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公主三難包拯

字數:5231   加入書籤

A+A-


    婚期轉眼即至。
    畢竟是和公主成親,包拯本不想大張旗鼓,可又恐拂了皇家的麵子,隻得大擺宴席,宴請文武百官。
    是日,文武百官上至宰輔,下至四品,無一不備厚禮前來恭賀。
    一個個臉上滿是羨慕嫉妒恨,包拯上輩子是磕頭碰了天,走了這樣的狗屎運。
    當初劉太後準備和宰輔呂夷簡聯姻,被公主拒絕。
    不想,公主反倒看上了包拯。
    這對朝臣來說,可不算是什麽好的信號。
    以包拯的鐵麵無情,以前便敢殺士大夫。
    現在成了駙馬爺,以後百官的日子可想而知了。
    當下。
    駙馬府禮炮齊鳴,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駙馬府上下,忙得不可開交。
    包拯親自到門口迎接文武百官,府邸大擺宴席。
    晌午時分,迎親隊伍浩浩蕩蕩前往皇宮,迎接新娘。
    “包拯,公主雖非哀家親生,卻猶如親生的一般,哀家就把公主交給你了,你可要好好待她。”
    “公主若是受了半點委屈,哀家不饒你。”
    “太後放心,臣一定會好好待公主的。”
    包拯連忙保證。
    趙楨也是囑托了一番:“包卿,從今天起,你便是朕的妹夫,希望你能再接再厲,為國分憂。”
    “臣定不負陛下重托!”包拯滿口答應。
    隨著一聲禮炮響起,公主被簇擁上花轎。
    包拯頭頂插花,騎著高頭大馬,迎接公主返回府邸,舉行拜堂儀式。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隨著司儀高喊,包拯和公主齊齊朝長嫂跪拜行禮。
    這方世界,不是純正的曆史。
    所以包拯的身世有些類似民間傳說。
    包拯出生之時,父親因夢見一頭猛虎朝他撲來,認為是不祥之兆,以為包拯乃妖孽。
    所以生下來就將他扔在了荒野中自生自滅。
    然而包拯乃文曲星君的元神下凡,天庭自然不會讓他死。
    當天正值暴雨,傳聞有雄鷹展翅,替他遮風擋雨,白虎庇佑在旁。
    包拯的大哥大嫂得知爹娘將弟弟給扔了後,便暗中將包拯撿了回來撫養。
    巧的是,當時包拯的大嫂也剛好臨盆,生下包勉,便對外稱生了雙胞胎,包拯得以長大。
    沒過幾年,包拯爹娘雙亡。
    大哥大嫂見包拯漸漸懂事,卻依舊叫他們爹娘,這才告知包拯真相。
    包拯感念大嫂的哺育和撫養之恩,稱為嫂娘,如母親一般敬重。
    雖然本尊被奪舍,但也繼承了本尊的記憶。
    包拯對這位長嫂自然也敬重有加。
    自己成親了,豈能沒有嫂娘的參與?
    “夫妻對拜!”
    “禮成!”
    包拯和公主雙雙拜了堂。
    “三兒,公主乃是金枝玉葉,你可要好好待她。”吳妙真笑盈盈地拉著包拯和公主的手道。
    “不用嫂娘叮囑,三兒會好好對公主的。”
    “那就好,那就好。”
    對吳妙真來說,公主能下嫁包家,那是包家祖墳冒青煙了,以後得把公主供著才行。
    隨即,包拯命丫鬟送公主回洞房,便又出來招呼文武百官。
    包拯也是喝了個酩酊,一直到天晚,賓客才紛紛散去。
    此時,月明如晝,星光點點,美不勝收。
    包拯邁開步伐,踉踉蹌蹌朝洞房而來。
    都已經和公主拜堂成親了,可公主長什麽樣子,他都不知道。
    心裏自然也好奇!
    洞房花燭夜,人生快事。
    更何況還是金枝玉葉的公主,一定美爆了。
    “公主,我來了!”
    包拯跌跌撞撞來到洞房門口,隻見房門外放著一張桌子,上麵擺放著文房四寶,以及三個杯。
    一個是金杯,一個是銀杯,一個是瓷杯。
    包拯不明其意,也沒理會,正要推門進去,卻被兩邊丫鬟給攔住。
    “駙馬爺留步!”
    “放肆!”包拯不由嗔怒。
    “駙馬爺息怒,我們是奉了公主之命。”
    “公主有言,駙馬今夜若是想要入洞房,須過了三道難關。”
    包拯心中一詫,很是無語。
    果然,公主不是那麽好娶的。
    不知她在出什麽幺蛾子。
    “什麽難關?”
    “駙馬爺別擔心,不過是三道題,盡在這執箋上。”
    隨即將三張花箋遞給包拯。
    丫鬟道:“三試俱中,方可進房。”
    包拯哭笑不得,這不是誠心為難人,想給他下馬威麽?
    看來,公主是想用這種方式來樹立威信,以後想要當家做主,做個妻管嚴。
    明白這點,包拯便指著院裏的桌子問道:“三個杯又是什麽意思?”
    丫鬟解釋,金杯裏盛的是美酒,銀杯裏盛的是茶,瓷杯裏盛的是白水。
    三題俱答對,金杯內美酒三杯,請入洞房。
    答對兩道,賜銀杯內清茶解渴,來日再試。
    隻對一道,瓷杯內淡水一杯,罰在外廂讀書三個月。
    一對沒答上,一年不得入洞房。
    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玩得也太絕了吧?
    眼前的場景,包拯有種似曾相識之感,但一時間卻又想不起來在哪本書上看過。
    大宋文人,最喜歡的就是詩詞歌賦,文字遊戲。
    果然,打開第一張花箋,上麵是一首絕句,要猜四個古人名。
    【強爺勝祖有施為,鑿壁偷光夜讀書】
    【縫線途中常憶母,老翁終日倚門閭】
    包拯雖不擅長詩詞歌賦,但文字猜謎的遊戲倒也難不倒他。
    略一思索,便有了答案。
    隨即磨了墨,寫下四個人名——孫權、孔明、子思、太公望。
    將花箋遞給丫鬟。
    丫鬟開門進去片刻,又返回來:“恭喜駙馬答對一題。”
    包拯此時已拆開第二道題,是個上聯。
    【閉門推出窗前月】
    看似簡單,卻出得極妙,包拯思索了半天都沒下聯。
    對了幾句,總覺差了些,若給公主看,反倒讓公主笑話。
    他左思右想,在院子裏圍著池塘來回踱步,始終想不出下簾。
    就在這時,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院子裏一棵棗樹隨風搖曳,成熟的棗子撲通一聲落在了池塘裏。
    激起的水花恰巧濺在包拯臉上。
    包拯目光看向水麵,水麵頓時泛起陣陣漣漪。
    水底天空的倒影宛如被刺破。
    “嘿嘿,有了。”
    包拯靈機一動,旋即想到了下聯。
    連忙回轉過身,拿起筆,蘸了墨,在花箋上寫下:
    【落棗刺破水底天】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