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王慶覆滅
字數:5484 加入書籤
可酆泰和衛鶴兩人顯然打錯了如意算盤。嶽飛、張憲自從得到武植提醒後,一直緊盯著叛軍一方的動靜。看到對方有人衝出陣營,兩人也瞬間策馬而出,衝向了戰場。
等酆泰和衛鶴兩人衝入場中,緊握手中的武器,正打算與杜壆一起聯手攻擊史文恭時,沒想到對麵已然衝出兩員小將,分別向他們襲來。
“果然,反賊就是反賊,毫無廉恥!”嶽飛和張憲對著酆泰和衛鶴怒目而視,手中兵器更是毫不留情,朝兩人攻去。
酆泰和衛鶴見兩人年紀輕輕,口氣卻這般張狂,頓時火冒三丈。“那武植莫不是無人可用了?怎派兩個黃口小兒前來送死?”
話音剛落,酆泰便與嶽飛交上了手,衛鶴也和張憲戰在了一處。
然而剛一交手,酆泰和衛鶴瞬間臉色凝重起來。朝廷的這兩位小將年紀輕輕,可實力竟已達一流之境。僅二三十個回合下來,除了酆泰還能抵擋嶽飛的攻勢外,那衛鶴此刻已被張憲打得隻有招架之力。
一聲慘叫響起,武藝稍遜一籌的衛鶴被張憲擊落馬下,他剛欲掙紮起身,張憲的長槍已然刺穿了他的咽喉。
衛鶴一死,張憲毫不遲疑,轉頭策馬與嶽飛一同合力圍攻酆泰。
酆泰原本與嶽飛交戰就已使出了渾身解數,如今再加上張憲,一時間被打得節節敗退。
正在與史文恭酣戰的杜壆,餘光瞥見酆泰被兩員小將圍攻,陷入險境,麵色陡然一變。
這酆泰雖是他的下屬,但武藝高強,平日裏與他交情深厚,二人早已超越了上下級的關係,稱得上是摯友。
如今眼見酆泰身陷險境,杜壆心急如焚,刹那間亂了方寸,全然不見方才與史文恭激戰之時的沉著。
可杜壆和史文恭二人武藝旗鼓相當,史文恭敏銳地洞察到杜壆的分心,如此良機,他怎會輕易放過?轉瞬間,手中長槍似龍蛇飛動,槍影飄忽,攻勢越發凶猛,如疾風驟雨般朝著杜壆襲去。
剛剛分神的杜壆看到史文恭那連綿不斷的槍勢,連忙回過神來,然而此時由於失了先機,隻得被動防禦,逐漸落於下風。
與嶽飛和張憲交手的酆泰此刻正使盡渾身解數抵禦著兩人的淩厲攻勢。
看到自家主帥逐漸落入下風,他心中頓覺不妙,奮力揮動手中的雙鐧,蕩開嶽飛和張憲的長槍,大聲喊道:“大帥,事不可為,趕緊撤!”
此時的杜壆已萌生出退意,聽到酆泰的高喊,他眼神一凜,避開史文恭朝自己刺來的長槍,旋即調轉馬頭,策馬朝著己方陣營疾馳而去。
“本帥最厭惡的便是這言而無信的小人!”
立於軍陣之中的武植,見杜壆和酆泰落敗欲逃,麵色一冷,對著身後眾將校說道:“諸位將士,即刻衝擊敵陣,剿滅叛賊!”
