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幽雲爭鋒,誰主沉浮1)

字數:4602   加入書籤

A+A-


    河間府。
    傍晚時分,大軍凱旋歸來。
    見包拯已經蘇醒,三軍將士懸著的才落定下來。
    “參見相爺!”
    眾將臉上滿是勝利的喜悅,雖然包拯的突然昏迷,讓三軍失去方向,錯失攻打幽雲的良機。
    但這次全殲耶律斜軫十萬大軍,消滅遼國救援兵馬六萬餘人。
    算得上是鮮有的大捷,足以彪炳史冊。
    遼國這次興兵南下,零零總總損失兵馬二十六萬餘人,元氣大傷。
    短時間內,無法再恢複元氣,組織有效兵力南下攻宋。
    “眾位將軍快快請起!”包拯嘴角也勾起勝利的喜悅。
    不管怎麽說,終究是勝了,而且是大獲全勝。
    放眼當今世界,也就遼國能承受得了這樣的慘敗。
    短短幾天,損失二十多萬兵馬,代價太沉重。
    換做其他國家,早就分崩離析了。
    “此次大敗遼兵,全賴主衛將士效命,各位功不可沒,本府即刻上表朝廷,為各位將軍請功。”
    “多謝大人!”眾將異口同聲。
    就聽藍玉忽然歎氣道:“可惜錯過了良機,若非相爺突然暈倒,此刻末將早已攻下任丘。不過,遼國元氣大傷,隻要相爺一聲令下,藍玉願領五萬兵馬,七天內,拿下任丘。”
    包拯道:“並非本府不相信藍將軍的能力,如今宋遼局勢轉變,遼國已無力再進攻,大宋是否要攻打幽雲十六州,需經得朝廷同意方可!”
    眾將軍點點頭。
    唯獨藍玉和嶽飛有些不以為然。
    藍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等朝廷同意,豈不白白錯失良機。”
    嶽飛也跟著道:“藍將軍說得不錯,相爺,收複幽雲十六州一直是曆代先皇的願望,如今遼國大敗,我軍氣勢高昂。”
    “以我軍今日之戰力,若趁此機會攻打,一鼓作氣,無需半年,便可收複幽雲十六州!”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錯過此次戰機,等到遼國恢複元氣,大宋再想收複幽雲,誠為難矣!”
    瞧著藍玉和嶽飛急切的樣子,包拯歎了口氣:“本府何嚐不想收複幽雲十六州,可朝廷懦弱,士大夫苟且成風,一味尋求苟安。”
    “包拯若是不申報朝廷,便主動出兵,難免不讓陛下猜疑。”
    “前方攻打西夏,朝廷對本府便多有非議。”
    “如今若再違背朝廷之意,就算陛下再信任包拯,士大夫也容不下包拯!”
    眾將何嚐不明白這些,一時間心裏都升起一股無力感來。
    其實,不僅隻是嶽飛和藍玉,但凡是有點血性的將領,都不想錯過這次收複幽雲十六州的機會。
    奈何大宋朝廷軟弱,皇上和士大夫對武將均有頗多猜忌和防範。
    沒辦法,五代十國的戰亂,武將篡權,政權的頻繁更替,一直是大宋君主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哪怕在包拯的極力推動下,皇上重新任用武將,恢複武將的兵權。
    可這並不代表皇上對武將就沒有了戒備。
    包拯道:“諸位將軍,是否要攻打遼國,都得聽朝廷的,本府做不了這個主,否則,就是擁兵自重。就算是收複了幽雲十六州,朝廷今後也無法再容下你我,你們可明白?”
    眾將默然不語。
    藍玉卻表現得格外失望,在這樣的朝廷下當將軍,真特麽憋屈,簡直是有力無處使。
    當下,包拯寫了三份奏折。
    一份匯報戰況,一份為三軍將士請功,一份則是分析宋遼局勢,表明收複幽雲十六州的決心。
    “戴宗,急速將奏折送往中書省,本府靜候你的佳音!”
    “是!”
    戴宗接過奏折,踹進胸口,出了門,在腳上綁了四個甲馬,作起神行法。
    整個人就像是離弦之箭,半走半飛,速度比寶馬還要迅速。
    僅一天一夜,便抵達汴梁,親自將奏折送在範仲淹手裏。
    範仲淹看完奏折,激動得雙手都顫抖了起來,一刻都沒有耽擱,連夜進宮來見皇上。
    趙禎問道:“愛卿深夜求見,有何大事?”
    範仲淹激動道:“陛下,喜訊,喜訊呐,前線大捷,遼國大敗,包拯消滅遼兵二十六萬餘人,此乃包大人親筆手書,陛下請看!”
    什麽?
    殲敵二十六萬?
    這怎麽可能?
    作為君主的趙禎,也被這個數字驚呆了,瞪大了雙眼。
    接過奏折,迫不及待打開一看。
    隨著目光的瀏覽,趙禎的雙手也難以抑製顫抖起來。
    戰報上寫得明明白白,宋軍大獲全勝,耶律斜軫慘敗,所率二十萬兵馬全軍覆沒,逃回任丘,蕭太後親自領兵增援幽雲之地,深溝高壘,高掛免戰牌。
    包拯領兵僅僅一個月時間,便消滅遼國二十多萬兵馬,如此恐怖的戰績,是趙禎想都不敢想的。
    大宋士兵的戰鬥力如此強大嗎?
    急得包拯攻打西夏,也足足用了三個多月。
    而對付遼國,卻隻用一個月。
    確切的說,是半個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有半個月是在出征的路上。
    就算是古代名將,也沒有這樣的戰績啊!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
    在趙禎的眼裏,遼國可不弱,尤其是騎兵,一直是大宋揮之不去的噩夢。
    大宋在包拯推行變法後,國力固然強大了,將士的裝備也精良起來,並且也組建了十萬騎兵。
    然而,在趙禎的預期裏,大宋禁軍的戰鬥力,不會比遼國高出多少。
    更何況,這次遼國還請來三萬妖獸大軍。
    說實話,趙禎對這次戰爭沒有抱太大的希望,根本不指望大敗遼國,隻要包拯能守住河間不丟,就不錯了。
    誰承想,包拯不僅反敗為勝,還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看著奏折,趙禎激動得久久都沒回過神來。
    “包卿真乃神人也!”
    “就算是薑子牙再世,也不過如此了吧!”
    “大宋有包拯,何懼蠻夷!”
    趙禎嘴裏讚賞不斷,似乎再多的溢美之詞,也難以描繪內心的激動,更無法與包拯的功績相提並論。
    他不知道的是,這次宋遼交兵,包拯並未發揮太多作用,甚至談不上兵法。
    因為,大宋完全就是一場毫無懸念的,碾壓之戰。
    宋遼兩國的軍事實力懸殊,不是一星半點。
    拋卻妖族參戰的突發因素,若單純比拚兵力。
    大宋即便僅派遣嶽飛、狄青、徐達、常遇春、藍玉中的任何一位將領出征,也足以擊敗耶律斜軫。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