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幽雲爭鋒,誰主沉浮10)

字數:4549   加入書籤

A+A-


    雖說自古以來,都有“兩國相爭,不斬來使”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可對蕭太後來說,大宋使臣此次實在欺人太甚,已經觸碰到了她的底線和逆鱗。
    大宋不仁,就別怪大遼不義。
    區區一個五品芝麻官,殺就殺了,又能如何。
    反正殺與不殺,都改變不了結局。
    見蕭太後竟然動了真格,富弼心裏也是一慌。
    可此時箭在弦上,由不得他了。
    死就死吧,殺身成仁,搏一個千古流芳也不錯。
    一念及此,富弼反而坦然大笑,慨然赴死。
    “且慢!”
    就在這時,耶律斜軫趕忙搶了出來,“太後不可!”
    “怎麽?”蕭太後眉目一滯。
    “太後,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富弼這麽做,無非想激怒太後,破壞和談。太後若當真殺了他,便再無回旋餘地。”
    “包拯大軍此時尚在城外駐紮,虎視眈眈。”
    “富弼一死,他便有了進攻的借口。”
    “太後三思啊,大局為重,萬不可意氣用事,中了包拯的圈套!”
    蕭太後聽罷,這才猛然醒悟,暗道:“好個包拯,險些中了你的詭計!”
    一念及此,隨即示意放富弼回來,輕笑一聲道:“哀家險些中了包拯匹夫的圈套!”
    富弼跟著笑道:“太後既然不敢殺我,還是盡快獻出幽雲十六州的戶籍。”
    “哼!”蕭太後冷哼一聲,“你違抗大宋皇帝的旨意,挑起遼國戰端,破壞和談,就算哀家不殺你,大宋朝廷也留不得你,你還是先為你的未來考慮吧!來啊,送客!”
    蕭太後現在也清醒了,包拯和富弼自作主張,破壞和談,是大宋先毀約,錯不在大遼。
    隻要大宋皇帝想和談,包拯就絕對不敢自作主張,興兵攻城。
    所以,大遼目前沒有危險。
    對她而言,現在要做的,就是和大宋朝廷繼續交涉,促成和談,無須理會包拯這個匹夫。
    當下,富弼被蕭太後強行趕出幽州,他也無可奈何,趕忙回河間見包拯,將始末說了。
    包拯聽後,也皺了皺眉,不想蕭太後如此能忍。
    他沒有責備富弼,反而安慰道:“委屈富大人了!”
    “下官有負師命,不敢言委屈!相爺,蕭太後不中計,而下官又沒有完成朝廷的使命,回去該如何回複聖上?”
    包拯略一沉吟,笑道:“富大人不必擔心,你現在立刻回朝稟報,搶在遼國使臣前麵麵見陛下,就說遼國割地是假,乃緩兵之計的借口,如此以來,陛下必定龍顏大怒,放棄和談。本府會想盡辦法阻止遼國使臣進京!”
    富弼聽罷,震驚不已。
    雖然十分欽佩包拯的謀略,可這膽子委實太肥了,這可是欺君。
    富弼難免惶恐。
    “相爺,朝廷日後若是得知真相,後果不堪設想。”
    “無妨!”包拯從容不迫,“這不過是權宜之計,隻要能收回幽雲十六州,陛下高興還來不及,又怎會怪罪你我?放心吧,天塌下來,本府也替你擔著。若能收服幽雲之地,這可是莫大的功勞!”
    富弼聽罷,也豁出去了,“好,為了大宋,下官豁出去了,下官這就告辭!”
    當即拜別包拯,坐上馬車,朝汴京疾馳而去。
    富弼剛一離開,包拯便叫來展昭和丁月華,吩咐二人留意幽州的動向,務必阻止遼國使臣進京。
    展昭和丁月華欣然領命。
    富弼一路快馬加鞭,第二天中午便已趕回開封。
    他一刻都沒有耽擱,回京後,第一時間便趕往中書省去見範仲淹,謊稱蕭太後自願割讓幽州四郡。
    “什麽?”範仲淹勃然大怒,氣急敗壞,“契丹蠻子,果然毫無信譽,簡直豈有此理!”
    隨即和富弼一起進宮麵聖。
    趙禎在富弼繪聲繪色的描述下,更是龍顏震怒。
    對他來說,大宋已經做出了極大的讓步,不想換來的卻是遼國一而再再而三的戲弄。
    蕭太後也太不把他這個大宋皇帝放在眼裏了。
    “豈有此理!”趙禎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拍案而起,“範仲淹,傳旨,讓包拯火速進兵,不得有誤!”
    趙禎這次是徹底怒了,所有的幻想也在這一刻破滅。
    心想包拯說得不錯,契丹人沒有信譽,不動用武力,想讓大遼歸還幽雲十六州,簡直是癡人說夢。
    “遵旨!”範仲淹領命,這次他也不再心存幻想,意識到自己錯了。
    他也知道遼國素無信譽,但這次大宋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數郡,兵臨幽州城下,以為遼國會乖乖歸還幽州八郡。
    大宋無需動用武力,便能收回這片富饒之地。
    權衡利弊後,範仲淹才同意和談,免得再動幹戈,徒增傷亡。
    可不想遼國又一次出爾反爾,戲弄大宋。
    顯然,蕭太後還是不甘心歸還,沒有把大宋當回事。
    既如此,那就徹底把她打服,讓她好好認清遼國究竟有幾斤幾兩。
    第二天,包拯接到聖旨,大喜過望,隨即下令:“傳令,即刻進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狄青、嶽飛、徐達三路大軍接到命令,心裏一陣懵逼,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朝廷不是已經接受了遼國的和談,怎麽包相爺突然之間又下令進兵,不會是他自作主張吧?
    心裏難免有些遲疑!
    可身為將領,服從命令是第一天職。
    即便是包拯自作主張,他們也沒有質疑的資格。
    更何況,他們對朝廷這次的接受和談本就不忿和不滿。
    包大人都不怕違抗聖旨,他們何懼之有?
    狄青、嶽飛和徐達一聲令下,三路大軍再度出擊。
    不到半個時辰,狄青大軍兵臨馬邑,嶽飛大軍兵發瓦橋關,徐達大軍兵臨幽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幽州圍困。
    三處城池和關口的守將都懵逼了,不明所以。
    幽州城內的蕭太後聞聽徐達突然進兵,再度將幽州圍困,更是始料未及,嚇得花容失色。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她一心想著和談,兩天前便再度派簫彬出使大宋。
    在她的預期中,大宋天子不會出兵。
    所以,麵對突如其來的徐達大軍,蕭太後也懵逼了。
    定是包拯這個匹夫自作主張,一意孤行!
    這匹夫的膽子太肥了,竟敢擁兵自重,一而再再而三的違抗朝廷旨意,想謀反麽?
    想到這裏,蕭太後反而沒那麽慌張了。
    隻要大宋朝廷得知包拯抗旨不遵,私自進兵,定會殺了這匹夫,大遼的危機自解。
    包拯啊包拯,你這是自尋死路!
    喜歡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請大家收藏:()大宋:人間為青天,地府做閻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