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宋臣子全是契丹奴才

字數:4849   加入書籤

A+A-


    沒人想到,包拯的口才如此了得。
    死的都能說成活的。
    明明是大宋一籌莫展,反被他說得理直氣壯,若有其事。
    說什麽為了顧念遼國顏麵,所以不願解答。
    簡直是屁話。
    這等混淆是非的本事,也是沒誰了。
    當然,大家最為佩服的還是包拯的膽略。
    尤其是太後和皇上,都為之讚歎。
    要知道,自從高梁河一戰打敗之後,大宋對遼國就一直很忌憚。
    可以說是談虎色變,猶如驚弓之鳥。
    上到天子,下到百官,對契丹人無不是奴顏婢膝,點頭哈腰,輕易不敢招惹。
    誰敢相信,包拯一個文弱書生,在遼人麵前,且是遼國的第一神將耶律斜軫,都麵不改色。
    左一個蠻夷,右一個未開化,把契丹人貶低得一無是處。
    太虎了。
    這是大宋百官,尤其文臣,所不具備的。
    皇上和太後心裏都感覺罵得太痛快,太解氣了。
    垂簾後的劉太後很是刮目,心裏湧出一股濃濃的好奇。
    這個包拯,果然膽識過人,有勇有謀。
    難怪皇上和八賢王對他這等青睞,倒是哀家低估他了!
    所以,麵對包拯的無禮,劉娥這次卻選擇了沉默。
    畢竟她也受夠了遼人的氣,難得有個不怕死的臣子替大宋找回顏麵,何樂而不為?
    然而,遼國使臣早已氣得三屍神暴跳,七竅內生煙。
    但遼人嘴皮子不行,氣得都不知該怎麽反駁了。
    耶律斜軫不由出言威脅道:“本使奉皇上和太後之命,前來慰問,包大人卻屢次藐視我契丹人,難道是想和大遼宣戰麽?”
    遼國南下之意已久,隻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契機罷了。
    聽著他這番挑釁,群臣都吃了一驚,紛紛將矛頭指向了包拯。
    “包拯,你好大膽子。”
    “遼使遠道而來,來時客,你如此激怒各位使臣,居心何在?”
    “莫不是存心挑起宋遼戰爭麽?”
    “貴使息怒,包拯他不知天高地厚,滿嘴胡言,您千萬別往心裏去。”
    看著大宋的官員原來這麽狗,包拯心裏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特喵自己一心找場子,挽回國家的尊嚴。
    這群貪生怕死的腐儒,不一致對外也就算了。
    竟趁機落井下石,在你背後捅腰子,一心想置你於死地。
    這樣的臣子立於朝堂,執掌國家大權,國家能興旺發達麽?
    麵對百官對遼人的卑躬屈膝,以及對包拯的口誅筆伐,劉太後終於不再沉默,勃然大怒道:“夠了,爾等眼裏可還有哀家和皇上。”
    劉娥雖是女流之輩,可巾幗不讓須眉,極有政治手腕。
    執政十餘年,百官對她都敬若神明,誰敢忤逆她的話,紛紛閉上了嘴。
    就連囂張的遼國使團,也不敢再說話了。
    劉太後沉聲道:“耶律將軍,宋遼自澶淵之盟,結為兄弟之國,至今已三十年沒有發生兵戈。”
    “哀家也相信,耶律將軍也不希望兩國發生戰爭吧!”
    “若當真開戰,遼國能有幾成勝算?”
    大宋雖然軍備不足,可人多勢眾,光是朝廷禁軍,便有八十萬。
    而遼國總人口才三百萬人,軍隊隻有二十餘萬。
    在以往的對峙之中,雙方都各有勝負。
    大宋沒能收複幽雲十六州,而遼國南下,也並沒有討到太大的便宜。
    遼國也清楚,並不是大宋真的弱,而是崇文抑武的國策,以及大宋的文人貪生怕死,使得戰鬥力大銳減。
    若真的大動幹戈,隻會是兩敗俱傷。
    所以,對大宋而言,寄希望於花錢買和平。
    而遼國方麵也樂見其成,不用動刀動槍就有人給自己錢花。
    隻是,現在見大宋國力蒸蒸日上,富得流油,想趁機再敲詐一筆。
    眼下,聽劉太後忽然變得硬氣,耶律斜軫也沒有了方才的囂張氣焰,說道:“太後所言極是!”
    劉娥道:“唇舌之戰,隻會影響兩國的友誼。哀家讓包拯給耶律將軍賠個不是,此事便作罷,耶律將軍以為如何?”
    話已經說到這份上,耶律斜軫自然不敢再說什麽。
    畢竟,他已經見識到包拯的巧舌如簧和膽識。
    雙方再堅持下去,他們討不到便宜,隻會迎來更多的羞辱。
    想到這裏,耶律斜軫道:“就依太後的意思。”
    說罷,轉過身來,雙手交叉在胸前,等待著包拯賠禮道歉。
    包拯雖有些不情願,被人欺負了還要反過來賠禮道歉,這真是沒天理了。
    但太後都發話了,他一個做臣子的能有什麽辦法。
    沉吟片刻後,嘴角微微上翹,一拱手:“下官出言不遜,冒犯了貴使,望貴使多多包涵,契丹人不是蠻夷!”
    原本還滿臉的耶律斜軫,聽到最後幾個字後,臉色再度垮了下來。
    這話聽著怎麽這麽別扭呢!
    而大宋百官卻忍不住哄堂大笑,這哪裏是道歉,分明就是拐著彎的戲弄,又偏偏讓人找不出破綻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文字的藝術,真是被包拯玩溜了。
    就連皇上和太後,都止不住偷笑。
    劉太後暗忖道:“這個包拯,看他平日裏剛直不阿,不苟言笑,想不到還有這等有趣的一麵。”
    聽著百官的哈哈大笑之聲,耶律斜軫的臉當場就紅了起來,知道自己又被包拯給戲耍了。
    但又奈何他不得,隻能把一肚子的氣硬生生憋回去。
    “包大人,我知道你宋人能言善辯,然而耍嘴皮子是沒用的,包大人還是先破解了我大遼的三道謎題再說吧!”
    包拯聞言後,這才言歸正傳:“也罷,那就讓包拯來破解遼國所謂的謎題,看看究竟是不是小兒謎題。”
    “第一題,下聯是: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其實,這副對聯不是包拯對出來的,而是公孫策。
    作為一名後世穿越者,對對聯不是包拯所擅長的領域。
    然而,對公孫策來說,琴棋書畫對聯,乃是他最拿手的。
    才花了半天工夫,便想到了下聯。
    “什麽,還真對出來了?”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好工整啊!”
    “上聯以節氣出句,下聯同樣以時間為對,不但應景,且應情,好句,好句!”
    “人才!”呂夷簡忍不住給了包拯一個大大的讚美。
    “好!對得好!”趙楨也一拍桌案。
    一陣吵嚷過後,包拯目光看向耶律斜軫,“耶律將軍,下聯可滿意否?”
    耶律斜軫一臉的不甘心,可又不能不接受現實,道:“包大人此時高興,還為時尚早。本將軍知道,對聯難不倒宋人。”
    “是麽?”包拯鼻端發出一聲嗤笑,“請耶律將軍請出第二題,看我如何輕鬆破解。”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