞,目光落在輿圖上臨川與臨海的連線處,指尖輕輕點了點撫河與東海的交匯口“孔明顧慮水師威脅,李儒看重糧草根基,二者皆有道理。不過黃崇雖隻有五百騎兵,但臨川城防素來堅固,且其軍中雖缺糧,卻也能支撐三月,若僅遣一員上將突襲,恐難速破;而臨海郡的橫嶼船屯,雖有樓船之利,留略卻無謀略,若我軍行動夠快,倒可一戰而定。”
李儒當即接話“主公所言極是!黃崇雖糧少,但若據城死守,我軍強攻恐傷元氣。不如在佯攻臨川的同時,派人潛入南城,暗中聯絡城中因缺糧不滿的士兵,許以‘破城後分糧’之諾,屆時內外夾擊,方能速勝。”
諸葛亮眼前一亮,羽扇輕揮“李儒先生此計可補突襲之不足!此外,針對臨海郡,可令細作散布的流言更具體些,就說‘主公已決意整頓東南海防,欲將橫嶼船屯劃歸水師直轄,留略將調往內陸任職’,讓其麾下將士誤以為留略失勢,自身前程未卜,軍心必亂。且橫嶼船屯的工匠多是被迫服役,可遣人在突襲前夜,向船屯拋投勸降信,許以‘歸降後免徭役三年’,屆時必有工匠倒戈,助我軍焚毀船隻。”
徐靖頷首,又看向建安郡的位置“二位既已完善臨川、臨海之策,那建安郡的呂合、秦狼該如何應對?他們雖有八千兵力,卻多是鄉勇,且糧草短缺,若放任不管,恐在我軍攻伐另外兩郡時背後襲擾。要知江東已是我徐靖的地盤,絕不容許此等割據勢力作祟。”
李儒略一思索“建安郡多山地,呂、秦二人若想襲擾,必走建溪河穀通道。可遣三千步兵,在通道兩側的武夷山脈支脈設伏,多備滾石、拒馬,阻斷其行軍路線。同時,令細作將‘臨海、臨川已歸降主公,徐公不日便揮師建安’的消息傳入建安城,呂、秦本就對江東中樞心存敬畏,聽聞此訊,必不敢輕易出兵。”
諸葛亮補充道“若能再派使者攜帶少量糧草前往建安,明言‘主公念及二人曾為地方維穩出力,若願歸降,可保其部眾編製不變’,二人見糧草緊缺之際有援助上門,又恐我軍來攻,大概率會按兵不動,甚至暗中與我軍通好,如此便徹底解除了建安郡的威脅。”
喜歡三國大軍濕家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大軍濕家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