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李黃瓜的問題(下一章進入新劇情)
字數:3403 加入書籤
作為香江的零售業巨頭,和記洋行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存在。
1877年,腐國青年約翰?杜弗倫?哈奇森來到香江,接管了羅伯特?沃克公司,並將其更名為和記洋行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貿易等業務。
1965年祁德尊爵士收購和記洋行股權,將其更名為和記國際有限公司並擔任主席。
隨後,和記國際有限公司先後收購了黃埔船塢、屈臣氏、均益倉等公司,全盛時期聯營公司逾300家,一度成為香江最大的地主,實力僅次於怡和,與太古和會德豐被譽為香江的四大洋行。
1973 年至 1974 年香江股災對和記國際造成重創,使其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
如果按照林逸前世的記憶,1975年,匯豐銀行注資1.5億港元收購和記國際33.65股權,成為大股東,祁德尊被迫辭職。
77年,和記企業有限公司與黃埔船塢有限公司合並,成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這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李黃瓜手下和記黃埔的成立過程。
到78年1月,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在香江上市,成為香江交易所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1979年9月25日,李黃瓜的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向香江上海匯豐銀行大手購入和黃集團股份,一舉完成蛇吞象的壯舉,成為入主英資洋行第一人。
然而也是在這件事情上,林逸才覺得李黃瓜這個人肯定是有問題。
首先,在李黃瓜收購和黃的時候,和黃已經走出了泥潭,並且逐步進入了正軌,一般這樣的英資企業是不會允許被華資收購的,就算有錢也不行。
如果用錢就能收購的話,林逸完全可以在今年74年)布局收購和記國際的股份。
要知道74年,和記洋行的市值從1973年的高峰大幅縮水,股價從44港元跌至1.18港元,市值從72.43億港元跌至3.4億港元。
3.4億對林逸來說隻是一筆小錢,但是香江政府不會允許他們驕傲的英資四大行被華人收購,這會對現在心氣非常高的英資造成巨大的打擊。
這扯遠了,下麵說第二條,那就是79年李黃瓜在收購和黃的估計是本嚴重低估了。
79年9月25日深夜11時30分,李黃瓜向記者宣布,長江實業與匯豐銀行達成一項協議,以每股7.1元價格,收購匯豐銀行手上全部共9000萬股和黃普通股,約占和黃全部已發行股份的22.4,成為和黃大股東。
根據協議,長江實業僅須立即支付總售價6.39億港元的20,餘數可延退支付,為期最多兩年,不過須在1981年3月24日之前支付不少於餘數的一半。換言之,長實以極優惠的條件收購了和黃。
而林逸說和黃的估計被嚴重低估,也是有原因的。
在消息傳出後的第一瞬間,和記黃埔行政總裁韋理對這宗交易極表不滿。
韋理表示,匯豐銀行的售價過低,以每股7.1元計算,和黃的總市值僅28.6 億港元,僅和黃擁有的紅磡土地,價值已接近或達到這一數字。
更何況在這個時候和黃已作資產重估,其淨值應該是58億港元,即每股市值14.4港元,要比匯豐的轉讓價高出1倍以上。
對於匯豐僅要求長實支付總售價的20,韋理更是嘲諷道“李黃瓜此舉等於用美金2400萬美元做訂金,而購得價值10多億美元的資產。”
然而更讓人無語的,就是長江實業向匯豐銀行即時支付的收購和黃總售價的20首期,還是在一天前由匯豐主席沈弼親自批準貸予李黃瓜本人的。
要知道當時,香江的英資洋行,如怡和、太古、和黃管理層,以及一些英、美大公司均對和黃虎視眈眈,垂誕三尺,匯豐銀行將所持和黃股份全部售予李黃瓜,簡直就是在送錢給李黃瓜,扶植李黃瓜。
這簡直就是一個被無數人眼饞的美女,嫁給一個普通人,然後還踏馬的是用美女自己的錢付的聘禮。
不過李黃瓜本人則十分厚臉皮的說這宗交易十分正常,完全不涉及政治因素,他表示這次買賣純粹是一項對雙方都有利的商業貿易。
匯豐出錢又出力,他完全是坐享其成,根本看不出哪裏是互利了,哪怕是匯豐按照正常市值賣給別的公司,都會被搶著買。
所以,香江才會有小道消息傳出,當時李黃瓜讓自己的老婆莊氏去陪了匯豐的大班沈弼,要不然根本就說不通沈弼為什麽要對李黃瓜這麽好。
黃瓜之名可謂是名副其實,又綠又白!
在幾乎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的情況下,得到這麽一大筆資產,所以林逸才特別懷疑這個李黃瓜有問題,而之後李黃瓜又輕易收購了港燈,更是加深了林逸的懷疑。
要知道那可是港燈,是香江兩家主要的電力供應商之一,這種企業腐國政府輕易就讓給李黃瓜,要說沒有內部交易鬼都不信。
按著林逸最開始的計劃,是準備成立自己超級市場和便利店,一步一步的慢慢來去發展,但是後麵他想了下這麽做實在是太慢了,
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搞的再快也要三五年的時間,如果出現點問題就要10年起步,如果出現大問題,失敗都有可能,畢竟商業發展,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定會成功。
所以,林逸想了之後,決定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而且和黃公司還有非常多的優質地皮,將來不管開發,還是出售都能掙大錢,最重要的是能打斷李黃瓜崛起的勢頭,反正林逸看這個黃瓜就很不順眼。
一方麵讓isa帶頭去做超級市場,另一方麵則暗中布局和記洋行和黃埔船塢,收購這兩家公司的股份,為此林逸準備付出5億港幣作為代價,最終要收購不低於33的股份。
按照兩家公司合並過後的市值,就算合並之後,林逸最起碼還能保留20的股份,下麵就看王衝左手倒右手的操作了,感謝這個世界沒有電腦交易大屏。
不要覺得他付出的多,收獲的少,這可是香江四大洋行之一,股價市值是一回事,但如果真以為用這個價錢能買到那就有鬼了。
林逸想的不錯,但是當isa將新的百貨零售集團計劃書,放到林逸麵前的時候,他有些震驚了。
喜歡港片:打造香江世家,從警司做起請大家收藏:()港片:打造香江世家,從警司做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