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危局

字數:4904   加入書籤

A+A-


    幽州城外,武植親率大軍已然嚴陣以待,他目光緊盯著幽州城方向,當看到那代表著虎賁軍得手的信號衝天而起時,武植立刻高聲喝道:“眾將聽令,隨本王進城!”
    瞬間,得到命令的二十多萬宋軍將士跟隨武植朝著幽州城奔騰而去。
    待武植率領一眾將領來到幽州城門前,隻見此時城門已然大開,周邊遼軍被盧俊義所率的虎賁軍打得七零八落。
    在宋軍將士順利進城後,武植立刻著手穩定城內局勢。
    他命史文恭、石寶、王寅等一眾猛將,各率精銳將士奔赴城內各處圍剿遼軍。
    而城中五萬遼軍此時早已亂作一團,在眾將的帶領下,宋軍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將其一一剿滅。
    時間流逝,天色漸亮,熹微的晨光輕柔地傾灑在那屹立千年的古城之上。可城中街巷,卻靜謐得能聽見風聲。
    幽州城內的百姓們,此前被戰火嚇得膽戰心驚,這時才終於鼓起些許勇氣,躡手躡腳地湊近家門,輕輕打開一道門縫,用滿是好奇與忐忑的目光,小心翼翼地窺視著那些身披鋥亮鎧甲的大宋將士。
    隨著幽州被攻破,宋朝大軍很快將遼國南京道全境盡數納入囊中。
    武植此次北伐,誌在一舉覆滅遼國,大軍須馬不停蹄繼續揮師北上,麵對南京道內的眾多州府,他實在無暇分撥人手治理地方。
    思索再三,武植當即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往汴京城。他傳令宗澤、錢即等朝中大臣,著令他們即刻於朝堂內外精心選拔賢能良臣,趕赴北方,接手治理南京道內各座城池。並盡快讓這飽受戰火的各州府民生複蘇,為後續戰事穩固後方根基 。
    前往汴京城傳令的信使剛出了幽州城,武植便收到了武鬆從西京道傳來的書信。信中稱,遼國西京道已被他率大軍攻克。
    不出所料的是,信中還提及秦鳳路安撫使徐寧在戰事中身死。並且武鬆在信中表明,他已領軍深入遼國西北路,定要為徐寧報仇雪恨。
    武植展開武鬆送來的書信,逐字看完,不由得沉聲歎了口氣。他身懷交友係統,徐寧戰死的那一刻,係統便已向他示警,彼時心中就已泛起無盡哀痛。
    此刻,白紙黑字再度映入眼簾,仿若又將那殘酷一幕重現,武植忍不住又輕歎一聲,胸腔中滿是悵惘。
    徐寧身死的消息在軍中傳開後,大軍中曾在西北任職的將領們,像李珙、索超、楊誌等人,皆是一臉悲憤。他們與徐寧曾在西北並肩作戰,往昔一同衝鋒陷陣共禦外敵的場景曆曆在目。
    如今聽聞徐寧戰死,怎不叫他們痛心疾首,那股子悲憤一時間湧上心頭,都攥緊了拳頭,恨不能即刻奔赴戰場,為逝去的戰友討回公道。
    可他們現今都有重任在身,因而隻得壓下心中的憤怒,打算將怒火宣泄於遼軍身上。
    宋朝大軍於幽州城內休整了三天後,武植下令留下劉崎作為主將,王寅、李珙兩人為副將,並撥給他們三萬精銳大軍,命其駐守幽州城。
    同時交代三人對俘獲的遼軍將士展開整編工作,力求將這些降卒妥善安置,收為己用。
    安排妥當後,武植便與一眾將領率餘下的二十多萬大軍,再度踏上征程。
    大軍出了南京道,繼續揮師北伐,一路長驅直入,攻入了遼國中京道內。
    與此同時,以呼延灼為主帥、嶽飛為副將的另一路北伐大軍,也順利抵達遼國東京道地界。大軍剛一著陸,呼延灼、嶽飛便迅速排兵布陣。
    虎翼軍作為攻城的主力先鋒一馬當先,破浪、覆海兩支水師則在後方緊密接應,三軍互為犄角之勢,朝著遼國東京道內的各州城,發起了雷霆般的猛烈進攻。
    這時遼國東京道內的大部分軍隊,都已集結至邊界全力對抗女真人建立的金國,他們壓根沒料到境內會突然殺出大宋軍隊。
    毫無防備的遼軍陣腳大亂,被宋軍打得丟盔棄甲。短短一個月時間裏,遼國東京道的複州、辰州、連州、開州等州府,便紛紛落入宋軍之手 。
    遼國國都上京城內,天祚帝與朝中眾大臣皆神情凝重、麵色焦急。
    自一個月前收到大宋北伐的消息起,他們便陷入了憂慮之中,每日召開朝會,朝堂之上都被凝重壓抑的氛圍所籠罩。
    起初,遼國君臣還天真地以為,大宋此番興兵,不過是妄圖收複燕雲十六州,待得償所願後,必然會就此罷手。
