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九鼎重臨背後更深的奧秘(大結局)
字數:2208 加入書籤
東海之濱的驚濤突然凝固成水晶般的鏡麵,漁民們驚恐地目睹萬丈漩渦中升起青銅戰船。船首雕刻著九頭蛇圖騰,甲板上千名水卒麵覆魚鱗麵具,手持珊瑚長戟跪拜中央的玄袍老者。老者掌中懸浮的青銅羅盤迸射星輝,竟在虛空中投射出中原七十二城的立體影像。
北方雪原傳來更驚人的消息,遊牧部落的薩滿在祭祀時集體陷入癲狂,用血在冰麵上繪製出從未見過的星象圖。三日後暴風雪中顯現高達百丈的冰晶碑文,碑上蝌蚪狀的文字竟與洛陽太廟地宮出土的龜甲紋路完全吻合。鮮卑單於連夜召集三十六部首領,篝火映照著他們腰間新鑄的狼首彎刀。
嶺南瘴氣彌漫的叢林深處,千年榕樹的根係突然收縮,露出埋藏的地宮甬道。百越祭司們顫抖著捧出青銅麵具,麵具接觸月光的刹那,叢林間萬千螢火蟲組成流動的河圖洛書。而在巴蜀劍閣,閉關三十年的鑄劍宗師突然出關,熔爐中飛出的七柄神劍竟自行在半空排列成北鬥陣勢,劍鳴聲震落滿山桃花。
昆侖山巔的星隕台上,白發道人拂塵掃過青銅渾天儀,二十八宿方位同時亮起紫微星光。他猛然噴出精血,顫抖著在玉簡刻下"熒惑守心,九鼎重臨"的讖語。山腳下,三萬戍邊將士親眼目睹長城烽燧自動燃起幽藍火焰,蜿蜒萬裏的城牆在夜幕中化作吞吐天地的青龍虛影。
與此同時,洛陽白馬寺的貝葉經無風自動,八百比丘齊聲誦經也壓不住經卷中傳來的龍吟。年邁的住持跌坐在菩提樹下,袈裟上滲出金色梵文,竟與太廟地宮出土的龜甲產生共鳴。千裏外的稷下學宮,太學生從《河圖》《洛書》殘卷裏拚湊出驚人真相——七十二城地下皆埋著刻滿饕餮紋的青銅柱,排列方位暗合周天星鬥。
西域商隊帶回更詭譎的見聞,樓蘭故址的流沙漩渦裏浮出青銅棺槨。棺蓋上鑲嵌的昆侖玉呈現九州全貌,當駝隊試圖開棺時,玉璧突然迸射血光,三百裏瀚海瞬間凝結成血色水晶。僥幸逃生的胡商瘋癲地念叨著,看到棺中伸出布滿鱗片的巨爪,在月光下撕開了籠罩中原的黑霧天幕。
就在這天下異象紛起之時,一位身著素衣的少年自終南山中走出。他眼神清澈卻透著洞悉天機的深邃,手中握著一根古樸的桃木杖。少年一路行至洛陽,徑直進入太廟。在那神秘的地宮之中,他輕撫著出土的龜甲,口中念念有詞。刹那間,地宮中光芒大盛,龜甲上的紋路竟化作一道道流光,與天下各處的奇異景象遙相呼應。
與此同時,各方勢力紛紛派出精銳,朝著洛陽匯聚而來。鮮卑單於的鐵騎、百越的勇士、中原的武林高手等,皆想探尋這“熒惑守心,九鼎重臨”背後的秘密。少年站在太廟之巔,迎著狂風,高聲道:“此乃天地之變,是福是禍,全在人心。”眾人聽後,皆有所悟。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放下心中的貪念。鮮卑鐵騎率先發難,朝著太廟衝鋒而來。馬蹄聲震得大地顫抖,刀光劍影在夜色中閃爍。少年目光堅定,揮動桃木杖,一道柔和的光芒籠罩太廟,鐵騎竟無法靠近分毫。與此同時,百越勇士從側麵迂回,試圖突破防線。他們口中念著神秘咒語,召喚出叢林中的瘴氣,瞬間將太廟周圍籠罩。但少年輕喝一聲,桃木杖上光芒大盛,驅散了瘴氣。中原武林高手見狀,也紛紛加入戰團,一時間,太廟上空風雲變幻。少年站在高處,洞察著各方動向,他深知這場紛爭不能再繼續下去。於是,他施展神通,將各方的兵器定在半空,大聲說道:“若再執迷不悟,天下將陷入萬劫不複之地!”眾人被他的氣勢所震懾,紛紛放下兵器。一場危機暫時化解,而“熒惑守心,九鼎重臨”的秘密,仍等待著少年去進一步揭開。 就在眾人放下兵器之時,那從東海漩渦升起的青銅戰船突然朝著洛陽疾馳而來。船首的玄袍老者雙手結印,戰船周身泛起藍光,衝破了少年布下的防護。老者冷笑一聲:“天下即將大變,這秘密應由我等掌控。”
少年眉頭緊鎖,深知此次來者不善。他運轉全身靈力,桃木杖化作一道長虹,朝著戰船擊去。戰船劇烈搖晃,水卒們紛紛落入水中。玄袍老者卻不為所動,從羅盤裏射出一道強光,與桃木杖的光芒激烈碰撞。
此時,天地間風雲變色,各方奇異景象愈發劇烈。太廟地宮中的龜甲紋路瘋狂閃爍,似在呼應著這場大戰。少年深吸一口氣,與玄袍老者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
最終,少年憑借著對天地人心的感悟,找到了玄袍老者的破綻。他全力一擊,將老者擊退。玄袍老者見大勢已去,長歎一聲,退回戰船消失在東海。
少年望向天下,緩緩說道:“從此,當以善念守護這天下。”此後,天下異象逐漸平息,各方勢力也回歸安寧,而少年繼續探尋著九鼎重臨背後更深的奧秘。大結局)
喜歡三國:穿越成典韋弟弟請大家收藏:()三國:穿越成典韋弟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