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東海明珠
字數:6282 加入書籤
一百零七:東海明珠
神州大地,自古劃分出十二界。除了遙在西天的天竺界因為被巫山西部山脈阻斷,乃是天竺民族世代聚居之地外。其餘十一界則盡為中原列國子民之領土。
其中大秦王國武德充沛,在曆經了多年的南征北戰之後,此時由西向東,已坐擁沙塞、巴蠻、湖湘、天南、豪南共五界之地,和雲夢界的部分領土。
大源王國則是神州祖庭,帝國雖亡,但虎死骨立。現在仍占據著神州大陸北方的中庭、龍田、東魯大部和號稱萬裏雪國的北寒界。
而東吳國位於揚江之東,東吳王室孫氏一族本為東南之地的地方豪強,因此領地最小。亂世之中,隻能保存本族的原有的領地,東海之濱的黑山界以求自保。
在那個群雄並起的年代,像東吳孫氏這樣本錢貧瘠又武德孱弱的家族原本是無法在秦、源兩大王國的擠壓之中存活的。它原本的宿命,或是應該如明陽家族一般融入其中一個王國。或是和當時的大部分豪族一樣,消失在殘酷的消炎之中。
可是東吳偏偏運氣絕佳,此地位於大陸東南沿海,經貿極為便利發達。因此內部產生了大量的豪族世家。雖然子民不尚勇武,可經濟卻極為富庶。
再加上當時東吳孫氏的先祖孫驚乃是一位極具手腕的豪傑。從他開始,東吳便製定下對內努力維持國內諸豪族團結一致。對外左右逢源、聯弱擊強的外交策略。
一百年來,無論秦、源兩國,哪一家勢力做大。東吳便會立刻與另一家結盟,聯手抵禦強國入侵。
甚至不惜國力的援助盟國金銀、軍械、糧草、甲胄等一切盟友所需的戰略物資。努力維持著兩大王國國力上的平衡,以求兩大王國都不被對方消滅,自己落得唇亡齒寒的下場。
而秦源兩國盡管多次因為東吳的插手錯失一統天下的機會。可偏偏自己遭難之時又離不開富庶東吳的幫助。所以盡管氣得牙癢癢,卻終究拿這個不善武力又詭計多端的小國束手無策。
再加上東吳從未對於他國領土表現出過強烈的占有欲,也幾乎從來沒有對誰發起過主動進攻。
所以兩大王國都對東吳又愛又恨。在它們看來,東吳就像是一個熱愛偷奸耍滑的世故商人。大秦輕視其孱弱的戰力、大源鄙夷其蛇鼠兩端的虛偽。可大家卻又不得不容忍它的存在。
就這樣,孫氏一族在經曆了百年合縱連橫之後,竟然奇跡般的從那個群雄並起,狼煙四起的亂世存活下來。並且聯合內部的豪族們吞並了雲夢界東方的一小塊領土。
亂世稍定之後,孫氏一族也是三國之中最後一個自立為王的家族。成為了和源國朱氏、秦國趙氏並立稱雄的三大王族之一。而三大王國之間,立國之本又各有不同。大秦以武立國、大源以帝國正宗以及禮製立國。而東吳國小民弱,卻劍走偏鋒。憑借航海貿易以商業立國。
在萬裏神州做戰場的秦源兩國對抗之中。吳王為了夾縫求生。極為精明的選擇了把東吳打造成一個聯合王國。各城都由本地勢力極強的家族勢力把控。吳王則是他們的盟主。
在群雄並起的時代,吳王就是東吳各大貴族豪強的主心骨。在他的團結之下,東吳各城的城主們擁有極大的自主權。
也就是說,東吳境內的每一座城市,都像曾經大秦境內的明陽城一般自由開放。這極大的刺激了東吳國內商人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在他們的帶領之下,東吳靠著販賣各國都極為緊俏的戰略物資起家。便憑借自己發達的商業賺了個盆滿缽滿。東吳人有錢之後,自然就更加惜命。即使與其餘王國發生矛盾,國民們也更傾向於和氣生財,寧願損失些財產也不願大動幹戈。
因此,東吳所經受的戰爭極少。再加上它與兩國都有接壤,貿易發達。秦、源兩國每次戰爭之時都會選擇拉攏東吳。一來避免後院起火,二來也方便采購戰爭物資。
一百多年來,東吳就憑借著左右逢源的外交手段在爭霸的夾縫中生存下來,國力更是越加富庶。直到此時,東吳的軍隊雖然依舊孱弱,可治下百姓的生活水平卻是三國之中最為富裕的。
可是,對於法眼會來說,東吳並不是什麽好地方。
上百年來,曆代炬子都曾不斷的往法眼會派出過傳道的人員。可是法門在東吳的勢力依然是列國之中最衰弱的。
前麵已經說過,東吳是一個豪強勢力十分強大的國度。豪族世家們為了坐穩自己的統治地位,極為熱衷於嚴打法眼會。以免法門的滲透會削弱自己對地方的控製。
二來,東吳由於地方過於富饒,百姓們也能跟著貴族們獲利。因此沒什麽動力加入為窮人說話的法門。因此法門在此地的發展也十分緩慢。
蜃城門口,負責入城檢查的刑官把手裏的證件翻來覆去的仔細檢查一遍。抬頭看向眼前的小夥子問道:
“您是大秦西涼的陳鐵先生?”
