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打勝了,的確可以為所欲為
字數:4828 加入書籤
西夏。
都城,興慶府。
李元昊率領著僅剩的三萬兵馬逃回都城,心中苦悶不已。
直到現在,他都還無法接受自己兵敗的事實。
他不明白,自己為何會敗在弱不禁風的大宋手裏,敗在包拯這個書生手裏。
奇恥大辱。
此次交兵,西夏折損將近二十萬兵力、五萬多匹寶馬。
這樣的損失,對黨項部落來說,無疑是巨大而深重的。
李元昊心裏雖然有萬般的不甘,可也知道,要是繼續打下去的話,迎接大夏的將是亡國滅種。
放在他麵前的似乎隻剩下了一條路——求和。
待到大夏元氣恢複之後,再報仇雪恨。
隨即,連忙派人將佯攻延州的野利旺榮部召回,準備和大宋請和。
野利旺榮得知夏王兵敗,急忙撤軍。
不料剛剛撤兵,李士彬一聲令下,五萬大軍齊出追擊。
野利旺榮又折損的數千人馬,不敢戀戰,敗逃回西夏。
包拯返回延州,重賞李士彬父子和林衝。
他知道,大宋反攻西夏的時機來了。
於是讓韓琦依舊把守渭州,將嶽家軍,狄家軍,藍家軍,魯家軍、武家軍等全都調回延州,準備沿大路進攻西平府。
因為包拯知道,西夏遊牧民族,原本就是一個好戰的國度。
隻有趁他病的時候,要了他命,才能永絕遺患。
否則,等他們恢複了元氣之後,必定又會興風作浪,侵犯邊境,威脅大宋。
隨即集結二十萬兵力,狄青和藍玉為前部先鋒,嶽飛、魯智深和武鬆為後援。
“大人——”
就在這時,公孫策卻站出來,似有所慮。
“學生知道大人痛恨黨項人,然則如今西夏已經戰敗,無力再發動侵略。”
“學生以為,李元昊此番必會罷兵言和。”
“何不趁此機會,與西夏講和。”
“大人若是興兵,乃無義之兵,師出無名。”
聽著公孫策這番迂腐之見,包拯輕笑道:“西夏自古便是我中原王朝的領土,本府興兵討伐,收回土地,名正言順,何謂之無名?”
公孫策道:“話雖如此,然而,西夏國內尚有三十萬兵馬。大人若是主動進攻,黨項人必然拚死抵抗,優勢不在我,勝負難料。”
“更何況,大人剛大敗李元昊,功高蓋世,學生擔心的是,朝中大臣在陛下麵前進讒言,詆毀大人擁兵自重。”
“大宋曆代君王,對出征在外的將領本就心存戒心,即便是當今皇上再寵幸大人。”
“可一旦大人的權勢危及皇權,皇上能不防備大人麽?”
“學生還望大人三思而行。”
“即便要攻打西夏,也須向朝廷稟報,看看皇上的意思。”
聽到這裏,包拯陷入短暫的沉默。
他豈能不知道公孫策所顧慮的這些。
可要是向朝廷稟報的話,以大宋朝臣的尿性,肯定會極力主張求和,絕不會允許他興兵攻打西夏。
這才是包拯不請示朝廷的原因。
因為一旦請示朝廷,結果隻有一個,那就是和西夏握手言和,他班師回朝,沒有其它可能性。
不過公孫策所說,也不是全無道理。
畢竟自己穿越的是沒有野心,隻想躲在家裏苟安的宋朝。
這或許就是包拯最無奈的地方了。
就在這時,忽聽軍校來報:“大人,李元昊遣使求和。”
包拯略作思索,也想看看李元昊是什麽態度,開什麽樣的條件。
於是叫請使者。
很快,西夏使者來到。
雖然也剃了頭,可包拯一眼就看出他乃是漢人,眉頭不由微微皺起。
“大夏中書令馬元,見過包大人!”
“你就是馬元?”包拯吃驚不小,想不到來人居然會是西夏的相國。
“正是!”馬元不卑不亢。
包拯哂笑一聲:“馬相國賣國求榮,可謂是春風得意啊!”
馬元心知包拯這是在諷刺他是賣國賊,卻是一臉的不在乎,嘴角勾起一絲輕笑:
“包大人此話差矣。”
“聖人雲,君不正,則臣投他國。”
“賢臣擇主而事!”
“是大宋先拋棄的我,而非我拋棄的大宋。”
包拯道:“不錯,本府承認你確實有過人之才,大宋未能通過科舉選拔你入朝為官,令人歎息。然而,這難道就是你賣國投敵的理由麽?”
馬元笑道:“既然大宋不識人才,在下擇主而事,有何不可?在下如今歸為大夏相國,足見在下的選擇是明智之舉。倘若繼續留在大宋,我現在隻怕還在忙於科考吧!”
包拯聞言,反倒無言以對。
思索了良久才道:“大宋地大物博,人口廣袤,學子更是層出不窮,難免有兼顧不到之人。”
“你投靠李元昊,雖得意一時,然而如今本府已集結兵力,準備蕩平西夏。”
“西夏若滅,閣下又該何去何從?”
馬元聽後,哈哈大笑了幾聲:“不錯,大夏是吃了敗仗,我也承認,包大人的確是曠世奇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大夏如今尚有三十萬兵力,足以防禦,包大人若是率兵攻打,不知又有多少把握能蕩平大夏。”
“更何況,大宋乃是文臣當政,相互之間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排除異己。”
“大宋曆代君主對武將又保持高度的警惕和猜疑。”
“包大人如今功高震主,難道當真一點都不擔心遭到天子的猜疑麽?”
包拯現在終於明白為何李元昊要派馬元來做這個使者了。
果然還是宋人最了解大宋的弱點。
略加思索後,包拯回說道:“本府的前程,就不勞你操心了!你還是擔心西夏的命運和自己吧!”
馬元道:“我隻是據實而言,為包大人的將來考慮。”
“當然,這也關係到大宋和大夏的兩國的將來,我不能不提!”
“是戰是和,還請包大人斟酌而行。”
包拯笑道:“李元昊大敗而歸,折損二十萬精銳,是戰是和,如今已由不得李元昊,而在本府。”
包拯說得斬釘截鐵,身上那股威嚴和氣勢無論如何也掩藏不住。
沒辦法,打勝仗,的確可以為所欲為,就是這麽囂張。
馬元一頓:“不錯,大夏的確是吃了敗仗,可大軍主力尚存,包大人若一意孤行,率兵攻打,未必能討到便宜。”
“然而若是和……”
“一可避免朝廷的猜疑。”
“二來,我家大王願取消帝號,降為國主,向大宋俯首稱臣,永不再反。”
“同時,大夏願獻一萬匹寶馬與大宋,兩國互不侵犯,重開榷場,互通有無。”
“如此,則兩國百姓可免受戰亂之苦。”
“不知包大人以為如何?”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