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蹉跎歲月 居安思危(六)

字數:3820   加入書籤

A+A-


    在九十年代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實施,農村經濟開始煥發新的生機。農業結構的調整為農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養殖業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柳琦鎏所在的村子也搭上了這班快車,村子裏的人們紛紛尋找致富的新途徑。
    柳琦鎏門市部對麵的張大爺一家正是這一時代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們居住的房屋破舊不堪,屬於土坯結構的老式建築。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追求夢想的腳步。張大爺為人勤勞踏實,一生都在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他深知隻有不斷努力才能換來更好的生活。而他的兒子小張,在外打工期間接觸到了外麵的世界,帶回了許多新穎的想法和技術。兩人經過深思熟慮,認為創辦一個玉米飼料加工廠不僅能夠滿足當地養殖戶的需求,還能為家庭創造穩定的收入來源。
    “爸,我聽說現在外麵的人都開始重視健康食品了,咱們要是能保證飼料的質量,肯定會有大市場。”小張興奮地對父親說,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你說得有道理,咱就得幹點實事兒,不能老是守著這幾畝地過日子。”張大爺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語氣堅定地說。
    於是,一場關於改變命運的冒險就此展開。張家父子首先麵臨的是資金問題,為了籌集啟動資金,他們四處奔走,尋求親友的支持,甚至不惜賣掉家中的一些貴重物品。那段日子裏,柳琦鎏經常看到張大爺疲憊卻充滿希望的身影穿梭於村莊之間,仿佛看到了他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琦鎏啊,你看看我們這個計劃怎麽樣?”一天傍晚,張大爺找到了正在門市部忙碌的柳琦鎏,手裏拿著一份粗糙的手繪草圖,臉上帶著期待的表情。
    “大爺,您這是要辦個廠子嗎?可不得了啊!”柳琦鎏放下手中的活計,仔細打量起圖紙來,“不過這事兒不容易啊,資金、技術都是難題。”
    “難歸難,但總得試試不是?你懂的東西多,能不能給參謀參謀?”張大爺誠懇地問道。
    “那行,我幫你們看看,盡力而為吧。”柳琦鎏點了點頭,心裏想著一定要幫幫這對父子。
    在柳琦鎏的幫助下,工廠籌備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1995年的秋天,玉米飼料加工廠終於在大家的期待中正式開業了。然而,初期由於缺乏經驗,生產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挑戰。飼料的質量參差不齊,銷售情況也不盡人意。麵對這些困難,張家父子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積極向專家請教,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經過不懈的努力,產品質量逐漸提升,市場口碑也越來越好,訂單量隨之增加,生意越來越好。
    “爸,你看,我們的飼料越來越受歡迎了!”小張拿著最新的銷售報告,高興地跑到張大爺麵前。
    “嗯,隻要堅持下去,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張大爺欣慰地看著兒子,眼裏滿是驕傲。
    隨著時間推移,張家的生活條件得到了顯著改善。但他們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有了更遠大的目標——建造一座兩層的小樓,以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給家人。1996年春天,當這個計劃提上日程時,柳琦鎏再次伸出了援手,自願加入到建房工程之中。
    “張大爺,我來給您幫忙啦!”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工地上,伴隨著清脆的問候聲,柳琦鎏帶著滿腔熱情來到了現場。“哎呀,琦鎏,你來啦,真是太感謝你了!”張大爺臉上洋溢著感激的笑容迎接這位老朋友的到來。
    接下來的日子裏,無論是炎熱的夏日還是寒冷的冬日,柳琦鎏都與張家父子並肩作戰。開槽、打地基、砌牆……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懈怠。盡管過程充滿了艱辛,但每當想到即將實現的夢想,大家都幹勁十足。特別是在遇到堅硬土壤的問題時,柳琦鎏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使用鋼釺的方法,成功解決了難題。
    “這土真硬啊,看來得換個法子才行。”柳琦鎏一邊喘著粗氣,一邊思考對策,“用鋼釺試試吧,雖然慢點,但穩當。”
