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戳就破
字數:5076 加入書籤
“現在的梓涵、梓晗、思羽、思雨、浩文、浩雯也不太行啊,光聽著字音都差不多”
“還不如老一輩的名字呢,好聽且獨有韻味”
程陽小聲吐槽,網絡上的名字重複率太高,就像大學生的總結教案。
從前他以為老人們的名字都是什麽大柱、翠花啊這些比較俗氣的名字,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黎書禾、程祥蘭、謝婉凝、陳俊霖這些老一輩的名字放在現在也是能夠讓人耳目一新的。
眾人聽見後世人的話,有些懵逼的抬頭。
這幾個詞不是一樣的嗎?重複率也太高了吧。聽著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啊。
眾人暗自搖頭,可能是他們跟不上後世的潮流吧。
程陽繼續下滑,新內容讓古人們都忍不住豎起了耳朵!
好東西啊!
特別是前麵朝代的人,看著笨重且記錄困難的竹簡,再看天幕上那雖比不上後世白淨的紙張,但可比他們現在用的好上太多了。
貴族們看著手中的宣紙,要知道給他們的上等貨可沒少花銀子,難道後世能將這種賺錢的技術公布開來,後世官府朝廷不怕底下人學去了,恐生變故嗎?
皇帝們早就看上了後世的紙張技術,隻可惜他們不能聯係那所謂的係統,更無從得知後世巨大發展的技術。
當然,看那些飛機大炮也不是他們當前時代的工藝能造出來的,對於這一點,大多數人很有自知之明。
此時,暗處的係統欣慰的轉圈,終於給萬朝來了點有用的東西,它沒辦法阻撓宿主觀看視頻的方向,幸好這現代網絡什麽都有,也算是對任務有些進展了。
【我發現草木的秘密,熬煮成為文明的千絲萬縷傳統文化人文曆史知識科普非遺文化漲知識啦】
知道後世都能讀書寫字,識文斷字早已不能束縛窮人,古人們即使想知道造紙方法,卻也隻能按捺住思緒。
如今,這算是把飯喂到嘴裏了。
始皇也難得的專心致誌的觀測天幕,若是淘汰竹簡,換取更加輕便的紙張,這對於整個大秦都是有些巨大進步的,時機不可錯過。
其他皇帝們也是立即召人記錄,造辦處的人苦不堪言卻又樂在其中,終於,他們也是能有一番重大成就了!
普通人尤其是負擔不起高昂紙張的人更加興奮,在這個時代,不僅知識寶貴,筆墨紙硯恐怕都要花費大部分人的積蓄,但考取功名,這一切又必須要付出。
技術的局限不在百姓手中,紙張的製造和售賣是巨大的商機,上麵的人也不會允許他們采用。
如今,天幕可是堂而皇之的讓人觀看,這可由不得他人了,所有人都能看到,難道還能讓天下人都瞎了眼不成。
【某工匠:“這竹簡太重了,領導,能不能換點輕的來記事啊?”
某主管:“你用的起嗎?”
“啊?”
拿出一卷紙,主管語重心長道:“帛書,絲綢做的,隻有貴族才用得起。”
“為什麽不用便宜的紙來寫字呢?”
“開什麽玩笑,一扯就爛,隨便包點吃的還行,兩年就朽爛完了,還想做成書?”】
對於天幕上一針見血的事實,不少人苦悶不已。
是啊,金貴的帛書哪裏是普通人消費得起的,大多數的書鋪借閱也是需要銀子的,更別說那記載的紙張。
【“這紙……就一點用都沒有?”
“現在連擦屁股都用這竹片,紙?一戳就破,上廁所都不用這玩意兒!”
聽到主管的話,工匠皺起了眉頭,也不由得思考:真沒用嗎?
主管:“還是這造帛書的細蠶絲好啊,如此強韌,可惜產量太少了。”
“細絲?”
突然,他頓悟了一個想法:我知道了!】
看到畫麵中砍樹人的背影,一些人難以置信,紙還需要用樹?
