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後宮遺孀

字數:3792   加入書籤

A+A-


    在武植與群臣妥善完成對新納入地域的劃分後,隨即開啟另一項關鍵議程——籌備自己的登基大典。
    武植將目光落在公孫勝身上,不疾不徐地開口道:“公孫先生,如今京師之內,欽天監監正之位懸空。先生才學卓絕,精通天文術數,這監正之位,非先生莫屬。不知先生可願屈就?”
    公孫勝聞言,臉上笑意瞬間浮現,眼眸中閃過一絲欣然。他趕忙整了整衣冠,雙手抱拳恭身行禮:“王爺厚愛,微臣感激不盡。實則,微臣也正有一事欲向王爺啟奏。王爺大業即將功成,實乃萬民之福。然微臣本是一介修道之人,久居錦衣衛副都指揮使一職,諸多事務與心性不合,時常深感力不從心。”
    “未曾料到王爺竟念及微臣所長,有意讓我執掌欽天監。這於微臣而言實是求之不得。故而懇請王爺恩準微臣辭去錦衣衛之職,往後便一心在欽天監為王爺效力。 ”
    聽聞公孫勝欲辭去錦衣衛副都指揮使一職,武植手中正把玩的玉佩猛地一頓,隨即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詫異。
    如今他即將登上帝位,錦衣衛作為親軍,地位自然水漲船高,在諸多軍隊裏可謂是風頭無兩,權勢滔天。
    而錦衣衛副都指揮使這一職位,不僅武職品階高,權力大,更是如同一柄高懸在朝廷百官頭頂的利劍,威懾四方 。
    可他萬沒想到公孫勝竟會在此向自己提出請辭。
    望著向自己請辭的公孫勝,武植心中暗自歎息:此人果如自己記憶中《水滸傳》裏描繪的那般,始終保持著逍遙自在的性子,是個真正淡泊名利之人。對他這樣的人而言,這看似榮耀無比的錦衣衛副都指揮使一職,恐怕反倒如同困住自由的牢籠。
    念及於此,武植臉上重新浮現出溫和的笑意,和聲說道:“既然公孫先生心意已決,那本王便應允先生所求。不過先生不管是在錦衣衛,還是到了欽天監,皆是為本王效力,於本王而言,倒也並無區別。”
    公孫勝聽聞武植答應自己辭去錦衣衛之職,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落地,臉上難掩欣喜之色,趕忙再次拱手說道:“多謝王爺成全!”
    武植聽到公孫勝的話,嘴角微微上揚,眼中帶著幾分詼諧,打趣道:“好了,你先別忙著謝本王,既然先生如今已經就任欽天監監正,那有些問題請教先生也是理所當然。依先生之見,本王何時舉行登基大典最為合適呢?”
    公孫勝聽了臉上笑意盈盈,他恭敬地拱手道:“王爺,實不相瞞,此事從貧道入京之時,便已開始推算。眼下正好要向王爺啟稟,一月之後,將有九星連珠之天象,此乃百年難遇的大吉之兆。王爺若是在那一日舉行登基大典,順應天時,諸事順遂,實乃上上之選。”
    “好!那就依公孫先生所言,一月之後,舉行本王的登基大典。”
    語畢,武植繼續道:“宗愛卿,錢愛卿及諸位愛卿,你們即刻安排人手,以正式文書通告大宋各路。除非有緊急重大事務無法脫身,否則各路正四品及以上官員,屆時務必全部到京。”
    宗澤、錢即等群臣聽後趕忙拱手齊聲說道:“臣等謹遵王爺聖命!”
    朝會結束,垂拱殿內群臣紛紛離開皇宮,奔赴各自府衙安排各項事務。
    此時的武植並未一同離去,而是率領親衛在皇城各處巡察。當行至皇城後宮區域時,他看到了趙佶的遺孀們在韋太後的指揮下正忙著搬家。
    原來昨日她們都已接到通告,得知今後會被安排到萬壽宮居住。在知曉今後的住所後,這些趙佶遺孀心中的憂慮才稍稍緩解。
