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呂夷簡的政治手腕

字數:5339   加入書籤

A+A-


    半個月後。
    包拯一行人終於抵達京城開封。
    開封,又稱東京、汴梁、汴京。
    雖然是古代,然而此時開封的繁華,遠超曆朝曆代的都城。
    人口密集,多達百萬。
    甚至有夜市,通宵達旦,其繁華和熱鬧堪比後世的沿海縣城。
    汴梁城,一派歌舞升平。
    包拯回到驛館後,便先去吏部報到,交了自己的印信。
    當晚又去拜見首相呂夷簡。
    不去見天子,先來謁相公。
    這就是官場。
    包拯再怎麽清高,也得懂官場規則,明人情世故。
    呂夷簡乃是前任宰相呂蒙正的侄子,有大才。
    當初真宗皇帝問呂蒙正,膝下的兒子誰可堪大用。
    呂蒙正回說,幾個兒子均非治國之才,唯有侄兒呂夷簡可用。
    呂蒙正病故,真宗便用呂夷簡為相。
    時至今日,呂夷簡依舊是宰相,穩如泰山,是有宋一朝擔任宰相時間最長的一人,劉太後和皇上對他都信任有加,可見其過人之處。
    “下官定遠縣知縣包拯,見過呂相爺!”
    呂夷簡已滿頭白發,然而從他沉穩的臉上,仿佛能看到他老謀深算的樣子,讓包拯心裏都油然生出一股敬佩之情來。
    “包知縣不必多禮!”呂夷簡滿臉笑容,感慨道,“歲月不饒人呐,不知不覺,包大人去定遠縣都三年了。”
    作為小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呂夷簡能不知道包拯?
    甚至對包拯都時刻關注著。
    作為宰輔,呂夷簡能在相位上一待就是十年之久,自然是有他獨到的政治頭腦。
    在劉太後和小皇帝之間,他從來不明確站隊,隻談國事。
    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大宋朝廷早晚會回到皇帝的手中,無論得罪了誰,對他都沒有好處。
    所以,哪怕是對於皇上培養的人才,他也格外關注。
    太後一旦殯天,皇上培養的臣子就會是朝廷的中堅力量,他不能得罪,甚至現在就要適時的提拔提拔。
    隻要保持一個度,不讓他們上升到權力中心,威脅到太後的權柄。
    從而又讓他們不至於太被冷落,對自己心懷感激。
    那麽他呂夷簡的相位就能穩如泰山,永不倒。
    “是啊!”包拯跟著附和了一句,“不過相爺看上去倒是依舊健朗。”
    呂夷簡笑道:“老了,老了,大宋朝的江山將來還得靠你們這些年輕的臣子。”
    包拯道:“相爺乃是朝廷的頂梁柱,下官還要仰仗相爺的提攜!”
    聽到這番話,呂夷簡心裏很是受用。
    他一直聽說包拯剛正不阿,自命清高。
    可現在看來,傳言不可信。
    他還是很會說話,明白人情世故的嘛。
    想到這裏,他說道:“聽說包大人在定遠縣三年,廣施仁政,輕徭薄賦,三年之間,便增加人口三千,政績斐然,足見包大人有過人之才,對得起太後和皇上的信任。”
    “相爺過獎了,下官不過是盡人臣之責罷了,不敢居功。”
    “好!好啊!”呂夷簡連連說了幾個好字,對包拯也不由得刮目相看,“老夫還聽說,包大人赴任後,便收了一文一武,協助包大人懲奸除惡,老夫很是感興趣,能否讓老夫看看這二人。”
    包拯沒想到連堂堂宰相都知道展昭和公孫策,很是詫異,連忙道:“承蒙相爺垂愛,公孫先生和展護衛便在門外。”
    呂夷簡隨即命人去傳二人。
    須臾。
    展昭和公孫策來到,趕忙行禮。
    看到兩人的模樣,呂夷簡臉上也露出欣賞的意味:“好一個智囊公孫策、南俠展昭。”
    尤其是展昭,呂夷簡早就聽說過他的名號,年紀輕輕,武功便已出神入化,天下無敵手。
    且行俠仗義,鋤強扶弱。
    委實沒想到竟然會被包拯一個知縣收在麾下。
