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百代成史(六)
字數:8050 加入書籤
『蒙古就鐵木真和蒙哥,打仗很猛』
『關鍵是元朝當權者的名字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
『隻認識鐵木真、拖雷、忽必烈、蒙哥、還有元順帝,以及名將王寶寶』
『曆史不好的我還以為成吉思汗就是忽必烈哈哈哈』
『成吉思汗即鐵木真,1206年同意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隨後展開大規模對外征服,疆域橫跨歐亞大陸。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兒子,為成吉思汗孫子。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中國。』
『名稱【大蒙古國】曆任大汗【成吉思汗、窩闊台汗、貴由汗、蒙哥汗、忽必烈汗】』
『90+年的,也沒啥特殊文治功績,能記得住個鬼啊』
『京杭大運河,忽必烈修的。不過確實沒太大文治,都是武功,成吉思汗“上帝之鞭”』
元朝皇帝們:還不如直接說我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合著是我們的名字耽誤了,話說,有那麽難記嗎?
掌權者們沉默不語,好像、大概、似乎是沒有漢人那麽好記哈
不過看到下一句,元朝皇帝們心裏舒坦了。
『清朝的看看!不是因為你們異族統治才罵你們!是你自己又菜又毒!清朝可以和晉朝肩並肩了,宋起碼還有名臣良將。』
『那個元史誰修,名字特麽太長,這個脫脫那個脫脫分都分不清了』
『名字太複雜了,元朝人還不喜歡寫史書,朝政和名字一樣亂糟糟的』
『隻識彎弓射大雕,能打是能打,但也隻是能打,沒有文治』
清朝皇帝們不高興寫在臉上,行了,他們已經知道了。
不就是做錯了事,他們改還不成!
拿他們和晉朝比,後世人懂不懂尊重老祖宗。
許多皇帝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一個偌大疆域的王朝,居然沒幾個能記得住的皇帝,而原因居然隻是因為名字的問題。
漢人皇帝表示,異族人就是費事,姓名取那麽長是要做什麽,要有意義有內涵懂不懂。
什麽脫脫什麽拉拉的,朝代都知道取名大元,怎麽人名就不能精簡一點。
那為何在元朝就幾乎是一筆帶過了,真真是這麽不注重朝政?連史書也忽略不計了。
想想異族大多都是馬背上的遊牧民族衍生而來,漢人對於馬背騎術可比不上他們。
“李斯,讓人注意視頻裏那放在馬背上的東西,看看能不能造出來”
嬴政緊盯著畫麵中的馬鞍、馬鐙等裝備,雖然一晃而過,但戰場上這樣的裝備卻是樣樣具備,看起來極其有助於穩定馭馬。
“唯。”
李斯也是明白這事的重要性,每每出征摔下馬的將士不在少數,漢人騎馬的本領還真是比不過遊牧民族。
特別是衝鋒的時候,駕馭不好馬匹,輕易就能被人挑下馬來。
偃師們隻感覺自己像陀螺,不停的轉啊轉啊,沒有停歇。
雖然知道元朝會被滅,但親眼看到他們還是有些可惜,多好多大的土地啊,一夕之間沒了。
心痛啊~
『元朝的帝王墓沒有一個能找到的,是不是早就塵歸塵土歸土了,他們實行密葬,不起陵墓,不興土木,也沒有陪葬品。』
『元朝隻是蒙古人的一個金帳汗國』
『金帳汗國在東歐由拔都建立,準確來說元是分離出了四大汗國後的蒙古本都改名的』
『元人隻管打,打完了就跑去下一站繼續打,又不好好派人治理,元朝不亡說不過去,好歹也有90+年呢』
『打天下易,守天下難。』
『乾隆一個人熬死元朝十代皇帝哈哈哈,和他的爺爺康熙一樣,活的都挺久,元朝換統治者的時間太頻繁了,根本不利於穩定。』
元朝皇帝:哦,所以我們的壽命也是一大問題!
對於後世人對他們的關注,皇帝們表示很無奈。
關心政績,關心決策,關心人口生育,關心國家治理不好嘛,為什麽要把注意力定在陵墓上麵,難道你們後世人還專門看你們老祖宗的墳墓?
