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嶽飛、狄青論兵法

字數:4852   加入書籤

A+A-


    聽到包拯的質問聲,朝堂之上陷入了短暫的安靜之中。
    群臣的目光似是都集中在了晏殊這位樞密使的身上,心裏都隱隱有些擔憂。
    畢竟在場的士大夫都清楚,雖然大宋是文人掌控兵權,可真正懂兵事的太少太少。
    包拯的問題,不可謂不刁鑽啊!
    要是晏樞密回答不上,變法的道路他們將難以在抵擋。
    隻見晏殊不悅地冷哼一聲:“老夫經史子集無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豈能不知排兵布陣?”
    見晏殊已經入彀,包拯暗暗得意一笑:“那包拯再問相爺,倘若遼國率兵二十萬南下,大宋若是據險而守,需要多少兵力,可抵擋遼國進攻。”
    晏殊麵色微微一沉,有些犯難,顯然是被難住了。
    行軍打仗,的確不是他所擅長的東西。
    包拯偏偏要考他這個問題,目的不言而喻了。
    “哼!行軍打仗,需酌情而定,豈能一概而論。”晏殊籠統地回應了一句,試圖敷衍過去。
    可皇上和群臣都不是傻子,聽到他這麽含糊的回答,就明白,就足以證明他不懂軍事。
    晏殊餘光瞥了一眼皇上和群臣,趕忙解釋道:“更何況,老夫的職責乃是調兵和負責糧草,具體行軍打仗,乃是武官的職責。”
    他要是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更是徹底讓他處於被動地位。
    包拯嗬嗬一笑:“相爺身為樞密使,大宋最高軍事長官,執掌兵權,如今卻又說行軍打仗是武官的事,難道不覺荒謬至極嗎?”
    “一個國家的軍事長官,不知兵法,不懂調兵遣將,試問如何打勝仗?”
    晏殊無言以對,滿臉羞紅,趕忙說道:“陛下,包拯這是在強詞奪理。”
    包拯沒有解釋,繼續道:“陛下,臣請宣嶽飛、狄青進殿。”
    趙禎道:“確是為何?”
    包拯道:“臣想讓他們當麵為滿朝公卿看看,何為用兵之道。”
    趙禎猶豫片刻後,點點頭。
    “宣嶽飛、狄青和藍玉進殿!”殿頭官一聲高喊,聲音從垂拱殿一直蔓延開去。
    早已在宮門外等候的嶽飛、狄青和藍玉三人,懷揣著激動的心情進入大殿。
    “臣嶽飛、狄青、藍玉,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一次上朝,三人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三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三人起身,退到一旁。
    包拯喚道:“嶽飛!”
    “末將在!”嶽飛出列。
    “本府問你,倘若遼國率二十萬兵馬南下,大宋若是據險而守,需要多少兵力?”
    嶽飛從小便拜入周同門下,勤練武藝,熟讀兵法,自然是深諳用兵之道。
    他略作沉吟,才緩緩開口:“回包大人,末將以為,若是據險而守的話,以大宋禁軍的戰鬥力,十萬兵馬,足以抵擋進攻。”
    百官都驚呆了,很難相信,這話是從一個低級武官的嘴裏說出來的,實在有些大言不慚了。
    麵對遼國的二十萬大軍,他竟敢揚言隻用十萬兵馬,太天方夜譚了,也不怕說大話閃了舌頭。
    “這不可能!”
    “十萬兵馬如何抵擋遼國二十萬人,簡直是癡人說夢。”
    “哼哼,一個小小的五品武官,竟敢大言不慚。”
    “……”
    群臣紛紛出聲譏諷,醜陋的嘴臉一覽無遺。
    哪怕大宋常年被契丹人欺淩,可文臣骨子裏就瞧不起武將,更何況還是嶽飛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兵。
    嶽飛畢竟官卑職小,不敢和士大夫集團理論。
    包拯怒罵道:“爾等無能,不代表別人也不能!”
    百官默然。
    包拯又問狄青,道:“若你用兵,需多少人馬可固收城池?”
    狄青桀驁一笑:“包大人,何須固守,我泱泱大宋,軍中將士,沒有孬種。”
    “若讓末將調練兵馬,隻需八萬騎兵,便可殺契丹人一個片甲不留!”
    “兵法雲,進攻才是最好的防禦。”
    趙禎瞧著狄青的豪情壯誌,眼睛頓時透亮,這話竟然是從一個小兵嘴裏說出來的。
    他更不敢相信,大宋的男兒如此鐵骨錚錚,看來當真是文人誤國啊!
    就連包拯也詫異不已,不愧是大宋之戰神。
    然而,此時的朝臣早已一片嘩然,呆若木雞。
    就在這時,藍玉卻主動站了出來,拱手道:“若是末將統兵,五萬騎兵則可!”
    群臣更是一片嘲弄之聲,感覺這些個武將,當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什麽牛逼都敢吹。
    唯有包拯心裏清楚,他們都沒有吹牛逼,而是實力所在。
    隻要給他們機會,他們就能給你創造奇跡。
    趙禎眼睛更是透亮,熱血澎湃,內心收到極大的鼓舞,感覺大宋又行了。
    他從不敢想象,麵對強大的遼國,大宋以少勝多。
    哪怕是傾盡全國之力,隻要能不敗,便是最佳結局。
    可在這三位小將的眼裏,似乎大遼反而弱不禁風,如同螻蟻一樣,任由大宋拿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不可思議了!
    委實難以令人置信。
    “三位愛卿未免言過其實了!”趙禎用平和的口吻道。
    藍玉道:“陛下,非是末將大言不慚,行軍打仗,並非倚仗兵力之多寡,而在於將領的調兵遣將,隻要善於把握時機,就沒有打不贏的仗!”
    “北方遊牧民族,空有匹夫之勇,能有多少謀略?”
    作為大明的開國元勳,論功勞,藍玉不如徐達和常遇春。
    但論誰勇猛,包拯更喜歡藍玉多一些,這貨打仗是真不怕死。
    他擅長的就是給士兵洗腦,調練出來的士兵,全都悍不畏死。
    把他比作霍去病,毫不為過。
    趙禎心中亢奮不已,目光瞥了一眼包拯,心說這包拯提拔的將士,果然就是非同一般呐!
    大宋有這樣的悍將,的確沒必要害怕契丹了。
    晏殊眼看朝堂的氣氛已大為不對,趕忙出聲道:“陛下,三位將軍立功心切,故有意誇大其詞,遼人豈是那麽好對付。”
    “文人掌兵,乃太祖定下的國策,乃大宋穩固的根本。”
    “若是武將統兵,稍有異心,則國家岌岌可危,陛下萬萬不可被包拯所蠱惑啊!”
    包拯笑道:“無論文臣統兵還是武將統兵,均有謀反的風險,從古至今,這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這需要君主有知人善任的英明睿智,若武將忠君愛國,何來謀反之說?”
    這話倒是說到趙禎心坎裏去了。
    想想也是啊!
    文臣統兵,也不一定就不會謀反。
    而且文臣飽讀詩書,通曉曆史興替,深諳政治權謀,比武將更難對付。
    掌兵權的士大夫若再通曉軍事兵法,一旦心存異誌,會更加危險。
    所以,知人善任,才是根本所在,而非由誰統兵的問題。
    “包卿之言有理!”趙禎麵帶笑容,似乎已作出某種決定。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