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滅國之戰

字數:5146   加入書籤

A+A-


    第285 章 滅國之戰
    河東路太原府內,武鬆與林衝、徐寧、韓世忠、劉光世、魯智深等一眾將校皆在此議事。
    作為大軍主帥的武鬆,望著幾人說道:“諸位兄弟,此次我等這一路伐遼大軍共計 20 萬將士,其主要的任務便是攻下遼國西京道。”
    說話間,武鬆輕歎一聲:“這遼國西京道原本早在四年前差點就被我大哥率軍給攻下了,隻可惜那時的官家和朝廷昏聵,這才致使我大哥功虧一簣。但如今朝廷內外皆由大哥掌控,讓我們沒了後顧之憂,此次等定當全力以赴,一舉將這西京道收入囊中。”
    林衝、韓世忠、劉光世三人聽到武鬆的話語,臉上頓時湧起憤慨之色,雙手不自覺地攥成拳頭。
    林衝眼中閃過一絲痛惜,語氣不甘地點了點頭:“武將軍說的不錯,當年咱們浴血奮戰,好不容易兵圍遼國大同府,再有幾日便能踏破城門,立下不世之功。誰能想到朝廷昏庸,一道道荒唐命令接連傳來,硬生生把到手的勝利給毀了!”
    韓世忠濃眉一挑,眼中燃燒著鬥誌,大聲道:“過去的窩囊氣,咱們受夠了!這次,絕對不能再重蹈覆轍!定要讓遼人知道,咱們大宋兒郎的厲害,一雪前恥!”
    劉光世也挺直腰杆,神色堅定,抱拳高聲附和:“韓將軍說得對!此次出征,我定當衝鋒在前,不負武將軍所托,定能馬到成功!”
    “好,我等齊心協力,這區區遼國西京道還不是手到擒來。”武鬆說完,率先起身,目光中透著堅毅,而麾下眾將見此也紛紛起身,個個神情激昂,摩拳擦掌。
    “我等出發!”隨著武鬆的一聲令下,眾將齊聲應和,隨即走出營帳,各自領受軍令。
    不一會兒,整個 20 萬大軍向著遼國邊境線開拔而去。
    一路上旌旗蔽日,馬蹄聲急,揚起漫天塵土,氣勢銳不可當。
    自四年前,遼國使節耶律南仙與趙佶簽訂了互不攻伐的盟約後,遼國便將大部分兵力派往北方,投入到與女真人的作戰中。
    故而,如今與大宋相接壤的西京道、南京道境內,僅留有少量兵馬駐守,遼國方麵完全沒有料到大宋會突然出兵攻伐。
    因此,當大宋六十萬大軍壓境而來時,遼國在這兩個道的防禦力量,顯得極為薄弱。麵對宋軍排山倒海般的攻勢,遼軍兵力懸殊,根本無力組織起有效的抵抗,防線一觸即潰。
    尤其在遼國的西京道,在武鬆、林衝等將領率領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地攻入時,往昔的恐懼記憶瞬間被喚起。四年前,武植曾率大軍在此征戰,那強大的攻勢與威懾力,早已讓西京道的遼軍嚇破了膽。
    如今舊敵重現,遼軍士氣低迷,毫無鬥誌,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宋軍一路勢如破竹,在短短半個月內,接連攻克武州、朔州、應州等州府,如秋風掃落葉般迅速推進,最終順利抵達西京大同府城下 。
    大同府內,遼國守將望著城外將大同城圍得水泄不通的宋軍,本想憑借著大同城結構厚實的城牆負隅頑抗一番,然而武鬆根本沒給他喘息的時機。
    望著隨軍帶來的五十多門紅衣大炮,武鬆大手一揮,紅衣大炮被神機營的將士迅速推至陣前,一字排開。
    望著大同城牆的方向,武鬆麵色冷峻,冷冷一笑:“點火,開炮!”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火光衝天,五十多門紅衣大炮齊聲怒吼,炮彈帶著火焰砸向城牆,劇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城牆上硝煙彌漫。
    可還沒等城牆之上的遼軍從這巨大的衝擊中回過神來,第二輪炮擊又接踵而至。
    兩輪炮擊過後,那堅不可摧的西京大同城城牆,瞬間分崩離析,磚石四處飛濺。
    城內殘餘的五萬遼軍士兵,被這驚天動地的炮火嚇得麵無人色,雙腿癱軟,鬥誌全無。
    遼國守將瞪大雙眼,驚恐地望著炮彈飛來的方向,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著,嘴裏喃喃自語,不知在念叨著什麽。
    武鬆及林衝等眾將看到大同城牆在炮火下分崩離析,眼中燃起興奮的光芒。他們毫不猶豫地揮動手中的兵器,大聲呼喊,帶著身後的大軍,衝向了那城牆的缺口。
    此時城內的5萬遼軍還尚未從剛才的炮聲和城牆崩塌的巨大衝擊中回過神來。麵對突然殺至的宋軍,遼軍士兵們驚恐萬分,有的還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有的則慌亂地拿起武器,試圖抵抗,但明顯已經亂了陣腳。
    宋軍主帥武鬆一馬當先,手中戒刀揮舞得虎虎生風,所到之處,遼軍士兵被他盡數斬殺。林衝緊跟其後,長槍如龍,直刺向慌亂的遼軍,魯智深,徐寧等將領們也士氣高昂,衝入了遼軍陣中,與遼軍展開了廝殺,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響徹在大同城的上空。