古人們覺得很冒犯,他們可不想自己死了千年後還有機會被後世人拿出來觀賞點評,那可真是太“社死”了,物理上的。
注重陵墓陪葬的皇帝總感覺心裏不太踏實,連元朝這樣不太吸引注意的王朝都可以讓後世人花心思找,那他們呢?
千萬不要是他們想象的那個樣子啊!
清朝。
康熙忍不住揚眉,這算是這麽長時間對他們大清最好的消息了吧。
作為皇帝,哪個不對壽命看重,看起來乾隆這個孫子與他倒是相似。
但康熙又想起來前麵後世提到乾隆的語氣,可算不上客氣。
能與大宋二聖和朱祁鎮連起來的,這乾隆又是做了什麽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該不會又是一個恥辱吧?”
康熙心頭納悶,他們大清已經被後世人釘在恥辱柱上了,要是皇帝也都不怎樣,那可真是要被萬朝膈應死。
作為王朝的最後一個時代,清朝見證過了前麵華夏的曆史,而每逢新朝建立,定是要借鑒前朝失敗的因果,雖然清末讓所有人都感官不好。
但清朝皇帝們還是想,他們大清前麵應該挺能打的,這總不能被後世人罵了吧。
但清朝皇帝們不知道,宋朝有一個弱宋的稱號,大清也有奴清、妖清的綽號。
此時此刻,更緊張的是大明皇帝。
大元過後,便是明朝了。
【明
論洪武光勳 驅除胡夷克複中華
揮師燕雲複家
五出親征禦駕】
“咱,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天幕說的是咱!”
朱元璋滿臉紅光,幼時的遭遇成就了他。
“咱朱重八!昭告天地皇隻,立國大明,建元洪武!”
那是朱元璋最為神聖的一天,他立誓要讓老百姓過好日子。
食不果腹的苦日子他過夠了,他比誰都清楚那樣的生活。
馬皇後和朱標以及一眾兒子也很是高興,這是屬於他們大明的榮譽!
『大明千般萬般不好,收複燕雲十六州,它就是一個值得誇耀的朝代了。』
『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爾。』
『宋人對後漢之主劉知遠的評價是:“乘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雖曰人謀,諒由天啟”薛居正《舊五代史》)劉知遠得天下不過是趁虛下山摘桃子,表麵是人謀,實際靠天命。其實這話更適合朱元璋。』
『啥天命,事在人為,是時勢造英雄,謝謝,朱元璋是實力與氣運兼有,沒實力,一切免談,謝謝』
『沒有別人幫他擋著,朱元璋早就投降了,多看看史書再來吹朱元璋吧』
『因為元朝的貴族認死理啊,誰稱王就打誰,朱元璋那時候偷偷發育,不稱王也不怎麽出名,陳和張的實力已經威脅到元了,不打這倆打誰?』
『沒有劉福通幫他擋著,元庭沒有搞內鬥,朱元璋就早沒了,真是笑死我了,而且朱元璋自己就暗通元朝,還向元朝稱臣。張士誠為什麽稱臣?還不是朱元璋跟元庭夾擊他?』
『南方不統一,朱元璋不擴張地盤,怎麽和元打?朱也不可能和元和解,他爹媽就是被元逼死的。』
『陳友諒這人挺狠的,不講道義,但敢作敢當,張士誠這個人挺有骨氣的,但有點偏安一隅的感覺,有點小富即安的心理吧,但這兩個人都挺厲害的。』
『性格不行,他倆不適合當皇帝,陳不講道義,裝都不帶裝的,兄弟說啥就殺,誰能信他?翻陽湖一戰他失敗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軍心不齊,張小富即安,偏安一隅,不夠狠,他野心沒那麽大,江東傑瑞也就是這樣的想法,所以不配上桌。』
『朱元璋不也一樣,殺起功臣來毫不手軟,何曾講過道義?張士誠有能力,但沒有野心,他身邊謀士本就不多,再加上他有些仁厚。』
『大殺功臣是稱帝之後』
『可以罵朱元璋各種問題,但是摘桃子算不上,沒有朱元璋,劉福通他們也做不到統一南北,不過又是繼續南北分裂,繼續戰亂罷了』
『樂,摘桃子就是摘桃子,沒啥少說』
……
明朝:???
