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陰雲下的學士4
字數:2486 加入書籤
遠遠地看到一個穿著綠色天鵝絨長袍的人走近,站在學識塔門口兩側的學士警覺起來,隨後立馬將棍子交叉擋在大門前。但當貝倫來到他們麵前,一位學士注意到了他胸口的閃著光耀的銅質典籍胸針,眉間的疑雲立時消散,接著便對另一位學士使了個眼色。於是兩人同時將木棍放下,為貝倫讓出了一條道。
貝倫微笑地朝兩位學士點頭致謝。學士們則麵無表情地點頭致意。
登上數十級大理石台階,宏偉的學識塔大門呈於貝倫的眼前。大門足有二十尺高,但在更為高聳的大理石磚牆的襯托下,它便不再顯得突兀,反而加深了其肅穆莊嚴的氣質。兩扇褐色的門扉緊緊關閉,陰影之下它散發著詭麗的暗光,就像被茂密樹冠所遮蔽的林間,一道自葉隙穿過,繼而四散溢射出的光束。或許這正與其是由靈樹木所造有著密切的關係,靈樹讓它具有了神秘的色彩。
傳聞在建造學識塔之前的很久,在學城周邊——即白頁河兩岸——有著廣袤的靈樹林,然而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這些高大壯碩的靈樹便毫無征兆地紛紛凋零枯槁。人們便將這些靈樹木帶回家焚燒、製造船隻,亦有一些完整的樹幹被保存了下來,製造學識塔大門的靈樹木便是這些樹幹中的一部分。
巨大的門扉看似沉重,然而當貝倫輕輕一推,便立馬分開了一條窄縫。強烈的明光逃也似地從門縫中鑽出,刺得貝倫不自由地閉上眼睛,轉過頭去。
每一次進入學識塔內,貝倫的內心都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震撼,讓他不禁想起曾在年少時幻想過的聖殿——那是真知與真理的聖殿。殿堂之中的知識能夠解釋世間的萬事萬物,能夠解決一切的矛盾與爭端。然而現實卻一次次地將他的這個幻夢打碎,讓他慢慢接受這個世界的運作存在著無法解釋的錯誤,無法解決的紛亂的事實。
如今,時隔十年之後又一次站在學識塔內,站在熾烈的明光之下,貝倫的心中又燃起了對追尋真理與真知的點點希望。可惜,這希望的焰苗隻持續了短暫的一瞬,便又被他的理智迅速熄滅。我不是來學識塔找回曾經的自己,他再次明確來這裏的目的,而是來見那個給我送紙條的人。
他抬眼向前看去,空曠寬敞的學識塔底層大廳中央,一個由鋼鐵長條打造的圓球擺放於大理石底座之上,其表麵泛著一層淡淡的光團,猶如燭焰的邊緣,透過鋼鐵長條的縫隙,能夠隱約看到圓球內藍白棕綠的拚接色彩。這便是理學會斯托克倫博士提出的圓球理論的模型雕塑。
圓球理論被譽為學會曆史上最偉大的學術理論之一,提出者斯托克倫博士通過在世界各地觀察星象,再通過分析與計算,得出一個震驚整個學會的結果: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乃是一個圓球。用通俗易懂的話解釋,我們頭頂的天空是一個將全部土地與海洋都包覆起來的半個圓弧,學城便是在這個半圓弧正中心的下方。也就是說,即便學識塔在這片大地上是最高的建築,可它也是離天空最遠的。哪裏離天空最近?自然是這個世界的邊緣。當將來有一天,人們能夠翻越日棲山脈,能夠跨過凜冽穀,能夠深入風暴海,能夠一直航向南方的無盡之海,那麽便能抵達這個世界的邊緣,抵達天空與海洋、天空與大地的相接之處,屆時,伸手觸摸藍天將不再是妄想。
天空的外麵是什麽?圓球理論中,斯托克倫博士也已經提到,那便是深藏於暗黑之中的星辰、月亮與太陽。其中太陽與月亮會圍繞著我們的世界盤旋,當它們中的一個轉過半圓弧便意味著一天的一半結束。而天空外的群星亦在緩慢移動,但它的時間尺度被拉到以月,甚至年來計算。
以上是斯托克倫博士提出的初期圓球理論,這引發了學會內的轟動,有人讚歎,有人迷惘,有人感到悲觀,其中也不乏對其提出質疑的博士,總之,彼時的學城,所有人都在討論圓球理論。初期的圓球理論隻解釋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也就是說包覆大地與海洋的半個圓弧,既然是“圓球”理論,那麽另外半個圓弧是一種什麽樣的狀況。
接下來的幾年,斯托克倫博士潛心研究,繼續完善這個理論,直到他逝世前的兩天,這篇曠世巨著終於完成。然而“巨著”並未讓學會的情況照著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許多學士在閱讀完整的圓球理論後出現了嚴重的不適,乃至產生了對一切事物的消極情緒。不錯,“理論”的後半篇向學會的博士、學士們描繪了“圓球”中被另外半個圓弧所包覆的世界,它強有力地佐證了斯托克倫博士圓球理論的真實度,卻也殘酷地將某些“事實”呈現給了學會中追求世界本質的學士們。
學會不可避免地走向衰敗,沉寂與絕望在學城中彌漫,許多學士放棄了探索與研究,轉而在旅店、酒館,甚至跑到十字路口鎮的妓院中沉迷喜樂。博士們雖然反應緩慢,但大議會的召開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學會往更深的黑淵墮落。大議會一致通過對圓球理論進一步在學會中擴散的遏製手段,其主要措施為封存斯托克倫博士的完整圓球理論,後世的學士在學習這個“理論”的時候著重前半篇,而後半篇則隻粗略提及它的框架與主題。
關於後半篇的主題,貝倫也曾學習閱讀,其大概的主題是,在另外半個圓弧下麵存在著另外一個世界,它們與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剛好上下顛倒,晝夜相反。至於那是一個怎麽樣的世界,內容被統統禁止。但百年來,在學會中不斷有傳言在學士間傳播,真真假假難以分辨,但其中的一些卻頗為耐人尋味。
喜歡向彼方請大家收藏:()向彼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