    因為以展昭的修為,若要進入官場的話,考一個武狀元輕而易舉,足以做個將軍。
    他卻偏偏要去包拯身邊做個護衛,可見包拯這個包青天的名聲,並非浪得虛名。
    此時,呂夷簡也是在暗暗琢磨,該給包拯安排一個什麽職位合適。
    此人和範仲淹都是皇帝最倚重的臣子。
    朝廷將包拯外放,有諸多的因素。
    而對小皇帝來說,就是為了讓包拯在地方上曆練曆練。
    經過這三年的磨礪,包拯也給了朝廷一個滿意的答複,足可升任。
    此時,絕不能再委屈他做個知縣,要不然皇上怕是要不高興了。
    “包大人在定遠縣的政績,有目共睹,老夫會如實稟報皇上,包大人暫且回驛館,待老夫稟報皇上之後,再行安排。”
    呂夷簡作為宰相,自然可以左右地方官吏的升遷調度。
    不過他還愚蠢不到替太後和皇上做主。
    畢竟,包拯是皇上的寵臣。
    他能做的,就是要讓包拯知道,自己對其有提攜的意思。
    這樣一來,包拯若是升了官,也會承他這個情,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多謝相爺!”包拯拜謝,“那下官便告辭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隻是短短不到半個時辰的相處,但包拯對呂夷簡也算是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政治手腕太高了。
    簡直就是個狡猾的老狐狸。
    還好不是奸臣,如若不然,那就太可怕了。
    次日一早,朝會之時。
    呂夷簡便將包拯在定遠縣三年的政績都稟報了一遍。
    趙禎聽後,激動不已:“好個包拯,果然沒讓朕失望!”
    恨不得現在就把包拯留在朝堂之上。
    劉娥卻沒有表態,轉問呂夷簡:“呂卿家的意思呢?包拯該封何職?”
    呂夷簡看了一眼龍椅上皇上的神情,心中明了:“回太後,昨日老臣業已見過包拯,確是難得之才,可堪大用。”
    丁渭一聽,當即出列,反駁道:“太後,包拯雖有些才華,然此人行事過激,不計後果,殺心太重。與我朝仁孝治國的理念頗為不合!”
    “所謂大忠若奸,包拯看似忠臣,實則乃大奸大惡之徒。”
    “依老臣看,包拯萬不可大用,否則日後必禍亂朝綱,太後明察!”
    趙禎一聽,臉都綠了。
    當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簡直是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一個愛民如子的臣子,在丁渭的嘴裏,反倒成了大奸大惡。
    若包拯是大奸大惡,那世上就沒有忠臣了。
    趙楨指望呂夷簡替包拯說兩句好話,可呂夷簡此時卻退回班中,一言不發了。
    因為對呂夷簡而言,他該做的已經做了,他不想得罪太後,也不想得罪皇上。
    此時的趙楨,心裏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堂堂一國之君,想重用一個賢臣都如此困難。
    “終有一日,朕要將丁渭這群奸臣一一清理幹淨!”
    想到這裏,趙楨道:“那依丁太尉的意思,包拯該居何職為宜?”
    “回皇上,這是吏部的事,不該老臣管。”丁渭卻又將鍋甩給吏部,免得讓太後說他僭越。
    畢竟他是樞密使,管的是禁軍,不管政務。
    大宋朝的宰輔,當真是一個比一個老奸巨猾。
    吏部尚書張士遜也是察言觀色,見太後沒有表態,而皇上是有重用包拯之意,於是順坡下驢,道:“回皇上,定州知州剛剛離任,目前尚空缺。”
    皇上見是五品職位,便不再多言,回頭探詢太後的意思。
    劉娥也不好太過拂了皇上的臉麵,便點頭道:“那就讓包拯權知定州,即刻赴任!”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