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飲鴆之悔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良久,他長長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緩緩吐出。
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呂不韋不再回避秦臻的目光,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裏,翻湧起壓抑多年的、赤裸裸的欲望洪流和積壓已久的傾訴欲。
“為何?左庶長,你問我為何?哈哈哈……”
呂不韋忽然發出一陣低沉而蒼涼的笑聲,笑聲在空曠的大廳裏回蕩,充滿了自嘲與悲涼。
他站起身,踱步到那幅巨大的《九州禹貢圖》前,仰望著圖上蜿蜒曲折的山川河流,沉默了良久,背影顯得無比孤寂。
當他再次開口時,聲音帶著一種夢囈般的追憶與剖析“左庶長可知,‘權’之一字,何等誘人?又何等…令人恐懼?
不韋起於商賈,商賈賤業,縱然富有四海,堆金積玉,但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公卿貴胄眼中,終究是卑賤之徒,登不得大雅之堂。
不韋不甘,不甘心一生隻做個富家翁,不甘心百年之後,隻被後世史書輕飄飄記上一筆‘邯鄲獻姬,投機取巧’。
不韋以‘奇貨可居’之念為引,傾盡家財,謀得從龍之功。
九死一生,護持先王於邯鄲險境,助其歸秦登位,曆經千辛萬苦,終獲封侯拜相,位極人臣。那一刻,我呂不韋終於站在了這大秦乃至天下的權力之巔。”
接著,他的語調轉而低沉下去,帶著商賈天生的算計與對權力的深刻體悟“然,商人逐利,重權衡。
待真正入得廟堂,方知這廟堂之高,權柄之重,遠非商道盈虧可比。
它一旦染指,便再難抽身。
手握乾坤一念間,足以令人…忘乎所以。”
他猛地轉過身,眼中那洞悉世事的淡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灼熱的、帶著不甘與追憶的鋒芒
“不韋位列秦相,執掌樞機,總覽朝政近十載,一言可決萬民生死,一策可定邦國興衰。
那種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乾坤盡在掌中的滋味…試問天下男兒,誰人不動心?誰人能割舍?誰又能抵禦這無上權力的甘美毒藥?
我殫精竭慮,助先王穩固權位,推行新政,富國強兵,使大秦東出之勢更盛。
我編纂《呂氏春秋》,非為附庸風雅。乃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欲集百家之長,熔鑄一爐,為嚴苛秦法注入仁恕之道,立萬世不易之法,澤被千秋後世。
我所做的一切,難道僅僅是為了一個‘仲父’的虛名?為了做那垂簾聽政的權臣?”
他的聲音近乎咆哮,帶著積壓已久的委屈與憤懣
“不!我要的是名垂青史,是要讓我呂氏一門,從商賈賤籍,一躍成為與山東六國古老世家比肩,甚至……超越他們的無上榮光。
要的是這天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深深烙印下‘呂不韋’三個字。
要後世君王治國,都繞不開我呂不韋的‘一字千金’之學!”
他越說越激動,臉上泛起病態的潮紅,那是理想與野心交織的狂熱。
但隨即,這狂熱如同被澆了一盆冷水,迅速冷卻、凝固,化為無盡的灰敗與絕望。
呂不韋眼中的光芒黯淡下去,語調變得頹然
“然,大王年歲漸長,鷹視狼顧,雄心萬丈。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是乾坤獨斷,是橫掃六合,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他豈能容得下不韋這座橫亙在他親政之路上的山峰?豈能容得下不韋的門生故吏遍布朝野州縣?
豈能容得下這相府發出的聲音,與章台宮的旨意分庭抗禮?”
他踉蹌一步,重新坐回原位,雙手撐在膝上,仿佛耗盡了力氣,聲音帶著無盡的自嘲與悔恨“不韋豈能不知,貪戀權位,不肯及時抽身退步,此乃取死之道。
古今多少權臣,皆亡於此。
可明白是一回事,放下…又是另一回事。
不韋曾無數次自問,難道…就這樣放棄畢生心血?
放棄這唾手可得的千古之名?
甘心就此退隱林泉,做一個富家翁,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心血被他人塗抹,理想被棄如敝履?”
他苦笑用力搖頭,那笑容苦澀得令人心酸“不韋做不到啊,不甘心啊!終究還是…貪戀這權勢的滋味,舍不得這指點江山的快意。
明知是飲鴆止渴,卻心存僥幸,以為憑借多年的威望與經營,或可…或可……”
他再次停頓,仿佛那個“或可”後麵的話太過荒謬可笑,連他自己都羞於啟齒。
“可是……我低估了人性。”
呂不韋的聲音低沉下去,充滿了苦澀與自省,痛苦地閉上雙眼“我低估了趙姬的愚蠢和貪婪,她沉溺情欲,竟至荒淫無度。更低估了贏摎的野心和瘋狂,他竟真敢覬覦王位。
我精心編織的網,最終卻成了勒死自己的絞索。
我本以為能掌控一切,卻不知……權勢如同烈火,既能焚敵,亦能自焚。
我…被這滔天的權欲,蒙蔽了本該洞察一切的雙眼,迷失了曾經謹慎權衡的心智。一步錯,步步皆錯,滿盤…皆輸。”
最後四個字,他幾乎是從牙縫裏擠出來的,帶著血淚。
他睜開眼,直直地看著秦臻,眼神中的火焰徹底熄滅,隻剩下無盡的疲憊和蒼涼。
他長長地歎息了一聲,自嘲地扯了扯嘴角“貪戀權勢,猶如飲鴆止渴,明知是毒,卻總以為自己是那個例外,能控製劑量,,能延緩毒性,能在毒發前找到解藥。
何其可笑,何其…可悲啊。
左庶長,此乃肺腑之言,望你…引以為戒。”
這番剖心瀝膽的自白,赤裸裸地展現了一個野心家從崛起到沉淪的心路曆程。
權勢的誘惑,掌控一切的欲望,以及最終的失控與幻滅,在呂不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充滿了悲劇色彩。
一時間,廳堂內再次陷入長久的沉默。
許久,呂不韋才重新抬起頭,目光恢複了少許清明,帶著一種塵埃落定後的平靜與最後一絲探詢,看向秦臻“這些時日,不韋困坐府中,思前想後,早已想得明白透徹。
想必…大王對不韋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對那雍城之禍的根由,大王心中…早已了然於胸?左庶長此行,便是代大王來宣判的吧?”
喜歡大秦哀歌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秦哀歌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