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花榮感言斥匪類 李泉細述講賊蹤
字數:5488 加入書籤
第 12 章 花榮感言斥匪類 李泉細述講賊蹤
李泉緊接著對花榮說道:
“關於桃花山的周通,咱們這兩日在桃花山周圍村落打探到的情報顯示,他平素做得最多的勾當便是攔路劫掠過往的商旅。
而且他攔截的商旅大多是勢單力薄的貨郎和落單的行人。
不過,就目前所掌握的情況而言,暫時還未發現他有殺人放火、奸淫擄掠這類傷天害理的惡事。”
花榮深知,周通是個性格複雜、優缺點並存的人物。
在加入梁山後,雖說他和李忠同屬“打醬油”的角色。
但他能遵守梁山的規矩,聽從指揮,存有一定的忠義之心。
他的缺點體現了其草莽出身的局限性,而其在梁山的表現也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適應集體、有所轉變。
因此,在花榮看來,周通此人還算良心未泯,若他日自己剿滅桃花山,倒也能留他一命。
接著李泉又緩緩說道二龍山的情況:
“二龍山距離咱們清風寨大概一百六十裏左右。
那山氣勢巍峨壯觀,形如龍狀,山上草木蔥鬱繁茂,還有諸多巨石壁立其間,景象甚是奇特。
山上有一座寺廟叫寶珠寺,其主持原本是鄧龍。
因這廝受不了清規戒律,如今,這寶珠寺已淪為山賊的巢穴,那和尚鄧龍竟搖身一變,成了二龍山的寨主。
這山寨周邊環境極為險峻,實乃易守難攻之地,且鄧龍在山上苦心經營多年,根基深厚。”
說著,李泉開始詳細介紹起鄧龍的情況:
“這鄧龍在江湖上有個綽號,叫‘金眼虎’。
他身為寺廟主持,卻全然不守清規戒律,不吃齋禮佛。
還率領廟裏眾多僧徒養發還俗。
那些不願還俗的僧人,都慘遭他的毒手殺害。
之後,他又大肆收攏山下的地痞無賴和賊子匪寇。
如今,他聚眾已超四五百人之多,占據了二龍山,幹著打家劫舍、剪徑擄財的勾當。
鄧龍為防官府捉拿,憑借二龍山的險要地勢,在半山腰築起山寨用以自衛。
在山下,還精心設置了三道關卡,關上皆擺放著擂木炮石,周圍更是布滿鹿砦。
倘若要強攻二龍山,沒有三五千的兵力,恐怕難以成功。”
花榮用手輕輕扣著幾案,心中暗想:
“原著當中,魯智深和楊誌奪取二龍山是依靠林衝的徒弟,“操刀鬼”曹正的出謀劃策。
花榮聽著這李泉對二龍山的介紹,結合自己對原著中二龍山的認識,不禁心中重重歎息一聲,暗自思忖道:
“那魯智深何等勇猛無畏、武藝超群,可即便強如他,也無法憑借個人的勇武成功奪取二龍山。
由此可見,這二龍山果真是名副其實的易守難攻。
倘若我想要占據二龍山,妄圖隻憑一腔孤勇和武力,恐怕萬萬不能。
看來,非得依靠巧妙的計謀,精心的籌劃,才有那麽一絲可能達成目的。”
李泉頓了頓,喝了口旁邊的熱茶,接著說道:
“距離咱們二百多裏有座白虎山,山上有兩個頭領,分別是‘毛頭星’孔明和‘獨火星’孔亮。
這二人本是青州白虎山下孔家莊裏孔老太公的兩個寶貝兒子。
孔太公在世時,樂善好施,在當地備受尊敬,人脈極廣。
這兩兄弟但凡惹出點事端,無論事情大小,基本都能被孔太公擺平。
然而,這般愛護反倒助長了他倆的囂張氣焰,行事愈發無所顧忌。
就在孔老太公去世不久,狂妄的孔明和鄉裏另一位大財主因一點口角起了衝突。
孔明覺得那財主拂了自己的臉麵,惱羞成怒之下,便和孔亮一起將財主全家十多口人全部殺害。
犯下如此重罪,又沒了孔太公從中斡旋調解,他們遂被官府通緝,走投無路之下,這才上了白虎山,占山為王。
沒想到,沒過多久,這兩人竟拉起了一支多達六七百人的山賊隊伍。
對了,咱們還從白虎山下來采買的嘍囉那兒打探到些消息。
據說,這兩兄弟逢人便講,他們乃是您一直尊崇的山東‘及時雨’宋公明的徒弟。
這宋公明在江湖上聲名遠揚,是個了不得的英雄豪傑,是堂堂男子漢大丈夫。
真不明白,如此出眾的人物,怎會收了這樣的徒弟?”