話音一落,早已蓄勢待發的六萬大軍便策馬朝著叛軍殺去。
和杜壆交手的史文恭,以及與酆泰交手的嶽飛、張憲,又怎會讓這兩名叛軍大將輕易逃脫?紛紛策馬對他們窮追不舍。
叛軍一方陣營,看到自家三名大將,一死兩逃,再望著對麵朝廷湧上來的大軍,早已膽寒,根本不敢應戰,都紛紛掉轉馬頭,企圖跑回瀘州城中。
可此時出城容易進城難,整個叛軍陣型因缺少將領指揮而雜亂無章,叛軍們你擁我擠,紛紛朝著城門方向擠去。
武植一方陣營的將領怎會讓叛軍逃脫?率領著精銳鐵騎,在叛軍中一路橫衝直撞,殺到了城門方向,成功控製住了城門。
此時的叛軍見城門已被控製,周邊皆是朝廷的大軍,更加惶恐不安,一部分叛兵紛紛放下手中兵器,跪地求饒。
武植無意對叛軍大肆殺戮,見此情形高聲喝道:“放下兵器,跪地投降者可饒不死,否則殺無赦!”
聽到武植的這番話語,那些大多被迫加入叛軍的士兵們不再抗拒,紛紛選擇投降。
戰場之上,西北軍的將士們在各將校的引領下,順利進入瀘州城內,僅用短短一個時辰,就攻克了這座由八萬叛軍駐守的城池。
那八萬叛軍中,除了兩萬多人負隅頑抗,被西北軍將士斬於陣前之外,其餘六萬人皆放下手中兵器,選擇投降,成為俘虜。
至於那杜壆及其麾下大將酆泰,此刻已被史文恭、嶽飛、張憲、湯懷及西北軍將校合力圍攻拿下。
瀘州府衙內,武植高坐於大堂之上,望著下方被一眾將領押解而來的杜壆和酆泰。
見到杜壆緊抿雙唇,滿臉盡是不甘與憤懣,武植不禁冷哼一聲:“杜壆,本帥此前與你約定,以鬥將之法來定勝負,怎料你方將領毫無武德,擅自插手比試。況且你等比試落敗,仍想負隅頑抗,難道當真毫無羞恥之心?”
聽聞武植之言,杜壆原本的憤恨稍減,也知曉此事確是己方理虧,可還是強行狡辯道:“明明說好一對一鬥將定勝負,若不是你們一擁而上,本帥又怎會落敗?”
武植聞言,不禁啞然失笑:“一擁而上?這難道不是你們一方率先為之嗎?杜壆,本帥給你一個機會,隻要你率領麾下歸順於本帥,本帥便可饒你不死。否則,你等在淮西擁兵作亂,依朝廷律例,本帥必嚴懲不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杜壆本已抱定必死之心,聽到武植這番話,臉上不禁閃過一絲驚訝。在他想來,自己身為叛軍將領,被朝廷俘獲,等待他的必定是斬首示眾的結局。
可武植竟提出讓他歸順,這實在出乎他的意料,一時間,他心中思緒萬千,陷入了深深的思量。
堂上的武植目光敏銳,一眼便看出了杜壆的意動。他也不著急,隻是神色平靜,對著杜壆朗聲說道:“杜壆,你且好生思量思量。歸順朝廷,不僅能保你性命,日後也能有一番作為,為百姓謀福祉。何去何從,全在你一念之間。”
言罷,武植轉頭向旁邊的將士吩咐道:“將這二人押下去,嚴加看管。”
“謹遵大帥之令!”兩旁的將士抱拳應命,他們上前幾步,押著杜壆和酆泰緩緩離開了大堂。
看著杜壆和酆泰被押出大堂,武植回頭掃視堂內眾將校,沉聲道:“如今我大軍已攻占淮西半數區域,俘獲大量叛軍。在這些叛軍中,多數是無家可歸的流民,但其中也有一些作惡多端之徒。”
他看向下方的嶽飛、張憲、湯懷等幾位小將,繼續開口:“此次鬥將,除史統領外,嶽校尉和張校尉同樣功勳卓著。現本帥把這 6 萬俘虜交予你們,望你們查清其中的作惡之徒以正法紀,並從中挑選 2 萬精銳重建虎翼軍。”
嶽飛、張憲、湯懷等人聽聞此言,頓時喜上眉梢,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激動。拱手抱拳,齊聲應道:“諾!我等謹遵大帥之令!”武植微微頷首。