    萬壽宮原本是趙佶生前修道的地方,規模極為宏大,是一座巍峨的行宮。
    對於她們來說,在此生活起居,空間十分充裕。所以,韋太後一得知消息,便趕忙組織人手準備搬遷。
    這時韋太後瞥見武植帶著親衛走來,神色一怔,旋即快步迎上前去,微微欠身行了一禮,恭敬地說道:“韋氏參見秦王殿下,不知秦王殿下來此,有何吩咐?”
    武植目光平靜地掃過韋太後及身旁一眾趙佶遺孀,神色間透著幾分溫和,緩聲說道:“諸位不必如此匆忙。本王還有一月才會舉行登基大典,在這期間,諸位大可從容不迫地安排搬遷,無需這般急切。”
    韋太後剛欲開口作答,卻見她身後一位年約三十、儀態端莊的婦人沉聲說道:“我等身為前朝皇帝遺孀,秦王即將入駐皇宮,還是盡快離開為好。”
    說完,她麵色陰沉,直直地盯著武植,目光中帶著一絲怨憤。
    武植見此情景,不禁微微歎息,這人正是趙佶所封的鄭皇後。
    一年前蔡京、趙挺之等人率領死土妄圖發動政變,她的兒子趙楷在那晚不幸慘遭斬殺,從那以後,鄭皇後便萬念俱灰,對後宮諸事也甚少過問。
    今日武植現身,想到武植即將入主皇宮,她心中自然憤懣,也就沒什麽好臉色。
    武植目光坦蕩地看向鄭皇後,緩緩開口:“鄭皇後,您何苦對本王抱有這般成見?當年徽宗皇帝在位時,聽信蔡京、趙挺之等奸佞之徒,致使朝堂動蕩,禍亂叢生,這一切的根源,皆是佞臣所致,與本王並無幹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皇後聽了武植所說的話語,正欲辯駁,就在這時,她身旁一位年約二十多歲的秀麗少婦趕忙湊近,輕聲勸阻道:“姐姐不要再說了,秦王殿下對咱們已經很不錯了。”
    少婦聲音輕柔,語氣溫婉,說罷,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望向武植。
    此女是趙佶所封的喬貴妃,她與鄭皇後情同姐妹,今年二十六歲。回想起那場驚心動魄的變故,喬貴妃至今仍心痛不已,她也在那場災難中失去了自己的兒子趙杞,好在還有另外一個兒子陪伴左右,這才讓她有了繼續支撐下去的勇氣 。
    鄭皇後聽了喬貴妃的勸解,心中清楚如今局勢已定,她們這些前朝遺孀往後的生死安危,全然取決於武植的一念之間。即便心有不甘,也隻能默默將情緒咽下,不再出聲反駁。
    武植瞧著這一幕,神色平靜,他微微抬眼,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趙佶遺孀,而後沉聲說道:“諸位夫人不必憂心,自今日起,每年本王都會從四海錢莊撥出十萬貫錢財,專供各位日常開銷使用。至於各位在皇宮內的一應財物,皆可自行隨意處置。”
    這些趙佶遺孀聽到武植這番話,臉上頓時紛紛浮現出欣喜之色。
    她們當中,僅有寥寥幾位貴妃留有一些私財,而大多數人都是從民間選秀入宮,若沒了皇室的供養,往後生活難以為繼。
    此刻聽聞武植承諾每年都會撥出十萬貫錢財,眾人心中的憂慮瞬間消散,臉上也露出悅之情。
    人群之中,有四五個膽子較大的嬪妃,眼中竟隱隱泛起媚意,毫不掩飾地含情脈脈望向武植,這突如其來的目光讓武植心裏猛地一驚。
    他放眼望去,這群遺孀裏,年紀最大的鄭皇後不過三十出頭,而年紀最小的才剛滿二十歲。
    如此情形,讓武植多少有些不自在。他簡單地與眾人寒暄了幾句後,便帶著親衛匆匆離開了後宮。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