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劉愛花告父

字數:6041   加入書籤

A+A-


    封建王朝,等級製度森嚴。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封建王朝是否穩固的核心。
    若是不遵循三綱五常,就標誌著禮崩樂壞,倒反天罡,家國不寧,社會動蕩。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故而,子不告父,民不告官,臣不告君,這是根植在每個人心中不可撼動的鐵則。
    無論天子對臣子做了什麽,父親對子女做了什麽,那都是合乎天理,合乎禮法。
    受這樣的思想枷鎖了幾千年,人人都是逆來順受,坦然接受了這些毫無人性的教條約束。
    然而,如今卻有人要狀告自己的親生父親,此乃大不孝。
    “天呐,竟然還有這種事兒!”
    “真是反了天了,逆子,逆子啊!”
    “真是不孝之子,就該把她碎屍萬段。”
    “我要是生了這麽一個逆子,早就一把捏死了。”
    “父親有再多不是,也不該狀告父親呀,養了這麽一個不孝女,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了。”
    “打死這個不孝女!”
    “……”
    劉愛花狀告父親,一時間引起了公憤。
    圍觀百姓言辭激烈,群情激憤,早已失去了理智,紛紛將手中的菜葉子和雞蛋朝著公堂上扔。
    遭受羞辱的劉愛花,卻默不作聲,默默承受著這些不公的待遇,似是早已習以為常。
    說實話,就連包拯心裏也一陣吃驚。
    林子大了,不乏奇形怪狀的鳥。
    國家大了,形形色色的人均有。
    作為前世的一名律師,包拯自然也沒少聽說過摯愛親人反目成仇,對簿公堂的。
    但和父親對簿公堂的,終歸少見,更何況還是在等級製度森嚴的大宋朝。
    引起公憤,也是情理之中。
    說白了,劉愛花不是在告父親,而是在挑戰整個封建禮教,挑戰三綱五常,倫理道德。
    試問,誰能接受得了。
    但作為一個後世穿越者,包拯從小接受的是文明教育,人人平等。
    官也好,民也好,父親也好,兒女也好,人人都有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權利,臣子不是奴隸,兒女和妻子更不是附屬品。
    哪怕是狀告親生父親母親,也未嚐不可。
    啪的一聲,包拯重重將驚堂木拍下,震懾住失去理智的旁觀百姓,製止他們繼續往公堂上扔東西羞辱劉愛花。
    “劉愛花,你狀告的劉天佑,可是你的親生父親?”包拯鄭重問道。
    “他是民女的親生父親!”劉愛花堅定的回應。
    “你的父親做了什麽,以至於你不辭艱辛,鐵了心要狀告於他,難道不知三綱五常,三從四德?”
    “民女知道!”
    劉愛花語氣堅定,眼神中閃爍出濃濃恨意。
    “可民女非告他不可。”
    “因為他根本不是人,是畜生。”
    “他謀財害命,殺了民女的丈夫,他的女婿!”
    說到這裏,又止不住潸然淚下。
    啊——?
    圍觀群眾又是一聲驚呼,沉默了片刻,但臉上的怒氣卻依舊未消。
    仿佛嶽父殺女婿也不是不可,但女兒告父親,就是不行。
    都沒聽劉愛花把話說完,現場又是一片混亂。
    “就算是當爹的再不是,也輪不到做兒女的來批判。”
    “這個不孝女,不當人子!”
    “兒女狀告父親,得先下油鍋。”
    “不錯,下油鍋!”
    “下油鍋!”
    “下油鍋!”
    “……”
    也不知是誰先挑的頭,百姓紛紛起哄.
    叫囂著要讓劉愛花下油鍋,根本不顧什麽是非黑白。
    包拯都驚呆了。
    封建禮教,當真害人不淺啊!
