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沈浪的態度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散朝後,薑夢璿一路回到水璿居。
卻見沈浪正在庭院內的觀景湖邊垂釣,姿態看上去十分的悠閑。
“我每天忙的要死,他倒好,成天在庭院裏釣魚喝茶?真是……”
薑夢璿一陣無語,果斷走上前,一言不發坐到沈浪身邊。
“怎麽了?”
感受到身邊女人身上傳來的莫名低氣壓,沈浪忍不住打了個寒顫,忙側頭問道。
薑夢璿:“你倒是悠閑的很,我可是每天都忙的無法抽身。”
沈浪聞言,微微一笑:“內閣都組建了,你就索性放權讓他們去折騰,最後拍板就行了,何必這樣事事親力親為呢?
再說了,事情是永遠處理不完的,誰也不能保證今天處理完事情後,第二天還會不會有新的事情發生,
真要一個人幹,怕是幹到吐血都沒辦法讓自己清閑下來。”
薑夢璿雙手環胸:“意思我都懂,就是眼下還無法適應過來嘛。”
沈浪笑而不語,轉而問道:“朝堂上又有煩心的事了?”
薑夢璿點點頭:“南洋的事總算有著落了,我今天已經解禁了南洋工業指令,用不了多久,各海外殖民地可以繼續正常運轉。”
沈浪:“意料之中的事,還有其他事麽?”
薑夢璿:“有關武昭國拒絕跟楚國通商這事,你是怎麽看的?”
沈浪想了想:“那就得看璿兒你是要讓楚國走到何種高度了,是打算影響半邊大陸,還是整片大陸,
如果前者,那完全不用理會武昭國,畢竟南洋的資源和貿易總量,也夠我楚國未來幾百年消化的,
若是你不甘止步於此,想要把楚國影響力擴張到西洋,那就必須早做打算了。”
薑夢璿不假思索:“我當然是傾向後者了,隻是內閣目前內部出現嚴重分歧,似乎達不成統一的意見。”
沈浪聳聳肩:“無所謂啊,那就讓他們自己繼續研究去吧,我們瞎操個什麽心。”
薑夢璿無語了:“你倒是一副甩手掌櫃的模樣,也不知道給我分擔一下。”
沈浪笑道:“那你說,要我分析什麽?為夫能分析的一定替你分析。”
薑夢璿:“我打算組建遠征軍,出征武昭國,迫使他們答應與我楚國通商,你覺得可行麽?”
“有什麽不可行的。”
“但劉武所言也不錯,僅僅通商被拒絕,就直接武力壓迫,怕武昭不會服的。”
“他服不服跟我們有什麽關係?東西兩方貿易航線打通,會讓我楚國匯聚全天下的財富,
並將影響力遍及西大陸,這麽好的事有什麽可以猶豫的。”
薑夢璿輕歎一口氣:“就怕這場戰爭爆發,會讓武昭民間遭受大規模波及啊。”
沈浪聞言,不由放下魚竿,對薑夢璿正色說道:“夫人,自五年前遼東納入我大楚版圖以來,
你一直問我,為什麽要實施如此殘忍的族群政策,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答複你,
現在遼東族群隻有索倫和額春兩部外族三十萬人分居各地,宋金兩地百姓向遼東遷徙的計劃也完成,
我想也可以告訴你其中緣由,這也是跟武昭國息息相關。”
薑夢璿問道:“武昭國和你施行的遼東外族策略有什麽必然聯係麽?”
沈浪:“班定遠送來的相關情報我想你也都看了吧,武昭軍製基本是武者營和外藩部為核心力量,
而這些外藩部落的兵馬都是來自原本擁有大量馬群的蠻族部落,這其中也包括遼東各部和昔日夏羌部落,
為什麽至今為止,我們開出優厚的條件,邀請那些散亂的馬群之主加入楚國卻收效甚微,不惜要穿越死亡沙漠也要去投奔武昭國呢?
難道是武昭國比我楚國更先進,更加穩定繁榮?至少從目前已知的相關情報來看,這是不可能的。”
薑夢璿:“確實,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之處,那你說這是為什麽呢?”
沈浪回道:“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些胡人不願意失去自己該有的地位,投奔我楚國,
他和他們的族民固然可以獲得優渥的生活環境,也不用擔心日後遭受天災的威脅,
可同樣,他們失去了對定居民族的優越感,畢竟馬群最大的特性就是可以隨意在關內進行大規模捕奴行動,
這種手段讓這些胡人在心理上就自覺高出定居民族一籌,但讓他們穩定下來的話,注定再也無法捕奴,
甚至生活習俗也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向市民化階層轉換,到了那時他們徹底融入楚國,自身的武勇也會退化,
最後徹底淪為一名普通市民,再也沒有昔日的優越感,
而武昭國不一樣,投靠他們或許沒有優渥的物質條件,但武昭國卻給他們位於人上人的特權,
由武昭六億普通百姓可以給他們提供資源,任憑他們壓榨甚至任意捕掠,到了那裏依然是人上人,
如此一來,他們自然會毫不猶豫投入武昭懷抱了。”
沈浪這話裏意思十分明顯,就是以唯物史觀將前世華夏文明的社會結構進行深度剖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發現一個規律:從春秋戰國到秦漢年間,甚至後來的南北朝時期,生活在關內的子民戰鬥力十分強悍。
因為這個時期的華夏文明,社會結構是武士公民社會,國朝一切資源都為軍事服務。
最明顯的標誌是整個秦漢南北朝,都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街市貿易體係,具體是以地方軍事武備來判定強弱。
而從武士公民結構過渡到市民化社會結構,則是在唐王朝玄宗天寶時期。
這個時期,唐王朝多地已經出現繁華的街市貿易,市民化結構已經逐漸成型。
但由於是處在轉型期,武士公民體係尚未完全退化,縱使有後麵的安史之亂,也一樣有大量悍不畏死的公民敢於正麵抵抗叛軍。
而直到宋仁宗時期,市民社會結構才算第一次完成轉型,這個時期的關內百姓論戰鬥力是遠不如秦漢唐時期的。
但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讓軍事裝備升級以及戰術變化更新換代,已經逐漸替代單靠“血勇”搏殺的跡象。
這個時期,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遼、金、西夏後來的戰鬥力忽然之間十分拉胯,這都是因為族群定居後升級為市民化帶來的必然效應。
有人會問滿清入關後為什麽戰鬥力退化的如此迅速,也是因為滿清入關時,關內的社會結構早已在明代中後期實現完全市民化。
已經完善的街市體係不需要滿清八旗集團花費心思去另外開發,本來的武士公民自然也就迅速市民化了,哪還有什麽戰鬥力。
說到底,這就是社會結構轉型帶來的變必然化,市民化結構帶來的是民間所謂“尚武”之風減弱,但並非是退步的。
各王朝為何最終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時間將已經市民化的原子社會結構,迅速轉化為新生利益集群,這才釀成了一次又一次王朝末期的悲劇。
而那些投奔武昭的胡人,其實不願意放棄“武士公民”的優越性,尤其他們的頭領,更是怎麽甘心自己的族人迅速市民化而失去優越感。
所以胡人大規模西遷投靠武昭在沈浪看來,並不感到意外。
喜歡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請大家收藏:()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