    “不要殺我,不要殺我,我投降,我投降!”驚恐的呼喊聲此起彼伏。在武鬆等人率領的大軍僅僅與大同城內殘存的遼軍廝殺了片刻後,這些遼軍士兵便已潰不成軍,根本抵擋不住宋軍的淩厲攻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紛紛驚恐地扔下手中兵器,雙腿一軟,跪地投降,臉上滿是絕望與恐懼。
    而那些負隅頑抗的契丹族將領,卻還妄圖做最後的掙紮。
    武鬆、林衝、徐寧、魯智深、韓世忠、劉光世等一眾猛將見到此情形,迅速對他們進行了剿滅。
    在宋軍將領們的合力圍剿下,這些負隅頑抗的契丹將領最終全部被斬殺,鮮血染紅了大同城的土地。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遼軍士兵意識到抵抗毫無意義,紛紛選擇跪地投降。
    大同城中的每一條街道、每一處角落,都有宋軍的身影。至此,整個大同城已完全被宋軍牢牢占據,大宋的軍旗在城牆上飄揚,宣告著這場戰鬥的勝利。
    大同城府衙內,燭火搖曳,映照在武鬆和眾將喜悅的麵龐上。
    魯智深笑聲爽朗,高聲說道:“大帥!這次出征,咱們可真是一馬當先!短短半個月,就把遼國的西京大同府給拿下了,其他幾路大軍,怕是都比不上咱們這速度!”說完,他滿臉自豪。
    徐寧微微頷首,眼中透著興奮,接過話:“魯兄弟說的不錯,才過了半個月,咱們就把遼國西京這險要之地收入大宋版圖。往後啊,收拾剩下的地方,那還不是跟秋風掃落葉似的!”
    武鬆、林衝、韓世忠等將領聽了魯智深和徐寧的話,也都紛紛點頭,臉上滿是自信與豪情。
    隨後,眾人立刻圍聚在一起,展開了對接下來行軍路線的商議。鑒於此時遼國西京路內大部分敵軍已被殲滅,形勢對宋軍極為有利,幾人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做出了分兵攻打各地的決策。
    韓世忠和林衝率領四萬精銳之師向東北方向進軍,目標直指弘州、德州。
    徐寧和劉光世則帶領另外四萬人馬,揮師向西北攻打雲內州、豐州。
    武鬆、魯智深和李珙肩負重任,帶領七萬人馬攻打蔚州、奉聖州、歸化州等地。
    剩餘的五萬人馬則分駐在已被攻克的州府,負責鞏固防線、維持治安,確保後方的穩定。
    分兵部署妥當後,第二天,三路大軍便自大同府內分別朝著各自目標進發。
    此時,由夏崇武率領的西夏十萬大軍,已然踏入了遼國的西北路。當下遼國西北路的駐守兵將數量並不多,西夏軍隊一路長驅直入,銳不可當,迅速占領了遼國西北路的大片疆土。
    擔任遼國西北路招討使的耶律大石,聽聞西夏竟敢悍然派兵侵犯大遼國土,頓時怒不可遏。
    最初,他打算派人快馬傳信至上京城,懇請天祚帝派遣遼兵前來支援。然而,隨著遼國境內各地的戰報如雪片般紛紛傳來,他才知曉大宋竟傾盡全力出兵攻遼。冷靜下來後,他明白必須另尋破局之法。
    一番思考後,耶律大石毅然北上,抵達可敦城,召集了七州八部的各個首領。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與動員,成功集齊了五萬遼國騎兵。
    有了這五萬騎兵作為後盾,盡管兵力僅有西夏士兵的一半,但耶律大石憑借著對當地地形的了如指掌,在東勝州附近設下埋伏。
    西夏統帥夏崇武因一路進軍順利,因此輕敵冒進,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就這樣一頭紮進了耶律大石布置的圈套。
    雙方一經交戰,被伏擊的西夏將士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此役過後,西夏將士傷亡慘重,死傷人數超過半數。夏崇武無奈之下,隻能收攏殘兵,帶著勉強聚集起來的五萬西夏兵馬,龜縮在東勝州內,再也不敢貿然前行。
    耶律大石擊敗西夏大軍後,士氣如虹,乘勝對西夏此前侵占的區域展開反攻。他率領著遼軍,攻勢淩厲,先前被西夏占領的城池逐漸被收複。
    反觀龜縮在東勝州內的夏崇武,望著原本被自己占據,如今又接連被遼國收複的大片區域,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城頭上,他眉頭緊鎖,來回踱步,眼睜睜看著局勢愈發不利,卻一時無計可施 ,內心的焦慮與日俱增。
    正當夏崇武為眼前困局急得焦頭爛額、無計可施時,一名西夏哨兵匆匆來報,帶來的消息讓他瞬間喜出望外——臨近的豐州城已被大宋軍隊占領。
    夏崇武念頭一轉,意識到兩國若能協同作戰,定能扭轉乾坤,於是馬上派遣將士前往豐州城內求援,打算與宋軍裏應外合,一舉殲滅耶律大石。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