劍秋微笑的回答:“我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劍秋孤身一人來到東吳,是因為不久之前,法門遭受到重創近乎癱瘓的情報部門終於和逃亡已久的曲炎和明月取得了聯係。
得知明月現在身處東吳國的蜃城之後,劍秋拒絕了幾個親信弟子護送的請求,堅持要自己孤身前往蜃城接回明月和曲炎。
當然了,他此時已經是法眼會的大頭目。若是以真實身份踏入東吳境內,隻怕會招來麻煩。
於是,法門弟子精心為他準備了一份假的身份材料。
雖說材料是假的,可做得卻比真的更真。法門之下各行各業人才濟濟。尤其是撈偏門的家夥更是數不勝數。這份材料由一個在證件幫做頭目的弟子提供。
聽他說,即使是真正的大秦身份證件也是從他們作坊裏做出來的。證件做好後,王鐵又找到了潛伏在大秦官府裏的法門內線蓋上了官印,無論如何也看不出破綻。
就這樣,劍秋拿著這份以假亂真的證件一路暢通無阻。在半個月之後抵達了蜃城。
“陳鐵先生,歡迎光臨東海明珠,祝您旅途愉快!”
把守城池的刑官沒有檢查出任何問題,讓開道路,放劍秋通行。
在東吳人的口中,蜃城號稱東海明珠。就是因為即使是在商業發達,國力富庶的東吳。蜃城依然號稱是神州第一富饒之地。甚至不少人認為,蜃城的財富,就連東吳的王都‘華京’都自愧不如。
在劍秋的想象之中,敢號稱神州第一的富饒之地。必然是一個金碧輝煌,奢華無比的通都大邑。
但當他親自踏進蜃城的城門後,呈現在他眼前的,卻是一座極為整潔,安靜的城市。寬闊的街道上車水馬龍,卻井然有序。
蜃城整個城市的主色調呈現白色。就連街道路上的石磚也是用潔白的磚石鋪成,低調之中透露出一絲高級的雅靜。雖然造價不低,卻不會給人以富麗堂皇的俗氣感覺。反而顯得儒雅高尚。
兩邊的人行道上整齊的種植著高大清潔的梧桐樹。給街道平添了幾分幽靜。
路人們不緊不慢的從樹下走過,不像大秦子民一般風風火火,也不像源國百姓一樣裝腔作勢。而是展示出一種發自內心的安穩平和。那種輕鬆又坦然的神色是時刻身處壓迫危機之中的秦源兩國百姓學不來的。
因為這是一百多年和平和富足生活才能培養出的自信和悠閑。沒有長期和平的生活環境無法培育出這樣的子民。
紅塵如夢,繁華迷眼。劍秋剛一走進這座坐落於東海之畔的東吳名城。卻仿佛置身淨土。
劍秋走進城市,不遠處便是一座石牌。劍秋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座漢白玉雕刻的城市地圖。隻見上麵一排排整齊的街道縱橫有序,注明了官府、景點、街道、集市、賣場、民居等各種地方。一眼看去,一覽無餘。
劍秋很快在地圖上找到了明月他們留下的地址,跟著慢慢找了過去。一路上,他都在觀察蜃城居民的一言一行。很快就發現,這座富庶大都會的居民們,的確與其他地方不同。其中最別具一格的,就是他們的消費理念。
作為舉世聞名的萬貨之都,劍秋在一路上看到蜃城的街道兩旁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商店賣場。櫥窗裏展示著琳琅滿目的緊俏商品。
劍秋自幼貧窮,看著這些做工精細的商品,不少東西簡直聞所未聞,於是立刻就被吸引了過去。他本來打算買一些送給明月,可是當他湊近了一看價格,頓時就被嚇得麵如土色。
