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發兵理由
字數:3500 加入書籤
江寧府,東部都督府右都督吳玠駐守於此。當他收到朝廷傳來的詔令,得知自己將跟隨武鬆一同出兵西南時,忍不住麵露興奮。
身為武將,他遺憾地錯過了大明帝國多次對外滅國之戰。兩年前的滅遼、滅金,一年前的滅高麗之戰,以及半年前的滅吐蕃之戰,他都未能參與。
隻因武植為確保江南地區後方穩定,便派他駐守江南。這些滅國戰事他都失之交臂。
雖然武植登基之後,並未忘卻他的功勞,封他為侯爵,然而他心中仍存遺憾。如今大明帝國各地局勢穩定,一切步入正軌,終於輪到他一展身手的時機了 。
他神色激動,當即便差人將鎮南軍將領方傑、龐萬春、呂師囊、厲天閏等人召集過來,令他們著手整軍備戰。
想到此次出征大軍人數眾多,若是等武鬆率領的人馬抵達江寧後再一同出發,水師戰船必定無法一次性承載如此多的兵馬。
念及此,他寫了一封奏報命人快馬傳遞給大軍主帥武鬆,告知對方自己將先行統領鎮南軍,從江寧登船逆江而上,先抵達夔州路。
武鬆率領大軍行至江淮時收到了吳玠派人傳來的奏報。看後欣然同意,他本就打算讓吳玠帶領鎮南軍先行出發,未曾想吳玠竟搶先一步向他奏報此事。
另一邊,坐鎮南部都督府的右都督關勝,也成都府接到了朝廷以八百裏加急送來的詔令。
看到武植的旨意,他如同吳玠一般麵色欣喜。這些年他與吳玠都錯過了大明朝的數次對外戰爭,此次自家皇帝陛下終於記起他們了。
關勝立即派人向夔州路、梓州路、廣南西路等三路內的駐兵守將傳信,嚴令他們即刻帶兵前往夔州路的夔州城集結。
而他自己則帶著親衛離開了成都路,馬不停蹄地趕赴夔州城主持大軍集結的相關事宜。
一個月後,關勝、吳玠、武鬆三人所率大軍先後抵達夔州路。
夔州城府衙內,武鬆目光掃過一眾將校,豪邁地說道:“此次發兵西南,我等不僅要一舉將大理納入我大明版圖,還要順勢將交趾、蒲甘徹底覆滅!”
大堂內一眾將領聽到武鬆的話語,臉上湧起了興奮之色。
原來武植擔心交趾、蒲甘兩國察覺到此次大明發兵西南的真實意圖,進而與大理聯合起來對抗大明軍隊。所以關於覆滅三國的計劃,武植僅傳達給了部分主要將領。
而絕大多數中低層將校收到的消息,僅僅是要覆滅大理,對交趾和莆甘的事兒一無所知。
韓世忠、關勝、方傑等將領眼中閃爍著興奮光芒。他們身為大明帝國的高層將領,對此次出兵西南的真正意圖了然於心,此時也不禁為皇帝陛下的宏偉手筆所震撼。
不過對於眾將而言,戰爭規模越大、涉及滅國越多,他們所能建立的功勞也就越大,這正是他們求之不得之事。
武鬆望著大堂內一眾摩拳擦掌的將校,微微點頭。隨後神色一正,對著眾將說道:“我大明王朝乃堂堂天朝上國。既然此次要興兵覆滅三國,就必須師出有名!否則會讓其餘列國輕視於我。不知諸位可有良策?”
聽到武鬆發問,一眾將校瞬間神色一愣,一時間茫然無措。
他們此前全然沒考慮過需要找個出兵理由這回事兒,在他們看來,大明帝國如今國力強盛、武力超群,滅掉哪個國家還不是手到擒來,哪裏還用得著什麽理由?
可既然主帥發了問,又不能不回答,於是眾人紛紛抓耳撓腮,思索起來 。
正當大堂內眾人皆緘口不言之時,吳階闊步出列,拱手向武鬆說道:“大帥,末將這幾年駐守江南期間,對大理國內各方勢力的情形有所了解。如今大理國的國主雖為段正嚴,但大權卻被高氏家族的高明量掌控。我大明軍隊不妨以替大理國恢複正統之名,發兵征討大理。”
聽到吳階所說的理由,武鬆眉頭微微一挑,這招數他再熟悉不過了。幾年前他不正是打著“清君側,正朝綱”的旗號,率領三十萬西北大軍兵出潼關嗎?這確實是個好理由。
沒想到自己不僅曾對大宋朝用過,現在對他國也要使這一招,當真是妙。
武鬆麵露笑意說道:“好,既然如此,那我等大軍便打出替大理恢複正統之名,出兵大理。但為讓我大明軍隊更加名正言順,不如先派出密探,暗中聯絡大理國的國主段正嚴。若他願意歸順我大明朝,我大明定不會虧待於他。”
堂內眾將領聽了吳階所言理由和武鬆的命令後,都紛紛點頭附應。
商議既定,武鬆當即親手寫了一封勸降書,交予隨軍的錦衣衛,讓其即刻潛入大理國將書信呈遞給段正嚴。
錦衣衛領命後小心收起書信,領著一隊人馬出了夔州城,朝著大理方向疾馳而去。
在夔州城的武鬆,待錦衣衛帶著書信離去後亦未懈怠。他命令各將校籌備整軍開拔事宜,二十萬大軍於夔州路集結完畢後,緩緩朝著大理國邊境方向進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隨著大明軍隊朝著大理國邊境步步緊逼,離夔州路最近的善闡守將收到邊境將士的緊急軍報後,頓時一臉惶恐。
他絞盡腦汁,也想不通中原新近崛起的大明帝國為何會集兵壓境。但此事重大,他不敢耽擱,立刻派人將這一消息傳遞給身在大理國國都羊苴咩城的國相高泰運。
身在大理國國都羊苴咩城的國相高泰運,收到善闡府守將的奏報後,瞬間大驚失色。
一旦明國出兵攻打大理,最先遭受衝擊的必定是與大明接壤的善闡府。而善闡府是他高氏一族的根基所在,絕對不容有任何閃失!
於是他急忙吩咐自己的心腹黨羽在都城操持相關事務,自己則親自率領一眾精銳人馬,馬不停蹄地趕往善闡府主持大局。
大理國國都中,國主段正嚴得知國相高泰運已離開都城的消息後,臉上微微浮現出一絲喜悅之色,旋即又無奈地搖了搖頭,畢竟高泰運在不在國都,都無法扭轉如今大理段氏一族日漸衰落的局麵。
段正嚴想到如今大理國的這般局勢,不由得麵露苦淽,如今的大理國的高氏一族已牢牢掌控國內八成權力,而段氏一族手中能掌控的權力僅有兩成。
若不是大理國乃是由由自己段氏一族先祖段思平所創,高氏一族還需借段氏一族來收買人心,恐怕早就將大理國的王位搶奪過來,哪裏還會讓段氏坐於王位之上。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