    不敢相信,原本淳樸的百姓,在遇到三綱五常的時候,竟會表現得如此激烈。
    一個個猶如中了邪,失去了理智和善良。
    在坐的官員,在站的胥吏,無不是如出一轍的表情和反應,似是覺得百姓的呼聲合情合理,理應讓劉愛花下油鍋才能天理昭彰!
    而包拯,仿佛才是那個不正常的另類。
    看著混亂的局麵,包拯一連拍了幾次驚堂木,才穩定住局勢。
    “大人!”
    就在這時,身旁的推官、判官也跟著開口:
    “禮法不可廢!”
    “自古民不告官,子不告父,這是鐵律,不可動搖。”
    “但凡民告官,子告父者,必先經三大考驗。”
    “什麽考驗?”包拯眉頭緊鎖。
    推官王拱辰道:“下油鍋,挨板子,滾板釘。三者若都挺過去了,方可受理。”
    什麽?
    聽到王拱辰的解釋,包拯目瞪口呆。
    這特麽哪是考驗,分明是草菅人命!
    說白了,不就是不讓告狀嗎?
    唉……
    百姓申冤為什麽就這麽難?
    每一樁明明都很簡單的案子,偏偏都要被各種阻撓。
    包拯原以為自己現在執掌開封府,足以為天下百姓沉冤昭雪。
    誰承想,有了權力後,還有封建禮教這道最可怕的牢籠控製著人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包拯將目光看向公孫策:“公孫先生有何高見?”
    公孫策聞言,站起身來,看了看門外的百姓,又看了看高處的推官和判官。
    沉吟片刻後,才艱難地從嘴裏擠出幾個字:
    “大人,民意不可違!”
    包拯更是呆若木雞。
    原以為公孫策飽讀詩書,能體察人情,同情劉愛花的遭遇。
    誰曾想,他也不過是封建禮教下的一個腐儒。
    可見,大宋朝的書生,才是深受儒學禮教荼毒最嚴重的人群。
    “下油鍋!”
    “下油鍋!”
    “下油鍋!”
    就在公孫策話音落下後,圍觀百姓再次叫囂起來。
    包拯再度拍響驚堂木,打斷百姓的呼聲。
    一直沉默的展昭,此時也忍不住站了出來,用質問的口吻道:
    “公孫先生,難道非要將劉愛花大刑加身,開封府才能替她伸冤不成?”
    展昭畢竟是江湖人,無拘無束,沒有太多儒教禮法的包袱束縛。
    看到展昭發聲,包拯心中不禁感到了那麽一點點的欣慰。
    唉……
    終於遇到一個正常人了。
    就聽公孫策解釋道:
    “展護衛,禮法如此,誰也不可悖逆。”
    “否則,禮崩樂壞,天下豈不是要大亂?”
    “除非劉愛花知難而退,主動撤訴,否則……難逃大刑!”
    展昭苦笑一聲,目光無力地詢問包拯的意思。
    包拯也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出自公孫策之口。
    目前的局麵,若不對劉愛花動刑,想替她伸冤,難了。
    甚至他這個開封府尹也要背上一個不忠不孝的罵名。
    可下油鍋、打板子、滾板釘這樣的酷刑,用在一個弱女子身上,她還能活命?
    現在他才終於明白,所有官府都不受理劉愛花的案子的原因。
    啪!
    包拯拍響驚堂木:
    “劉愛花,你方才也聽到了,非是本府不受理你的案子,而是你的案子有違綱常。”
    “本府不得不提醒你,你若要繼續告狀,須承受三大酷刑之苦,你可想清楚了。”
    “你現在若是知難而退,本府不追究你的罪責。”
    事到如今,包拯也隻能將她勸退,另外想其他辦法。
    “不,包大人,民女一定要告!”
    劉愛花語氣十分堅毅,哪怕知道要遭受三大酷刑,也沒有一點要退縮的意思。
    可見她對父親恨之入骨,有天大仇怨。
    “隻要包大人能為民女的丈夫伸冤,民女願受三大酷刑,雖九死而不悔。”
    【叮!案件觸發:替劉愛花伸冤!】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