【從楮樹上獲得樹皮,獲取麻繩、破布、漁網也就花了幾個小錢。
而後,搗爛樹皮,完成;
將所有的東西都裝進鍋裏煮,糜爛的鍋底舀出來,成功抽出細絲!】
真的能成嗎?
看見那些破爛不堪的小玩意,很難想象,居然用它們能做出紙。
也有不少人死馬當作活馬醫,跟隨著天幕的動作做實驗。
反正也要不了太多成本,倒是可以一試。
【抄紙。
將抄簾浸入紙漿中,緩緩提起;
烘幹;
揭紙。
雙手將其彎曲,會破嗎?
而後拉直,十分強韌,扯不破啦。】
天幕下,有人仍在實驗。
即使身邊的人不理解也無所謂,無人重視他卻始終如一的試驗。
聽見周圍人的嘈雜議論聲,他抬起頭來,隻見天幕上畫著一人的畫像:
【紙聖——蔡倫
改進造紙術,改寫人類文明史。
多種材料熬出各種纖維,紙張韌性極大增強,新時代到來!
2000年前的第一頁蔡侯紙,閃耀出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堆疊成唐詩宋詞、文獻曆史。
12世紀,飛向遙遠的西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5世紀,科學在紙上萌芽;
15世紀,印刷傳遍世界;
今天,當你撕開一頁a4紙,仍能見到蔡倫當年的“細絲”。】
官員們奮筆疾書,都舍不得將這項技術蒙塵,這可是改變整個華夏乃至世界的重大突破啊!
係統此刻也細心的貼出更加詳細的造紙流程,畢竟視頻快進太快,而且有些步驟也方便古人們采取措施實施。
始皇等人立馬安排人試驗,若是真的能替換沉重的竹簡,那可真是大功一件啊!
對此,哪怕不用上麵的人督促,下麵的人也是幹勁滿滿,他們想著,若真是能造出揉戳不破的紙,說不定經過改良,哪天他們也能用上如同後世一般幹淨潔白的紙張。
『張博力:很多人以為蔡倫隻是偶然改進了造紙術,但這個過程其實探索了整整十多年。將不同原料進行實驗,蒸煮、捶打,按不同比例混合,才能讓植物纖維化作均勻的的紙漿。這張有韌性的紙,不僅讓中國竹簡退出了曆史,更在八世紀到十二世紀經阿拉伯逐漸傳到歐洲——敦煌藏經洞的佛經、巴格達智慧宮的星圖、威尼斯商人的賬本,都因這東方的纖維網絡而聯係在一起。
我們從小便在紙上書寫,卻從未想過:那些曾被刻在窄窄的甲骨、鑄於沉重的青銅、寫在工序複雜的羊皮上的知識,在蔡倫的調配下,終於能輕便的攜帶,裝訂成小小的書籍,陪著人類從2000年前的童年走到今天。』
『楓葉:西方人也改造過第三次的紙,變成了今天的a4紙罷了。』
『beck:光是讓紙漂白的技術都迭代多少年啊,蔡倫解決紙的強度問題,降低漂白成本的研究又經曆了千數來年,到宋元明才徹底普及起來啊。』
『榮耀:中國最出名的兩個太監——蔡倫、鄭和』
『廈門:可是蔡倫當上官以後卻變成了一個貪官。
回複:
護林帶:人性是複雜的,一個人做了好事不代表他會一輩子做好事。』
『洛洛清歡:從這以後,就有作業這東西了。』
『開朗的網友:有人還認為四大發明沒用,紙是最重要的發明。』
知道後世西方世界的發展看著比自己發展強大,皇帝們雖然有些心塞但卻無可奈何。
天幕不止一次說過,在封建社會末,中國就已經走向了下坡路,而清朝是徹底完結帝製。
那些槍炮在他們眼中是恐怖的,但在後世軍事上卻是習以為常的,這是時代的變遷也是科技的進步。
如同紙張的發明和興起,需要有人作為前人,四大發明,古人們十分感興趣,紙張的重要天下人都知道,那另外的三樣想來也不是平凡之物。
喜歡短視頻直播:給古人一點後世震撼請大家收藏:()短視頻直播:給古人一點後世震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