原來後世人對太祖爭議如此之大嗎?
朱元璋原本以為一開始的收複燕雲十六州是後世誇獎他的開始,卻沒想到後麵一個接一個的問題讓彈幕開始走向了不可挽回的道路。
看著爭論不休的評論,朱元璋氣憤,後世這是說他是小人行徑?
摘桃子,上一次這麽說的是晉朝那司馬氏,他朱元璋豈能和那樣的人相提並論。
高築牆緩稱王的道理,後世不明白嗎!
朱重八委屈,他驅逐韃虜,讓漢人重新站立於這方土地之上,難道不值得稱頌?
槍打出頭鳥可不是說說的,前麵都知道元朝是以武立國,誰敢在勢力不強大的暴露底牌,找死嘛這不是?
前麵朱元璋還有些氣憤,在看到那個殺功臣的字樣時,麵色有些古怪。
這是……後來發生的事嗎?
朝中很多人都是跟隨過他打天下的,而對於朱標這個太子,沒人敢反對也沒人能反對。
不說他,他的妹子可比自己要得軍中那些人民心,對於這一點,朱元璋一點也不介意。
這個天下是他們這些人一起打下來的,建國的時候也有人說過,必須要馬氏做皇後。
對於這一點,朱元璋欣然應允,他做皇帝,他妹子可不就是皇後,朝天宮啊,從前做起義軍的時候他就說過要給妹子建一座朝天宮。
有妹子在,朱標的太子更是固若金湯。
朱元璋想不通為何自己會屠殺功臣,難道,他們晚年起了反心?!
馬皇後見朱元璋麵色陡轉直下,就知道這人又是鑽牛角尖了,瞎想也不能隻憑借隻言片語就給人定了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還是得講究事實。
“重八,先別急,雖然後世人爭議頗多,但我們不能亂了心。何況,就算有什麽變故,現在也算是提早有了戒備之心”
朱元璋聽了自家妹子的話,微微恢複平靜。
對於天幕上對他和陳、張兩人的看法,朱元璋此時沒有那麽在意了。
就像一開始的劉邦,烏江一事後,大漢的建立也是標榜了他的成功。不論曆史如何編寫,勝利的一方總是他們。
現在朱元璋更操心大明後麵的事,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雖然自己自認殺心很重,但也也不至於殺了那群出生入死的兄弟吧。
“妹子,咱聽你的。咱倒是要看看,何事能擾大明根基”
朱標也在旁邊思考,叔伯們應當不是什麽昏庸之人,想不開的要去做那事。
殿中的人還沒理出頭緒,又被後麵的評論驚得頭腦炸煙花。
『剛明啊,可惜出了一個瓦剌留學生叫門天子大明戰神』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
『前麵的總結精辟,好慘啊,大明帝王隻能上吊自殺,此時周圍還隻有一個太監,上吊時以發覆麵,意為,無顏麵見祖宗。』
『要說崇禎也並不是其他朝代那樣的酒囊飯袋,隻知道吃喝享樂,罪己詔都不知道下了多少道了,怎麽大明還是亡了呢?』
『要說明朝的皇帝算得上中國曆史王朝中最頂尖的一批了,其他王朝多多少少中間都有蛀蟲,昏君庸君,大明發揮一直平穩』
朱元璋納悶,哪個後代如此‘勇猛’?
叫門天子之前就提到過,可惜不知道是哪個,不過,戰神的稱號和前麵的配嗎?這是褒義還是貶義?
貶義吧。
嘶!
朱元璋感到頭痛,後代子嗣出了一個差錯就算了。
什麽叫結局一根繩啊?碗他理解,要飯嘛,說他就是。
但怎麽還有上吊的皇帝?!
還真是一根繩啊!
哎,不知道那都是第幾世了,也不知道那時候的大明是什麽情況。
朱元璋愁啊,天幕啊,講話清楚一點啊。
其他王朝的皇帝看天幕津津有味,沒想到曆史朝代這麽多,有問題的也是五花八門。
看這大明的名號,剛明,聽起來完全和宋朝是兩個極端啊。
喜歡短視頻直播:給古人一點後世震撼請大家收藏:()短視頻直播:給古人一點後世震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