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策略之爭
字數:2698 加入書籤
大臣們交頭接耳,對三皇子的提議議論紛紛,一時間朝堂上嘈雜一片。
這時,禮部侍郎孫建站了出來,清了清嗓子,高聲說道:“三皇子所言不無道理。把災民分流到周邊郡縣,確實能分散壓力,不至於讓乾安城負擔過重。況且周邊郡縣也並非毫無能力,隻是需要合理安排,做好協調工作罷了。”孫建是三皇子的人,自然極力維護他的提議。
工部侍郎趙啟山神色一凜,上前一步,拱手向皇帝與太子行禮後,聲如洪鍾道:“聖人,諸位大人,臣以為太子殿下之策可行,且利大於弊。”
朝堂瞬間安靜些許,眾人目光聚焦在趙啟山身上。
趙啟山繼續說道:“太子所說之法並非全然依靠銀錢。修繕城牆、修建水庫所需材料,可從工部原有儲備中調用一部分。”
說到此處,趙啟山微微頓了頓,目光若有若無地掃向前方戶部尚書林成民的背影,稍作沉吟後,繼續闡述:“此外,據臣所知,朝廷此前專門為修建水庫一事撥付了專項資金。如今西北郡受災嚴重,正是這些資金發揮關鍵作用之時。還望戶部能夠重新梳理賬目,合理調配這筆款項,用於此次災民安置與工程建設當中,真正做到物盡其用,解民倒懸。”
三皇子李越臉色一沉,正欲反駁,
李承遠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神色平和地說道:“兩位皇子和眾愛卿都是一心為國,無需爭執。”說完,他的目光落在左仆射徐崢身上,“徐愛卿,你足智多謀,見解獨到,此事你怎麽看?”
李承遠心裏覺得太子的計策精妙,卻不好直接表態,便寄希望於徐崢能領會聖意。
徐崢拱手後說道:“臣以為太子殿下以工代賑之策,既貼合當下救災之急,又能長遠興邦。工部有物料儲備,若再合理調配水庫專項資金,必能順利施行。且此舉可解災民之困,收攏民心。至於分流之策,協調艱難,易生變故。還望聖人定奪。 ”
李承遠微微點頭,目光轉向戶部尚書林成民,神色溫和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林愛卿,徐卿所言,你可都聽明白了?朕問你,此前撥付的修建水庫專項資金,如今賬上究竟還剩多少?能否支撐此次以工代賑的工程所需?你如實道來。”
林成民額頭上瞬間沁出細密汗珠,他不敢直視皇帝的目光,微微顫抖著雙手抱拳,聲音有些發緊:“聖人,這......這專項資金確實還有結餘,隻是......隻是此前規劃尚有其他用途,若貿然挪用,臣擔心後續水利工程……”
李承遠眉頭一皺,神色瞬間冷了幾分,語氣也加重了些:“杜愛卿,當下災民流離失所,這才是最緊迫的大事!水利工程雖重要,但百姓安危更是朕心所係。你莫要隻盯著賬本上的數字,要顧全大局!”
林成民嚇得渾身一顫,“撲通”一聲跪地,聲音帶著幾分惶恐:“聖人息怒,臣知罪。臣這就回去重新核算賬目,定按照陛下與諸位大人的意思,全力調配資金,保障以工代賑順利施行。”
李承遠神色稍緩,微微頷首:“起來吧,此事關乎民生社稷,不容有失,你務必辦好。”說罷,他目光掃視朝堂一周,沉聲道:“諸位愛卿,救災如救火,事不宜遲。即日起,各部通力協作,全力落實以工代賑之策。太子牽頭,工部、戶部全力配合,有敢推諉懈怠者,嚴懲不貸!”
隨著太監尖細的嗓音高呼“退朝”,大臣們魚貫而出。太子長舒一口氣,眼中難掩欣慰,腳步輕快地邁向宮外。三皇子李越臉色陰沉,狠狠地瞪了一眼太子的背影,心中滿是不甘,卻又無可奈何,隻能冷哼一聲,甩袖離去。
工部侍郎趙啟山快步追上太子,拱手道:“殿下,接下來工部定會清點物料,盡快籌備。”
太子微笑著點頭致謝:“有勞趙大人,此次救災能順利推進,多虧大人仗義執言。”
年僅十六歲的八皇子李格邁著沉穩地步伐,從大殿中走出。站在殿外台階上,目光一一掃過諸位皇兄與大臣們離去的背影,粉嫩的嘴角微微上揚,輕聲呢喃:“三哥到底還是衝動了。”
回到宣政殿的李承遠,剛在椅子上落座,眉頭便又擰成了個“川”字。他反複琢磨著朝堂上太子提出的以工代賑之策,越想越覺得精妙,實在難以相信這是向來在政務上表現平平的太子李繼能想出來的。
李承遠抬手揉了揉太陽穴,衝著殿外喊道:“來人,傳親衛統領圖雷!”
不多時,圖雷大步邁進殿內,雙手抱拳:“聖人!”
李承遠目光如炬,直直盯著圖雷:“這幾日太子都去了何處,見了什麽人。”
圖雷心頭一緊,不敢有絲毫隱瞞:“回聖人,這幾日太子除了在東宮讀書,還去過藏書閣,與翰林院學士們討教經史,此外,還偷偷去了鎮國公府與劉毅喝酒,一直到夜深才返回東宮。”
李承遠聽聞,心中一驚。以工代賑這般精妙謀略,劉毅絕無可能想出,想必……太子背後藏著高人。“到底是誰?”李承遠低聲喃喃,滿是疑惑與探究。
李承遠揮手示意圖雷退下。待圖雷身影消失在殿外,他側身看向一旁垂手待命的太監張寧說道:“張寧,讓人去查查,找出為太子出謀策劃之人!”
喜歡穿越架空:小公爺我真的好難請大家收藏:()穿越架空:小公爺我真的好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