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感天動地竇娥冤

字數:5219   加入書籤

A+A-


    包拯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詛咒"這個詞竟會從皇帝和宰相的口中說出。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居然要他前往楚州去解除所謂的詛咒,這實在荒謬至極。
    他不禁好奇,他們是從哪裏聽來的這些無稽之談,竟將一場旱災描述得如此玄乎。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自然明白旱澇災害是氣候變化所致。
    而古人對天文地理的了解有限,因此往往將無法解釋的現象歸咎於神鬼之力。
    “相爺,皇上。並非包拯我有意推卸責任,但詛咒之說確實荒謬至極。”
    他的話還未說完,便被呂夷簡打斷:“包大人,不論是否為詛咒,這個任務非你莫屬。”
    “若能求得甘霖,那將是莫大的功德,你就不要推辭了,這是皇上和老夫的一致決定。”
    聽罷,包拯無奈地苦笑。
    然而,看著呂夷簡和皇上那堅定的眼神,他意識到,自己已經別無選擇,這一趟是非去不可了。
    “既然皇上和宰相已經決定了,包拯自當盡力而為。”
    “隻是,如果求雨不成,還望皇上和宰相不要責怪於我。”
    包拯事先把醜話說在前麵,畢竟是皇上和呂夷簡逼自己去的。
    自己又不會求雨,到時候去了楚州,幹旱依舊持續的話,難保不會有人又落井下石。
    身在官場,危機四伏,無論任何事都要多長幾個心眼,小心謹慎,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否則,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趙楨聞言大喜,一拍桌子道:“包卿放心,能否求來甘霖,朕都不會怪你。包拯聽旨!”
    “臣接旨!”包拯趕忙跪下。
    “朕封你為欽差大臣、巡察使,巡察楚州災情。另賜尚方寶劍,見劍如見朕,凡事先斬後奏,不必通報於朕,可自行裁決。”
    包拯聽到這裏,都驚呆了,眼睛裏頓時泛起精光。
    不敢相信,皇上一下子給自己那麽大的權柄。
    這樣的恩寵也太大了,感覺有點承受不起啊!
    “謝皇上,臣定不負陛下重托!”包拯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掃了皇上的興,欣然領命。
    趙楨此時提醒道:“包卿可知尚方寶劍權柄之重。”
    “臣知道。”
    “唔,朕賜你尚方寶劍,便是絕對信任於你。萬不可濫用職權,凡事都要再三斟酌再行處置。”
    “朕若發現你濫用職權,不但要收回你的一切權柄,還要依法查辦。”
    “臣遵旨!”
    “今日天色已晚,愛卿回府後,便即刻收拾,明日一早便啟程。”
    “是!”
    包拯接過尚方寶劍,告退離去。
    回到開封府後,便將今日之事和展昭和公孫策說了一遍。
    兩人得知皇上封了他欽差大臣,巡察使,臉上都掛滿了笑容。
    至於“詛咒”之說,他們自然也不信,太荒謬了。
    次日一早,一切準備就緒。
    包拯坐上馬車,公孫策和展昭則是騎著高頭大馬。
    “出發!”
    一聲令下。
    隊伍浩浩蕩蕩出城,三口鍘刀隨行。
    而尚方寶劍則是由南俠展昭來保管。
    百姓看到是開封府包大人的隊伍,紛紛站在道路兩端。
    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但沒人知道,包拯是要去什麽地方。
    隻是看到三口鍘刀一起隨行,還以為是哪裏發生了重大冤案,要去鍘人呢!
    開封府對付一路快行,饑餐渴飲,夜住曉行。
    足足二十天後,方才抵達楚州。
    果然。
    一到楚州,仿佛就像是變了一片天地。
    赤地千裏,寸草不生,田地龜裂。
    地麵上光禿禿的,看不到一片綠色。
    流民更是成群結隊,一路哀嚎。
    大路上都能看到森森白骨,散發著陣陣惡臭,被無數的蒼蠅給圍繞起來。
    烈日炎炎,刺得人臉上火辣辣的疼,絲毫沒有半點要下雨的征兆。
    這哪裏還有點人間的樣子,分明就是煉獄。
    “唉……古代的百姓是真的慘啊!”包拯悠悠長歎。
    看著成群結隊逃難的災民,包拯停下隊伍前去詢問情況。
    “大嬸,朝廷不是一直都在發放賑災糧嗎?你們為何還要逃亡?”
    包拯詢問一名蓬頭垢麵,形容枯槁的老婆婆。
    “唉……”
    那老婦人發出一聲沉重的歎息,無力地說道:
    “楚州連續兩年遭受幹旱,田地裏顆粒無收,數萬災民陷入困境,朝廷發放的賑災糧食遠遠不夠。”
    另一名老者接口道:“起初,災民們勉強能喝上一碗稀粥,可吃慣了賑災糧食,便隻能以野菜和樹皮為食。”
    “誰能想到,連年幹旱,一滴雨水都不曾降落。”
    “現在啊,連樹木也全都枯死,樹皮都沒得吃。”
    “災民死的死,逃的逃,留下的大多是咱們這些無力行走的老弱病殘,隻能依靠觀音土勉強維生。”
    “可這觀音土吃了不消化,咱們這些人,也活不了幾天囉!”
    聽到災民的訴苦,大家的心裏都像是壓了一塊大石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就在這時,老頭又歎了口氣:“唉……這是詛咒呐!”
    聽到“詛咒”兩個字,幾人的心裏頓時咯噔一下。
    公孫策道:“老伯,旱災不過是自然之數,並非什麽詛咒。”
    老者一聽就激動起來:“誰說的,這明明就是詛咒,楚州上下誰不清楚。我啊,早就看出來了,你們一定是朝廷派來的官員吧!”
    公孫策點點頭:“嗯!這位是開封府尹包大人,如今是欽差大臣,奉命巡察楚州災情。”
    “欽差大臣?”十幾名災民一聽,眼睛頓時一亮,慌忙跪倒下去,乞求給他們一口吃的。
    包拯見狀,連忙讓四校尉和衙役將自己吃的糧食和水拿出來分一些給災民。
    分到糧食,災民哪裏還顧得上說話,紛紛哄搶,狼吞虎咽,飽飽的吃了一頓。
    看著災民都吃飽了之後,包拯才追問道:“老伯,你方才說楚州的旱災乃是詛咒,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老者吃飽喝足,有了力氣,這才繪聲繪色地耐心解釋。
    “這事兒還得從三年前的山陽縣說起。”
    “上陽縣城裏有一個年輕寡婦,與婆婆相依為命。”
    “後那婆婆又招贅了個姓張的漢子,不知怎麽就死了,被他兒子告到官府,說是那年輕寡婦毒殺的。”
    “那寡婦後來被問了斬。可行刑之前,卻高喊冤枉,發了三道怨咒。”
    幾人聽到這裏,都是一怔。
    包拯迫不及待道:“什麽怨咒?”
    “那寡婦說,她若係冤屈,第一刀過頭落,血濺三尺不落地,都要染在白練上。”
    “第二,要那六月伏天,天降三尺瑞雪,掩埋屍首不見光。”
    “這三,要楚州三年大旱不得雨,以表其冤情。”
    “果然,問斬後,每一樁都應驗了。”
    嘶……
    包拯聽完,哪裏還淡定得了。
    這不就是元朝四大家之一的關漢卿,所寫的雜劇《竇娥冤》?
    難不成,楚州的旱災,真是因為詛咒?
    太扯淡了。
    “老伯,不知這位寡婦叫什麽名字?”包拯再次確認道。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