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大宋要不要變

字數:4271   加入書籤

A+A-


    包拯該說的都說了,要是太後一點也聽不進去的話,他沒轍。
    無論助力有多大,也改變不了他變法的決心。
    李太後其實並無劉太後那般的政治遠見。
    倒不是單純的因為她接觸朝堂的時間少,而是性格使然。
    之所以她一心堅守太祖法製,自然也是因為她隻能看到崇文抑武的國策,能讓君主將兵權牢牢掌控在手中。
    至於外敵,她沒想那麽多。
    因為大宋曾經打敗過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之間便能和平共處。
    在她眼裏,大宋能維持今日的局麵就很好。
    至於未來的大宋變成什麽樣子,會不會亡國,那是後世子孫該考慮的事情。
    不過,聽到包拯方才苦口婆心的分析後,她的神色也出現了波動。
    隻覺後背有一股冷風吹過一般,涼颼颼的,心中湧出一股隱隱的不安。
    “唉……”她長歎口氣,“哀家不懂什麽國事,哀家想看到的隻是大宋江山穩固,天下太平。”
    包拯心中暗暗冷笑一聲,麵色越發嚴肅鄭重,意味深長地道:“太後,大宋三冗問題嚴重,軍隊缺乏戰鬥力,這樣的大宋,試問又如何穩固太平!”
    “包拯推行變法,整頓朝綱,不就是為了大宋的長治久安,為了天下太平麽?”
    “無論太後反對與否,包拯變法的決心不會動搖。”
    “倘若太後疑臣有異心,大可隨時砍了臣的這顆腦袋,包拯身為宋人,實在不想成為亡國奴,眼睜睜看著大宋覆滅。”
    太後聽到這裏,花容失色,吃驚不小。
    “包卿何出此言,哀家從未懷疑過你對大宋的忠貞和用心,包卿莫要如此。”
    “也罷!”
    瞧著包拯那斬釘截鐵的樣子,她不禁一聲長歎。
    “國家大事,非哀家一介女流所能幹涉,你們看著辦吧,但願是哀家杞人憂天。”
    包拯抱了抱拳:“多謝太後的信任。”
    “哀家乏了,就不叨擾包卿了。”
    “包拯恭送太後!”
    包拯一直將太後送出門外,方才回房。
    公主卻早已在房裏等候。
    “太後和駙馬說了些什麽。”
    包拯幽幽道:“公主何必明知故問,除了詢問變法之事,還能是什麽。”
    “如此說來,太後也不讚同駙馬變法?”
    “嗯!”包拯點點頭,“太後反對,不過是預料之中的事。”
    公主略作沉吟,美眸認真地盯著包拯:“駙馬當真決意要推翻太祖定下的國策嗎?”
    “當然,公主難道還不明白包拯的脾氣麽?”
    “我若決定的事,就沒有更待的道理。”
    公主也不禁悵然:“我當然知道駙馬的脾氣,也明白駙馬的用心良苦,然而此事與其他事不同,此乃一條不歸路。”
    “動搖太祖定下的國策,這意味著駙馬今後成為眾矢之的,和整個士大夫集團割裂,今後的道路恐怕會更加荊棘叢生。”
    包拯坦然一笑:“變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充滿著鮮血。隻要公主能支持我,我就沒什麽可後悔的了。”
    對包拯而言,公主不隻是他心靈的港灣,更是他政治上的一棵大樹。
    哪怕公主不得參政,但身份擺在那裏,足以作為包拯最後的退路。
    倘若變法失敗,他也不至於丟了命。
    公主嫣然一笑,忽然將身子依靠過來:“駙馬說的哪裏話,你是皇兄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更是我的丈夫,你為了我趙家天下,鞠躬盡瘁,身為妻子,我若都不支持你,還有誰能支持你?”
    包拯心裏聽得一陣暖洋洋的:“有公主這話,包拯便可放手去做了!”
    “嗯!”公主點點頭,“無論前方的道路如何坎坷,本宮都與你風雨同路。”
    包拯將她摟得更緊了,她的溫柔,足以讓包拯的心融化。
    “今生能娶到公主,是包拯前世修來的福分。”
    公主笑得更加燦爛,如同三月裏的桃花一般嫵媚動人。
    包拯在她白嫩的臉蛋上輕吻一口。
    兩人溫存的同時,禦書房裏的趙禎,依舊在沉思著,顯然還沒有做最後的決斷。
    畢竟他也有他的顧慮。
    士大夫集團的勢力太大,遍布整個朝野之中,樹大根深,想要動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旦聖旨下達,無法想象,士大夫會掀起多大的波瀾來。
    他擔心的是,變法根本無法推行下去便半途而廢,甚至引發大宋激烈的黨爭。
    那麽大宋必然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所以,他怎能不慎重考慮。
    “亞父,速宣範仲淹到禦書房覲見。”
    範仲淹是首輔大臣,他如果不主張變法的話,那變法就隻能作罷了。
    包拯雖然有大才,可行事通常都激進,作為一國之君的趙禎,也害怕國家被包拯給帶偏了。
    半個時辰後。
    範仲淹行色匆匆及來到禦書房。
    禮畢。
    範仲淹明知故問道:“陛下深夜傳召老臣,不知有何要事。”
    趙禎道:“自然是為了變法之事,文臣士大夫反對的聲浪日趨漸濃,而包拯又斬釘截鐵,執意更改崇文抑武的祖製,朕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
    “愛卿乃當朝首輔,行事素來穩健,朕想聽聽你的意思。”
    範仲淹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反問皇上的意思。
    雖然,範仲淹此時心裏也已經有所動容,可他尚不知皇上的意思。
    倘若皇上沒有堅定變法的決心和勇氣,那麽還不如不變。
    趙禎道:“包卿頗有政治遠見,朕倒是願意相信他,奈何反對的聲音太過激烈,朕心裏難免擔憂,一旦推翻崇文抑武的國策,必然引發黨爭,那就得不償失了。”
    聽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範仲淹心裏也有了計較:
    “陛下,崇文抑武的國策已延續數十年,士大夫集團盤根錯節,推行變法必定艱難重重。”
    “其實,老臣一直對變革軍權耿耿於懷。”
    “然則,老臣幾次找包大人商議後,方知包大人的高瞻遠矚,故老臣心裏也不免動搖。”
    “誠如包大人所言,大宋已經到了危如累卵的時候,非變不可。”
    “變,有一線希望,不變,就隻能坐以待斃,必然走向覆滅的道路。”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