他原本以為,這些隻不過是一些做工精致華麗的帽子、衣服、首飾之類。可是當他看到一條純白色的圍巾的售價竟然能趕上大秦境內的六七頭生豬,並且還是整個店裏最便宜的一件商品時,劍秋立刻就被嚇得嘖嘖稱奇。
於是他猶如初次進場的農夫一般,謹慎的看著那些路過的商店賣場。發現其中總有不少人一擲千金,去購買那些昂貴卻又不切實際的奢侈產品。引來圍觀人群的陣陣讚歎。
劍秋本以為這些慷慨解囊的富豪們都是來自大陸各地的旅行者。開始還能自欺欺人一樣的安慰自己:蜃城畢竟是大陸上最知名的旅遊城市之一,能夠吸引各國遊客來此進行高檔消費本就不足為奇。
可是在仔細觀察之後,劍秋卻又發現真實的情況和自己的推測大相徑庭:那些出手闊綽竟然都說著一口純正的本地口音。而旁邊那些少見多怪的驚歎者,才大都是說著各種各樣的外地話的旅行者。
劍秋又看了一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在這裏,本地人的消費能力往往比外地遊客更強。甚至於在蜃城,辨別本地人和遊客的最快辦法就是看他們掏錢時的樣子。如果付錢時不問價格,絕不還價的一定是本地人,而外地人在掏錢時則被表現得呆頭呆腦,甚至被昂貴的物價驚到。
也就是說,蜃城做為一個旅遊城市,本地居民的消費能力,竟比那些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更強!
劍秋的好奇心越發重了起來,他發現蜃城這座城市的確處處透著新奇。比如說,那些出手闊綽的本地人在消費時,往往使用的都不是現金。而是由賣場的服務人員遞上一個小小冊子,由購買者在冊子上記錄下消費金額,在簽字畫押,最後在印上自己的私人信章。便能拿走那些價格不菲的貨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劍秋一連走過好幾家店,發現那些進行著高檔消費的本地人都是這樣完成交易。終於忍不住好奇心,向他們打聽起緣由。
而那個被他請教的本地人,則是忍住笑,好不容易聽完了他怪裏怪氣的外地腔劍秋生於豪南界徐圖城、成長於雲夢界白葉山、後來又學了些大秦東部神塚山和西部沙塞界的方言。因此口音複雜,腔調奇怪。)然後從嘴裏啐了一句:
“哪裏來的土佬?聽不懂在說什麽?”
劍秋張著嘴愣了半天,等他反應過來時,那人的背影早已消失在人潮之中。
好在劍秋平常都是一個好脾氣,被人恥笑也並不以為意,又接著和人打聽。好不容易在賣場裏遇上一個碰上個無所事事的服務員,也許是出於職業要求,人家才耐著性子和他解釋:
“你們外地佬不懂的,我們蜃城人出門,嫌帶那麽重的銀子沉死了。所以我們花錢都是用蜃城銀號的金錄冊子記好了每月的花銷。然後月底把錢送去蜃城銀號就好了,很方便吧?”
“看來那本小冊子就是他所說的蜃城金錄了。”
劍秋感覺有些不可思議:“那…那怎麽可能?商家不怕賴賬嗎?”
“商家怎麽會怕賴賬?蜃城銀號早已經為我們付了款了,我們隻是把錢還給銀號而已。”
“那…那”劍秋有些怕激怒人家,小心翼翼的思索著措辭…
也許那個服務員經常回答這類問題,一眼就看破了劍秋的心思:
“你是不是想問,那蜃城銀號借錢給我們,難道不怕我們跑了,他們沒處要賬了?”
喜歡法眼:明王請大家收藏:()法眼:明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