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南宮淩未來的肱骨之臣
字數:3642 加入書籤
太和殿雖久未開啟,但裏麵一塵不染。空氣中散發著龍涎香特有的甘甜清幽的香氣。
永平帝攜皇後、太後分別在上首落座。
太後的精氣神比過年時還好了許多。她也想看看來迎接她的乖乖外孫的究竟是何人?是不是如夏皇國書上所說的以儲君之禮迎回。
太後舍不得南宮淩走,可那是他外孫出生的地方。太後要親眼看到夏皇對外孫孫的重視才會放心。
寧王一行見禮畢,被讓到了右側落座。由老福王、唐丞相和鎮國大將軍龐讚作陪。當然這邊也少不了主角南宮淩。
太子龍宇傑,以及一眾皇子也依次坐在右邊。左邊的是四品及四品以上的大員。
左相顏明澈落座後,才有時間仔細打量坐在上首太後身邊的那個小姑娘。
小姑娘十歲左右,容貌清麗脫俗。那靈動的雙眸好似能看穿人心,又好像一汪深潭,引人不由自主的陷入其中。
小姑娘偶爾偏頭和身邊的太後低語,眼裏又流露出調皮、狡黠的神色。
這個小姑娘不是傾國傾城的美,但卻讓人想要接近,想要探索。
左相顏明澈隻知道羽瑤公主今年十歲,與麵前的這個小姑娘差不多的年紀。至於眼前的這位是不是羽瑤公主他就不得而知了。
左相奇怪,他們大夏有外國使臣來訪時,除非是隨行的有女眷,朝廷才會派出相應品階的大員夫人或皇室女眷出席。
否則,即使是貴為一國之母的皇後也不得參加宴會的。
可今日西陵不但太後和皇後出席了,而且還有一位小公主。
永平帝說了幾句歡迎詞,宴會就正式開始了。
古人雖說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說法,但有時也會在宴席上交流一下意見。若是不甚重要的事情,在飯桌上基本就談妥了。
太子回大夏那是板上釘釘的事,隻差個黃道吉日。這個得由欽天監卜算,所以寧王他們倒不急。
而引進外資這樣重大的事情,多少還是可以在飯桌上探聽一下口風的。
寧王和老福王年紀性子都差不多,又都是為了自家的侄孫,兩杯酒下肚,要不是怕大逆不道,都聊到南宮淩登基的事情去了。
寧王雖然說話好得罪人,在外麵倒懂得分寸,不該說的話一句都不說。而且他還有一個不算是特長的特長,那就是他第一眼看對眼的人,這個人就錯不了。
寧王第一眼看到南宮淩時,就覺得這個孩子是個穩重能幹大事的人。到後來又交談了一路,確定這個孩子比南宮羽可強多了。
所以寧王對南宮淩是百分之一百的滿意。今後誰要是難為太子殿下,他寧王第一個不答應。
南宮淩隻是迎接他們進城,就俘獲了兩個大員的心。至於威遠將軍,對南宮淩有的隻是恭敬。
威遠將軍蔣墨隻忠於康順帝一人,他來也隻是為了保護南宮淩,讓他安然無恙的回到大夏,麵見他的父皇。
對於南宮淩今後要走的路,威遠將軍並不關心。這個位子能者居之,若是德不配位,就是上去也得被人給拉下來。
蔣墨兒孫雖也不少,但最好的也不過在軍中混了個百夫長。因為能力有限,再無升遷的可能。自己這把年紀了,想來新皇登基之時,就是他告老還鄉之日。又不用為兒孫鋪路,也不饞和站隊,樂的清閑。
因此,威遠將軍手握重兵,卻無人能拉攏得了他。
康順帝讓蔣墨來西陵,可不單單是讓他保護自己的淩兒。一朝天子一朝臣,淩兒上位總得有幾個可用之人。
左相自不必說,老奸巨猾的。自己有個口風他就明白應該怎麽做。而寧王叔喜歡有膽魄、有擔當的孫輩,隻要和南宮淩相處一段時日,相信一定會支持他的淩兒。
雖然寧王叔沒兵沒權的,可手裏的金鐧可不是吃素的。寧王叔性情耿直,眼裏又不揉沙子。讓他知道誰敢欺負他認定的太子,那人一定沒有好果子吃。
康順帝最為頭疼的就是這個忠心,但有點不倔了吧唧的威遠將軍蔣墨。
蔣墨任京城內城的九門步兵大統領。不光管九個城門的防守,同時還掌管著六萬步兵,負責內城的巡防和治安。
蔣墨和負責皇城紫安城防衛的何東衛,均司要職,同屬康順帝的心腹。他們的罷免直接由皇帝任命,隻不過在吏部走一下流程。因此外人很難拉攏到他們。
何東衛是禁衛軍大統領,統帥三萬人馬。負責皇城四門天安門,即正南門,地安門,即北門,東安門和西安門四門的防衛以及皇城內的日常巡邏。
若是紫安城內有突發事件,皇上會調派這支部隊直接進入紫安城內平亂。
而蔣墨的六萬步兵雖然也有保護皇城的重任,但沒有皇帝的調令,不得擅入皇城。他主要針對的是外來力量。
而外城的程沁統率的三萬騎兵和一萬五千步兵,則是防守京城的第一道屏障。
大夏朝的京城布局以及防衛和清朝大同小異。
以蔣墨的特殊位置和四十出頭的年紀,如無意外,新皇一般不會選擇動他。除非他自己作死,和新皇背道而馳。
康順帝還是很看重蔣墨的,忠心且有能力,打仗還不怕死。蔣墨在軍中被人稱作蔣大膽,打仗總會衝鋒在前。
康順帝和蔣墨君臣二人閑聊時就曾說過:“蔣愛卿,你和朕般大的年紀,還如此的老當益壯。定能再輔佐一代君王。”
可蔣墨不這麽認為。當今皇上信任他,不代表新皇也信任自己。等新皇登基,自己主動辭官,免得手握重兵再不得善終。
蔣墨的這種艮勁,康順帝也是愁的很。所以把他派來,先和淩兒聯絡一下感情。
左相顏明澈有意讓蔣墨坐在了南宮淩的旁邊,為的就是讓他多和太子殿下說上幾句話。他得幫著自家皇上盯著點這個執拗的蔣大人。
南宮淩不清楚父皇的用意,對來接他回國的眾人都很尊敬。
寧王在路上就和南宮淩混熟了,直接稱呼其太子殿下。也不吝嗇在眾人麵前表達自己對他的喜愛。
左相也向南宮淩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意願,隻要太子殿下不嫌棄自己老,自己定當為了輔佐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隻有蔣墨,無論左相如何使眼色,他依舊沉默不語。該敬酒時敬酒,該吃菜時吃菜。倒是規矩的很,讓人挑不出絲毫的錯處來。
左相氣的在心裏磨牙,蔣墨你就軸吧,你應該叫蔣默,而不是彼蔣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