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這簡直太難了。
字數:5926 加入書籤
下午沈夏帶著所有孩子都跟著宋明一起去了昨天的莊稼地。
可能是在宮裏待太久了,這種農家活。
孩子還覺得新奇。
到了地裏的第一件事情。
沈夏就跟孩子們解釋地裏的產物是什麽 ?
有什麽用。
這一舉動,可把地裏收成的百姓嚇壞了。
最後宋明讓大家幹自己的活就好。
眾人才離開。
但是幹著活,卻時不時的觀察著這邊的動靜。
一個兩個對於一個個小小的白團子,最後成為被子和衣服。
那好奇心爆棚。
出來的時候就讓大家穿了方便的衣服。
一一和肖婉也有經驗。
所以當沈夏在路邊坐著喝茶時。
孩子們都一起去地裏和村民一起摘棉花。
可把百姓嚇的要死。
畢竟昨天見過陛下的。
這些孩子叫陛下母親。
那就是皇子公主啊!
陛下居然讓皇子公主下地幹活。
別說是皇子公主了。
就是一般的有錢人家,也不會讓孩子下地幹活的。
眾人更是對陛下崇拜的不行。
其實沈夏並不是讓孩子做麵子工程。
隻是想讓他們增長見識。
別到時候長成五穀不分的讀書人。
尤其是老三,他的見識和格局關係著大晉的未來。
所以當縣令下午去安排晚上接待陛下的事情。
突然聽下麵的人來報,陛下去棉花地了。
嚇得縣令扔下東西就往棉花地裏跑啊!
終於到了棉花地。
畢竟皇子公主衣著錦緞。
在棉花地裏幹活,還是一眼就看出來的。
縣令:我得個老天爺啊!
他看見了什麽?
長公主皇子太子,全部在摘棉花。
這多餘的棉花今年都得賣貴一點啊!
那畢竟是太子親自摘的棉花啊!
以後留一點下來放在衙門。
橫幅:太子親摘的棉花。
方縣令戰戰兢兢的走過去。
心道:太子都下去摘棉花了,他是不是也得去摘棉花啊!
可是他去摘棉花,陛下會不會覺得他無視陛下啊!
怎麽辦?
這簡直太難了。
他讀了那麽多四書五經,也出來那麽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場景啊!
感覺在別的同僚那裏學得技巧一點都用不上。
想著當初給宋神農安排女人這事。
差點將人氣走。
怎麽別人做的都挺好的,事業順風順水。
怎麽到他這裏就不一樣了。
算了,先去給陛下請安,再下去摘棉花吧!
方縣令走到沈夏旁邊:“下官方丙生參見皇上。”
沈夏本來看著孩子們幹活的。
突然轉身看著旁邊的方丙生:“方大人來了,來人賜坐。”
塗辰淵在旁邊拿了一個小凳子。
遞上前:“方大人坐。”
方大人看著塗辰淵的衣著,禦林軍統領:“多謝。”
隻有拿著小凳子在旁邊坐下。
猶豫了一下開口:“皇上,臣也下去幹活吧!”
不然看著太子都幹活,他惶恐啊!
沈夏淡淡道:“你坐著就好,他們是體驗生活,不然長大都不知道衣服棉被是怎麽來的。”
方大人擦了擦他額間不存在的汗:“遵命。”
方大人就在旁邊的坐著小板凳看皇子公主幹活。
彷徨又無助。
淩珩就坐在旁邊伺候沈夏。
宋明也下去了。
沈夏看著地裏幹活的所有人。
“方大人,這些人怎麽都感覺陽氣不足,有一點萎靡不振呢!”
沈夏看著這些百姓的長相都有一點不正常。
但是方縣令並沒有。
方縣令看了一眼百姓,才道:“這個事情啊!因為窮,大家都買不起鹽,所以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這個事情,他也發現了,很多百姓都是這樣。
他也問過大夫,但是鹽實在太貴了。
所以隻有發展百姓經濟,經濟好了,自然就買得起鹽了,就算買不起精鹽,粗鹽也好啊!
沈夏蹙眉。
宮裏吃的都是精鹽,貴。
她是知道 的。
但是之前她在繁花村,吃的粗鹽她也是知道的,價格雖然不便宜,卻也勉強吃得起啊!
“百姓們連粗鹽都吃不起嗎?”
方丙生蹙眉:“那可不是,鹽價再這樣漲下去,別說百姓,下官都快吃不起粗鹽了。”
沈夏這下更不解了。
一個七品縣令都吃不起粗鹽,那這個鹽價是何等情況了。
沈夏仔細一問,才知道製鹽的方法一直在世家手裏保存著的。
之前鹽的價格還不貴。
從什麽時候開始鹽瘋狂的漲價了。
就是她登基後。
沈夏聽了後。
心想:難道是她的什麽政策,影響到了別人。
這件事,這麽多年,她居然不知道。
簡直有點可笑。
沈夏看著淩珩:“你知道什麽情況嗎?”
淩珩道:“製鹽一直就是掌握在私人手裏,皇家一直想要,但是又不好直接搶,所以就給了祝家一個鹽運使的位置,整個大晉的鹽出產都是出自祝家,價格當然也是祝家定的。”
“隻不過之前祝家還有別的產業,想來這中間的產業,有些和皇朝司的產業相衝突,所剩不多,所以隻能在鹽方麵漲價。\"
\"當然,這個也是我猜的,具體是什麽樣子,還得查了才知道。”
沈夏點頭。
顧昭不在身邊,隻能讓淩珩去查了,畢竟他的消息快。
“好,那你派人查一下。”
沈夏看著旁邊坐著的小天。
“少傅你怎麽看?”
小天轉頭:“如果百姓都吃不起鹽,那軍營呢!士兵都像這樣有氣無力的,那大晉的未來堪憂,這後麵有沒有別的心思。”
小天的提醒,讓沈夏多了一絲懷疑。
對啊!
這些年軍營的撥款可不少。
她隻想到百姓。
可是小天第一反應是軍營。
小天繼續道:“如果可以,製鹽的方子,還是得掌握在自己手裏。”
沈夏點點頭:“製鹽的方子簡單 ,隻不過之前沒有想過百姓會因為吃不起鹽這事。”
看來真的得出來走走,不然都不知道百姓的真實民情是什麽樣子的。
一直在宮裏,還以為四海升平呢!
隻有出來走了後,才知道。
就算她提高了糧食產量的問題。
但是土地多數都在地主手裏。
他們幫地主種地,產量再高。
地主也隻給他們溫飽。
讓他們解決溫飽但沒有多的銀兩讓孩子讀書。
還是困難啊!
這就是最近半年,她所收獲到的消息,怎麽讓百姓變得富裕。
糧食增加根本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還得從別的地方下手啊!
百姓有工作,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啊!
方縣令在旁邊靜靜的聽著。
並不敢插話。
陛下居然不知道鹽貴這個事情。
鹽的事情,沈夏記在心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