李泉似乎沒有要停下的意思,還在喋喋不休。
花榮聽到這裏,說宋江是他尊崇的英雄,額頭上已冒出無數黑線,英俊白皙的臉上瞬間紅了一片,心裏暗罵道:
“我這輩子若還崇拜那黑廝,那真是瞎了眼。
就那吃人飯、不幹人事的黑廝,我這輩子見都不想見他。”
於是,花榮一臉正氣地對著李泉說道:
“本公子豈是那種是非不分、忠奸不辨之人?
那兩個醃臢貨,因言語不合就敢怒而殺人,還滅人滿門,這豈是英雄好漢大丈夫所為?
既然這兩貨是這樣的人,那他們的師父估計也好不到哪裏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哪裏配的上大丈夫的名號。”
花榮見李泉不相信,於是朗聲說道:
“古人雲,世之所謂大丈夫者,生於天地之間,當有非凡之姿,浩然之氣。
夫吾花榮行事,光明坦蕩,無有隱晦。
吾誌高遠,不為小利所動,不為權勢所屈。
心向正義,言行合一,以真誠待人,以誠信處事。
遇善則從,見惡必斥,不為世俗之流弊所染。
故而,我心中認為大丈夫應當做到如下之事:
上弗愧於天,仰不愧蒼穹之浩渺,守天理之正道。
知敬畏,明善惡之分,行合乎道德之軌,不為非作歹,不逆天悖理。
遵自然之法則,懷慈悲之念,佑蒼生之福祉。
中則心無疚焉,內省自身,不為私欲所蔽。
待人以寬,責己以嚴。
言行皆出於良知,舉措皆源於公義。
與人交,言而有信;處世事,行而有果。
臨財不苟得,臨難不苟免。
下弗愧於地,俯不愧厚土之廣袤,惜萬物之靈秀。
勤耕力作,不廢農事;開源節流,不損資源。
護山川之美,保水土之沃,使地盡其利,物盡其用。
大丈夫處世,當有擔當之勇,決斷之智。
遇難不避,逢險不懼。勇於任事,敢於革新。
能屈能伸,能進能退。順境時,不驕不躁;逆境時,不屈不撓。
今之世,大丈夫之風範漸稀。
願吾輩皆能以古之大丈夫為範,修身立德,行事光明,成無愧於天地、無愧於心之真丈夫也!”
花榮剛一說完,李泉不禁啞然,大聲讚歎道:
“主人真乃大丈夫也,這話說得就是霸氣。”
花榮不知,他這段有感而發的話,後來被李泉一傳十,十傳百,慢慢給他傳頌出去,這也慢慢造就了他“忠義無雙”的名號。
花榮對李泉關於孔家兩兄弟情況的匯報,心裏不禁暗罵:
“這兩小賊,因言語不合就要滅人滿門,真是人渣敗類。
能夠拉起幾百人的山賊,一方麵是因為孔家在當地本就是數一數二的富戶,門客莊丁眾多,拉隊伍方便;另一方麵還因他們都是宋江的便宜徒弟,頂著宋江山東及時雨這個名號,在江湖上號召力相當強。”
一想到兩人曾拜宋江這位“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的“江湖高手”為師,花榮就忍不住笑出了聲。
在談看來,宋江教這兩混不吝的混蛋武功,估計還不如李忠教史進教得用心。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兩兄弟本事差,但是人家師父強啊,上了梁山之後,在梁山大聚義時,孔明排第六十二位,上應地猖星,擔任守護中軍步軍驍將;孔亮排第六十三位,上應地狂星,擔任守護中軍步軍驍將。
想到這裏,花榮忍不住又笑了起來,心裏暗想道,或許到時候自己可以順帶將這兩個潑皮無賴一起收拾了,讓他們這地猖星、地狂星早日到天上歸位。。
ps本書未按照原著時間線寫,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
喜歡花榮打造忠義新梁山請大家收藏:()花榮打造忠義新梁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