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幽雲爭鋒,誰主沉浮3)

字數:4711   加入書籤

A+A-


    見楊宗保和範仲淹都極力主張攻打遼國,朝堂頓時炸開了鍋,士大夫神情惶恐。
    “相爺,萬萬不可啊!”
    “當年太宗皇帝尚且未能收複,大敗而回。”
    “攻打遼國,師出無名,於大宋不利啊!”
    “……”
    麵對強大的遼國,百官還沒有徹底走出陰影。
    在他們眼裏,遼國乃是一頭磨牙吮血的猛虎,大宋在遼國麵前,已然弱小。
    想收複幽雲十六州,簡直是癡人說夢。
    見皇上還在搖擺之中,範仲淹道:“陛下,遼國者,豺狼也,他們隻相信拳頭和實力,不會和你講什麽仁義道德,所以,決不能給他們喘息之機。”
    “昔日大宋國力有限,軍隊戰鬥力低下,故隻能委曲求全,任由遼人頤指氣使。”
    “然而,大宋國力日增,已經具備收複幽雲十六州的實力。”
    “此時不打,更待何時,難道要等遼國恢複元氣之後再打麽?”
    “皇上還不清楚包大人麽,他從來不打沒有把握的仗。若沒有十足的把握,他又怎會極力主張出擊。”
    其實,範仲淹也看得出來,皇上之所以搖擺不定,久久不能下決心,無非是擔心打不過遼國。
    到時候,沒有收複幽雲十六州不說,反而損兵折將,空耗國力。
    說白了,皇上就是底子不足,對大宋禁軍的戰鬥力認知不清。
    所以,這一戰更應該打。
    隻要再打敗遼國,收複幽雲十六州,必定能徹底鼓舞皇上的信心,自信起來。
    趙禎長長吐了口濁氣,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既然中書省和樞密院都支持包拯,那就打吧!”
    “陛下英明!”
    “陛下聖明!”
    範仲淹和楊宗保大喜過望。
    讓皇上做出這樣的決定,委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士大夫集團卻是叫苦不迭,紛紛勸諫,一個個擺出一副苦口婆心的樣子。
    “朕意已決,不必再勸!”趙禎難得硬氣了一回。
    ……
    兩日後。
    邊關接到聖旨,宣布對遼用兵,收複幽雲十六州。
    眾將無不喜出望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包拯心裏卻明白,這次皇上能下定決心對遼用兵,全靠楊宗保和範仲淹的大力支持。
    此戰隻許勝不許敗,否則他沒臉再回朝去見皇上了。
    “恩相,末將藍玉願為前部前鋒,三日內拿下任丘!”
    藍玉率先站出來。
    “相爺,讓我去吧!”
    “我去!”
    “我去!”
    眾將爭先恐後,神情亢奮。
    看到三軍將士奮勇爭先,包拯格外欣慰。
    這才是軍隊該有的樣子!
    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大宋現在有這麽多悍將,就已經勝了三成。
    張三豐、王重陽等江湖人士,看到大宋禁軍是這樣一副麵貌,心底對包拯的敬佩又多了幾分。
    想不到包拯不但治國有方,領兵的能力也如此出眾!
    大宋有這樣一支軍隊,收複幽雲十六州,並不是夢!
    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大宋收回這片失地,也不枉了。
    不等包拯下令,忽聽把門的士兵來報:“啟稟相爺,遼國使者求見!”
    眾將眉頭一皺,用腳指頭想都知道遼國使者的來意。
    包拯讓帶上來,冷冷道:“宋遼兩國正值交戰之際,蕭太後派你來做什麽?”
    使者道:“回包相爺,我家太後說,隻要大宋願罷兵言和,一切都好商量。”
    眾將無不嗤笑。
    包拯也好笑道:“遼人素無信譽,讓本相如何相信蕭太後的話。上次蕭太後許諾割讓三郡,若非本相早料到遼國的陰謀,隻怕河間府已經被耶律斜軫攻下!”
    “這……”使者語塞。
    包拯忽然正色:“你回去告訴蕭太後,讓她做好準備。本相曾經說過,若遼國敢興兵,本相定會讓蕭太後付出慘重代價,這話依然有效!”
    “你回去告訴她,讓她準備好接客的準備!”
    使者有些懵,不知“接客”指的是什麽,然瞧著包拯的樣子,大有要興兵攻打大遼之意,心裏恐慌不已。
    大宋真的硬氣了,竟敢主動進攻大遼。
    這可是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事情。
    一直以來,大宋都是被欺負的對象,隻有大遼有資格興兵,大宋隻有被動防禦的份。
    使者試探道:“我不太明白包相爺的意思?”
    包拯戲謔道:“你不用明白,你隻要如實告訴蕭太後,她會明白的。”
    使者聽了個寂寞,還想再打探點什麽有用的消息,就見藍玉怒目圓睜:“滾!”
    使者嚇得跌坐在地,猶如喪家之犬,匆忙逃離。
    眾將哄堂大笑,見包拯目光突然停留在沙盤之上,眾將這才收斂笑容,紛紛圍上來。
    包拯問嶽飛道:“嶽將軍,你認為攻打哪裏最合適?”
    嶽飛朝著沙盤上一指:“末將以為,應分三路進攻。一路從雁門關發兵,攻打寰州和朔州,雁門關進可攻,退可守,以牽製遼國兵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路繞道易州,佯攻涿郡,以為疑兵。”
    “大軍主力攻打莫州,猛攻任丘!”
    “如此,蕭太後則疲於奔命,我軍定能打她一個措手不及。”
    包拯點點頭,沒有急於表態。
    徐達卻是有些不以為然:“相爺,末將以為,我軍因集中優勢兵力,攻打任丘,以消滅遼國主力大軍為主。”
    “隻要拿下瓦橋關,我軍便可長驅直入,一路北上兵臨涿郡、幽州。”
    兩人均是帥才,作戰理念自然也有所不同,而且兩人分析得都十分有道理。
    狄青、常遇春和藍玉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戰略意見,似乎更支持徐達的打法,主張以消滅遼國主力為主。
    這屬於激進派,喜歡出奇製勝。
    而嶽飛的戰術則顯得穩妥一些,穩中求進。
    包拯笑道:“諸位將軍都各有道理,各有優缺點!不過本府倒是更讚同嶽將軍的方案。攻城和防禦是完全不同的打法。對付遼國,不能和他正麵交鋒,隻能將謀略,和他打遊擊戰。”
    “狄青,你率本部兵馬前往雁門關,攻打寰州。全真派、峨眉派,協助狄青。”
    “藍玉和梁山兵馬,率領本部兵馬,攻打涿郡!五嶽劍派、昆侖派、明教,全真教,協助藍玉。”
    “兩位將軍見機行事,靈活用兵,你們的首要目的是吸引遼國主力,可明白?決不能讓遼國看出破綻。”
    “是!”狄青和藍玉朗聲回應。
    “其餘諸將和門派,留在河間,隨時聽候調遣。”
    “待狄青和藍玉將遼國引到雁門關和涿郡,我軍主力便趁機拿下莫州,而後長驅直入。”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