    然而現實卻如一記重錘砸在他們心頭。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大宋軍隊便勢如破竹,整個南京道、西京道全境,以及西北路、東京道內的部分州府,竟都紛紛易主,落入了宋軍囊中。
    看到宋軍這一路高歌猛進、絲毫沒有停下腳步的跡象,天祚帝與遼國的一眾大臣們,終於如夢初醒,徹底明白了此次大宋舉兵北伐的野心,他們目標肯定是想覆滅大遼,否則斷不會輕易停下攻伐的腳步 。
    帝座之上,天祚帝滿目陰霾,狠狠掃視著下方神色各異的群臣,胸腔中壓抑的怒火“噌”地一下躥了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望著群臣怒聲喝道:“爾等皆為我大遼舉足輕重的重臣!眼下,我大遼北麵正遭受女真人的進攻,南麵大宋又悍然出兵北伐,如今他們已經把燕雲十六州給占了,可看他們那勢頭,絲毫沒有罷休的意思!諸位皆是我大遼的肱骨之臣,如今國難當頭,可有辦法能解我大遼燃眉之急?”
    下方的群臣見天祚帝大發雷霆,紛紛心中一凜,趕忙收斂心神,暗自絞盡腦汁思索應對之策。
    一時間,大殿內靜謐無聲,唯有輕微的呼吸聲此起彼伏。
    片刻之後,樞密使蕭奉先神色凝重,跨步出列,拱手抱拳向著天祚帝說道:“大王!以當下我遼國境內的兵力部署來看,實難同時招架女真人和大宋軍隊的攻勢。且這一個月以來,宋軍的種種跡象表明,大宋此番興兵,是鐵了心要將我遼國覆滅啊。”
    “依臣愚見,大王不妨即刻派出能言善辯之使者,火速奔赴女真境內,設法與那完顏阿骨打協商後,達成暫停交戰的協議。”
    蕭奉先微微頓了頓,繼續說道:“如果達成停戰協議,大王可下令將邊境防禦女真人的將士速速撤回上京,重新整編調度,而後揮師南下,全力抵禦大宋的瘋狂進攻。唯有集中兵力,方能在這危局之中,尋得一線生機 。”
    大殿之內,群臣聽聞蕭奉先之言,稍作思忖後,皆覺在這風雨飄搖之際,此計或許是眼下唯一能解燃眉之急的辦法,於是紛紛點頭低聲附和。
    帝座之上的天祚帝聽後臉色鐵青,內心憤懣。一想到要向北方那些在他眼中如同野蠻人的女真人低頭求和,他便覺得顏麵無光,心中不願。
    可目光掃過朝堂,再想想當下局勢,自己南麵的大片領土已被大宋軍隊占據,若再不想辦法扭轉乾坤,整個大遼江山怕是真要毀於一旦。這般殘酷現實壓在心頭,讓天祚帝喘不過氣來。
    他沉思良久,最終艱難地點了點頭,看向蕭奉先,聲音低沉沙啞,沉聲說道:“如今我大遼勢微,局勢險峻至此,蕭愛卿所言確實在理。罷了罷了,朕便同意采納蕭愛卿的策略。”
    說完,天祚帝緩緩抬起頭,目光掃向朝堂之上的其他大臣,開口詢問道:“值此危急存亡關頭,可有愛卿願挺身而出,自告奮勇趕赴北方,與那女真人周旋,談判停戰協議?”
    眾大臣聽聞要北上與女真人談判,紛紛低下頭去。
    在他們眼中,北方的女真人如同尚未開化的野蠻人,行事毫無道理可講。
    況且當下兩國正處於交戰狀態,邊境局勢凶險萬分,誰都清楚,這一去極有可能剛他們剛踏入女真人境內,便可能被不由分說地拉去祭旗。如此危險的任務,自然無人敢站出來應承,一時間,朝堂之上無人應答。
    帝座之上的天祚帝滿心期待地掃視著滿朝文武,盼著能有人挺身而出,然而回應他的隻有死一般的寂靜。眼見此景,失望之色湧上他的臉龐。
    “大王,微臣舉薦上京都統軍耶律餘睹將軍前去與那金人談判。”就在這尷尬的死寂時刻,上京副留守馬人望站了出來,對著天祚帝拱手說道 。
    “耶律餘睹?”天祚帝聽聞馬人望所言,眉頭微微一皺,隨即開口詢問道:“馬愛卿,你為何舉薦耶律餘睹,且讓他去擔此重任?”
    馬人望聽到天祚帝的詢問,神色微微一怔,隨即麵色凝重,沉聲說道:“大王有所不知,微臣此前聽聞耶律將軍在處理與女真人相關事務時,一貫采用懷柔政策,他並不希望大遼與女真人陷入無休止的交戰。”
    “派耶律將軍前去與女真人談判,女真人不會從他身上感受到我們遼人對其的歧視。這般情形下,與女真人簽訂停戰協議的可能性便會大大提高。故而,微臣才鬥膽推薦耶律餘睹將軍。”
    天祚帝聽後,緩緩點頭,隨即朗聲說道:“好,既然如此,朕便即刻任命耶律餘睹為我大遼使節,出使女真,讓他務必與那完顏阿骨打達成停戰協議,為我大遼爭取喘息之機。”
    話音剛落,下方眾大臣便齊聲道:“大王聖明!”聲浪滾滾,在大殿內久久回蕩 。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