    “好吧,那就聽您的。”小張點頭同意,隨即找來了工具,按照柳琦鎏的建議操作起來。
    隨著施工進度穩步推進,房屋主體結構逐漸顯現。在這個過程中,柳琦鎏不僅是體力勞動者,更是精神上的支柱。他鼓勵張家父子勇敢麵對困難,並堅信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同時,他也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榜樣,教會了他們如何用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琦鎏叔,等房子蓋好了,我一定好好學習,以後也要像您一樣,做對社會有用的人。”小張的兒子在一旁認真地說,眼神中充滿了敬佩。
    幾個月後,一座嶄新而堅固的兩層小樓矗立在村頭。竣工典禮那天,張家擺下了豐盛的酒席,邀請了所有參與建設的朋友前來慶祝。“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家不可能這麽快就擁有這麽漂亮的房子。”張大爺激動地說,“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一刻,歡聲笑語回蕩在整個院子裏,人們共同分享著成功的喜悅。在這個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時代背景下,像柳琦鎏和他的鄰居們這樣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書寫著屬於他們的精彩篇章。他們不僅改變了自己家族的命運,也為整個村莊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心中永不磨滅的記憶。
    “大爺,這房子一蓋,咱們村的未來也更有盼頭了。”柳琦鎏端起酒杯,目光堅定,“咱們一起加油,讓這裏變得更好!”
    “沒錯,一起加油!”眾人異口同聲,舉起酒杯,共同為美好的明天幹杯。
    那時候啊,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柳琦鎏的門市部便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開始熱鬧起來。眾多同齡人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來,原本有些冷清的門市部瞬間變得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這些年輕人白日裏都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從事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工作。有的在工廠車間裏揮汗如雨地操作機器;有的則在建築工地忙碌不停;還有的穿梭於大街小巷,為生活奔波勞累……然而,無論白天的工作多麽辛苦繁忙,一旦夜晚來臨,他們總會不約而同地相聚在這裏。
    晚飯後,大家陸陸續續抵達門市部。有的人手中拿著撲克牌,興致勃勃地準備玩幾局“鬥地主”,時而因為一手好牌而歡呼雀躍,時而又因對手出牌巧妙而懊惱不已;有的人則選擇圍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閑聊,分享著彼此一天中的所見所聞。那些有趣的故事、新奇的經曆,總能引得眾人哄堂大笑或驚歎連連。
    而就在柳琦鎏門市部的正對麵,鄰居家新蓋起的一座小樓格外引人注目。這座小樓造型別致,裝修精美,與周圍低矮破舊的房屋形成了鮮明對比。它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和羨慕的對象。有人感歎主人家的富裕和能幹,有人猜測這房子花費了多少資金,更有甚者已經開始憧憬自己未來也能擁有這樣一棟漂亮的小樓。隨著時間的推移,柳琦鎏與這些人日益親近,彼此間的關係愈發熟稔。漸漸地,大家相處得如同一家人一般親密無間。每當這些人家中有需要協助完成的工作時,他們總會熱情地邀請柳琦鎏前往幫忙。
    回想那個年代,鄰裏鄉親們互幫互助乃是再平常不過之事。當時,人們普遍擁有極高的道德水準和奉獻精神,樂於助人、扶危濟困的行為蔚然成風。無論是誰家遇到困難或麵臨挑戰,周圍的鄰居們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共同克服難關。這種深厚的情誼和無私的付出,讓整個村子裏的居民充滿了溫暖與和諧。
    然而,時光荏苒,如今的社會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防範心理日益加重。曾經那種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的美好氛圍漸漸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冷漠和疏離。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輕易相信他人,對於陌生人的求助往往持謹慎甚至懷疑的態度。這無疑令人感到惋惜和無奈。
    喜歡田野的變遷請大家收藏:()田野的變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