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召喚嶽飛

字數:4466   加入書籤

A+A-


    大宋!
    半個月後。
    大宋使臣從遼國返回,遼國承諾不參與宋夏之爭,隔岸觀火。
    大遼也不傻,知道李元昊並非久居人下的雄主。
    若是讓黨項族崛起,必然會將矛頭指向大遼。
    而大宋不同,上到君主,下至臣民,都崇尚和平,絕不會主動冒犯大遼。
    蕭太後還愚蠢不到在這個時候去幫助李元昊來對付大宋。
    有了大遼的包拯,大宋這邊才算徹底放心。
    隨即籌備了五十萬石糧草,撥款三百萬兩白銀作為軍費。
    與此同時,包拯還特地籠絡了一批江湖高手。
    如丁兆蘭、丁兆惠。
    又通過係統,召喚了嶽飛、林衝、魯智深、武鬆等一批精英。
    其實,包拯都沒想到,係統不但能召喚後世之人,還能召喚水滸中的虛構人物。
    尤其是召喚到嶽元帥,這無疑給了包拯極大的鼓舞。
    要不是功德點已經消耗完,他非得將嶽飛的整個背嵬軍都召喚出來。
    在係統加持下,很快,包拯召喚的人物均相繼現身。
    “林衝參見包大人。”
    林衝身穿鎧甲,手持銀槍,威風凜凜。
    雖然林衝頭腦簡單,但論戰力,算得上水滸中的馬軍天花板人物了。
    “魯達、武鬆,見過包大人,聽聞包大人即將發兵攻打李元昊,我等特來助陣。”
    魯達身穿僧袍,手持一柄六十斤的禪杖,身材雄壯,宛如一頭肥牛。
    武鬆長發披肩,手裏拿著兩把戒刀,威風凜凜。
    “嶽飛參見包大人,聽聞包大人想攻打夏州,小人特來相投。”
    隻見嶽飛手裏同樣是一柄銀槍,卻隻有二十出頭的年紀,顯然,包拯召喚來的,是還沒有參軍的嶽飛。
    雖然有些小失望,但嶽飛的才華和武藝包拯絕對相信。
    隻要給他機會,嶽飛一定能嶄露頭角,大殺四方。
    “諸位快快請起,各位能在國家危難之際投靠本府,足見愛國之心。”
    眾人均站起身來,見包拯對他們如此器重,無不歡悅。
    所謂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包拯這次所召喚的幾人,無一不是想要建功立業之人。
    隻是在他們的位麵,朝廷腐敗,沒有機會讓他們大展拳腳。
    既然現在成了他的部屬,包拯自然不會再讓悲劇重演。
    隨即,包拯將嶽飛、林衝、魯智深和武鬆,以及丁兆蘭、丁兆惠等,均授予相應官職,每人率領三千兵馬。
    公孫策和展昭都懵了。
    除了丁兆蘭丁兆惠外,其餘來投靠的幾人,他們聞所未聞。
    剛剛來投靠,包大人便委以重任,讓他們帶兵作戰,未免太草率了些。
    但他們知道包拯目光如炬,慧眼識人,既然這麽安排,說明幾人一定不是等閑之輩,也不便多言。
    有了幾人的加入,包拯心中的把握又多了幾分。
    隨即挑選了良辰吉日,親自挑選三十萬精兵,於慶曆元年二月發兵。
    三十萬大軍分三路進發,浩浩蕩蕩。
    這是大宋開國以來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出征,旨在徹底踏平西夏。
    西夏方麵,得知大宋出兵三十萬,一時間朝野震動,大感意外。
    大宋此舉出乎了黨項人的預料之外。
    大宋竟然選擇主動出擊,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這不符合大宋以往的性格啊!
    不過得知統帥乃是包拯,李元昊就笑了。
    畢竟,在他眼裏,包拯固然有青天美譽,可終究隻是一介書生罷了。
    大宋讓文人帶兵作戰,那不是自尋死路麽?
    讓李元昊尤為鬱悶的是,自己都沒主動攻打,大宋反倒先發製人。
    看樣子大宋的翅膀是硬了,他哪裏能咽得下這口氣。
    “大王萬不可輕敵!”相國兼中書令馬元出列勸李元昊。
    李元昊不以為然地輕笑一聲:“一介文儒,有何可懼,大宋軍隊不過是紙老虎罷了!”
    馬元搖了搖頭:“大王,包拯看似一介文儒,卻非尋常書生可比,素來胸懷大誌,更兼頭腦聰慧,有大宋第一聰明人的稱號。”
    “況且,自從大宋皇帝任用範仲淹和包拯以來,便開始推行變法,訓練士卒,大宋軍隊已今非昔比。”
    “更兼包拯座下展昭和丁月華,武功蓋世。”
    “據說,包拯出征之前,還召集了不少江湖豪傑一同出征,大王萬不可大意啊!”
    朝中上下馬元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各部首領均麵帶不悅。
    拓跋延回憤憤道:“相國大人,莫非心裏尚懷念大宋。”
    馬元原本是大宋落榜的書生,因不滿朝廷的科舉,一氣之下便投靠了黨項。
    李元昊見馬元有大才,遂重用於他。
    馬元也不負李元昊的期望,幫助李元昊整合黨項各部,嚴重侵犯了各大酋長的利益,所以遭來黨項各部族長的嫉恨。
    麵對各族長的誹謗,馬元不知該怎麽反駁,將目光看向李元昊。
    李元昊對馬元倒是信任有加,大夏能有今日的強盛,馬元可謂是功不可沒。
    大夏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李元昊更離不開這個智囊出謀劃策,他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於是道:“相國對大夏忠心耿耿,誰敢懷疑相國,就是和本王作對。”
    各大族長聞言,全都沉默了,不敢再做聲。
    李元昊道:“相國,包拯率兵三十萬進攻大夏,揚言要活捉本王,相國有何良策應對。”
    馬元目光轉動,沉吟道:“大王,宋軍雖聲勢浩大,然遠道而來,士兵必然疲憊。”
    “我軍的優勢乃騎兵,宜速戰速決,不予他喘息之機,必能大敗宋軍。”
    作為漢人的馬元,自然清楚大宋的強項和弱點。
    大宋的優勢乃是糧草充足,兵多將廣。
    而黨項雖然全民皆兵,可終究地域狹小,人口不足。
    能征集的士兵不到二十萬人。
    上上之策就是利用西夏騎兵的靈活性和機動性,速戰速決,打大宋一個措手不及,決不能和大宋打消耗戰。
    黨項的經濟實力不允許。
    李元昊聽完馬元的分析,深以為然,目光掃視各大族長:“各位族長,誰敢為前部打頭陣!”
    “昊王,臣願為前部,去會會宋軍。”野利遇乞站出來,鏗然回應。
    李元昊點頭:“好,本王給你三萬精銳!”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