議事結束後,武植再度率領大軍離開廬州,朝著王慶匪賊勢力的中心——南豐城挺進。
北路的呼延灼、劉光世,南路的韓世忠、吳階、劉琦等將校所統領的兵馬,在經過對淮西叛軍的持續攻伐之後,也逐步同武植的中路大軍匯合在一起,對盤踞於南豐城的王慶形成了包圍態勢。
南豐城內。此時王慶已聚集了整個淮西的剩餘叛軍,妄圖與朝廷決一死戰。
“大王,如今這南豐城已被朝廷三路大軍圍困,以我軍目前的實力,絕無戰勝朝廷的可能性。大王不如喬裝出城,先行逃離此地,日後再謀劃東山再起。”李助此時對著仍坐在王位上的王慶勸說道。
“哈哈哈,東山再起?李先生,你覺得本王還有機會嗎?現今這淮西之地,除了這南豐城,其餘皆已被朝廷掌控。我王慶原本不過是個微末小吏,如今已登上王位,已然活得夠本。既然這樣,倒不如轟轟烈烈地戰死。”王慶一臉決然地說道。
隨後他看向李助:“倒是李先生您,大可不必陪我困在這南豐城。李先生武藝高強,有機會就逃出這南豐城吧。”
李助望著王慶那落寞的背影,心中黯然神傷。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往昔,那時自己剛剛追隨王慶舉事,猶記得,那時的王慶散發著蓬勃朝氣,心懷淩雲壯誌。
大宋朝廷無道,對江南百姓肆意欺壓,致使無數百姓家破人亡,在那民不聊生的時刻,王慶挺身而出,振臂一呼,率領著飽受苦難的百姓揭竿而起,決心與腐朽的朝廷抗爭到底。
可誰能想到,僅僅短短數月,局勢便急轉直下。如今他們被朝廷大軍逼至絕境,南豐城危在旦夕,曾經的雄心壯誌似乎都化作了泡影,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李助本欲與王慶攜手並肩,與朝廷抗爭到底。但一想到如今大宋朝廷的腐朽昏庸,掌權者對百姓的生死漠然置之,令天下百姓深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他的心中便再度燃起烈烈怒火。
他一心想要推翻這暴虐無道的大宋,為百姓謀取一個太平盛世。
於是,李助抱拳向王慶言說道:“大王,李某此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推翻這昏庸無道的大宋。可如今的局勢,我軍已然陷入絕境,難以挽回。事到如今,望大王多加保重。”
言畢,李助深深地望了王慶一眼,而後轉身離開了王宮。
王慶凝視著李助離去的背影,內心百感交集,臉上浮現出一抹自嘲的笑。
南豐城外,三路大軍匯集,整整十餘萬兵馬,將南豐城圍得水泄不通。
武植深知,此刻南豐城內的叛軍皆是王慶聚攏來的死忠之士,想要他們投降,難如登天。於是,武植果斷使出攻城的大殺器——紅衣大炮。
二十門紅衣大炮一字排開,曆經五輪齊射,南豐城的城牆徹底垮塌。緊接著,十萬大軍壓境,向著殘留在城內負隅頑抗的叛軍發起了猛攻。
早已被紅衣大炮炸得傷亡慘重、魂飛魄散的叛軍,根本不是十萬大軍的對手。經過數番激烈的廝殺,幾個時辰的鏖戰,此時的南豐城內,除了朝廷大軍,再不見叛軍的蹤影。
至於王慶以及他的妻兒,在朝廷大軍攻入南豐城後,便在那王宮中引火自焚。
至此,在西北軍在武植的率領下,曆經三個月的征戰攻伐,徹底剿滅了以王慶為首的叛軍勢力,使得淮南西路全境重新恢複了安定。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