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黑暗麵二
字數:6336 加入書籤
皇帝下令軍改卻不撥款項的困境,需要通過一係列"創造性"手段為軍隊改革籌措資金。侯獻沒有辦法,來到耆英會向眾位前輩先賢問策略,
這些老人家真不是蓋的,沒有幾天的功夫就整出一個大方案,包含政策變革、經濟手段、灰色操作等等。
財政開源方案
第一招,重啟前朝廢棄的礦洞,以"戰時特許"名義承包給地方豪強
重啟前朝廢棄銅礦並以特許名義承包給地方豪強的政策,需從曆史經驗、現實利弊和潛在風險三方麵審慎考量。
曆史上也不乏這種為了短時期籌措錢財應付偶然事件的例子,漢武帝時期通過戰時特許如桑弘羊的鹽鐵官營)集中資源抗擊匈奴,短期內充實國庫,但後期導致地方豪強與官員勾結、壟斷民生,成為社會矛盾根源。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廷將礦山承包給藩鎮或豪強以快速籌餉,結果地方勢力坐大,中央控製力削弱如河北三鎮)。
特許經營短期可解資源之急,但需嚴防地方勢力膨脹與資源過度開發。
這種求快治標的法子,要提前預料到其反噬的後果,同時想出應對策略,特許期限限製是是十分必要的,特許期不超過35年,結束後重新評估要不要繼續下放這種特權。
產量分成一定要明確,朝廷保留三成到五成銅產出優先采購權,避免豪強壟斷物資,繼而脅迫朝廷。
一定要派遣朝廷礦務使駐場,防止私采、偷稅等損公肥私的可恥行徑!
一定要分權承包,將礦區劃為多個標段,由不同豪強或商幫競標,避免一家獨大。要求承包商互保,若一家違規,其餘連帶受罰。同時禁止商團私設武裝,由朝廷派兵駐守礦場。
軍改時允許豪強以“代工"形式運營,但礦權仍歸國有。合約中一定明確軍改後政府有權回購設備、優先雇傭礦工,避免產業被豪強綁架。
如此權利下放,肯定會加大產生危機的可能性,因此必須製定出明確的應對方案,
最最要緊的是,防止地方割據的再次產生,要求承包商子嗣入京為質或抵押其田產作為履約擔保。定期輪換礦務官員,避免與豪強形成利益同盟。
也可以通過這次創收行為,做成緩解民生矛盾契機,強製承包商雇傭本地流民,按產量減免稅賦設立"礦害補償銀",從特許費中提取部分用於農田汙染賠償。
《管子·立政》:“山澤救於火,草木植成,國之富也。”這次重啟前朝廢棄的礦洞,需要強製實施"硐老法",開采深度超百丈需朝廷複核,避免濫采。要求商人每產銅千斤須植樹百棵,防止生態惡化。
與商人訂立的文書,這事本就是為了改善邊關情況才提起,因此文書一定要聖旨的名義寫明白不遵守約定會麵臨的後果。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值此軍改之際,特許某地廢銅礦由某家承辦,依例歲輸銅xx萬斤於官。一應礦丁由地方官造冊稽查,礦硐需工部堪合方可深掘。敢有私販銅斤出境者,以資敵論斬。待軍改畢日,另議礦務章程。欽此。”
若擔憂豪強尾大不掉,也可考慮折中方式:官督商辦:朝廷持股五成,商人負責運營。礦務債券:發行專項"銅礦債"募集資金,軍改後以銅產出兌付,避免直接讓渡礦權。
此策可行但須如履薄冰,建議以"試點"形式在一二處礦區試行,配套設立礦務巡察禦史,每月直奏開采情況。
同時提前擬定豪強違約時的沒收條款,確保朝廷始終掌握主動權。
為財政開源的第二著就有點損了,
在官鹽中摻入三成雜質擴大產量,差價充作軍費,這食鹽人人要吃,從此著手,可以在短時期內收集到大量的財富。
關於本朝鹽政體係建議,可以采用“鈔鹽製"商人憑鹽鈔運銷)+“榷鹽法”官方壟斷),不同對待更可以拉攏分化鹽商。讓他們願意讓渡出更大的利益給朝廷。
設置東西南北四大鹽鐵使若按地理方位劃分四大鹽使,可基於主要產鹽區及經濟中心進行布局,
東方鹽使(轄江淮、山東沿海),管轄範圍淮南、兩浙今江蘇、浙江沿海)、山東登萊等地)。
管理海鹽生產如揚州、楚州鹽場)。監督運河漕運,確保鹽稅上繳中央。治所建議:揚州鹽運樞紐,經濟中心)。
西方鹽使(轄蜀地、隴右),管轄範圍劍南道今四川)、隴右道今甘肅)。
管理井鹽如陵州、綿州鹽井),控製西北邊關鹽貿。治所建議:成都蜀地經濟中心)或秦州今甘肅天水,臨近隴右)。
南方鹽使(轄嶺南、福建),管轄範圍。嶺南道今廣東、廣西)、福建福州、泉州)。
職能為管理南海海鹽生產如廣州鹽場)。監管海外貿易如阿拉伯商人販鹽)。治所建議:廣州。
北方鹽使(轄河東、河北),管轄範圍,河東道今山西)、河北道今河北、遼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管理池鹽解池,大順最大鹽池)。防範外族異教徒私鹽貿易。治所建議:河中府蒲州)近解池)或幽州今北京,邊關重鎮)。
四大鹽使的核心職責,監督鹽場、鹽井生產,確保產量穩定;執行榷鹽法,征收鹽稅,打擊私鹽;協調漕運、陸運,保障鹽貨流通;防止鹽流入敵國。
四方鹽使應直接對中央鹽鐵使負責,避免地方割據。並設立巡鹽禦史,定期巡查各地鹽務。
除了設置四大鹽使,更要充分利用發運司、轉運使等財政官員的協調溝通約束作用。
發運司初設於本朝太宗時期,主要負責江淮地區漕糧運輸,後職權擴展至鹽、茶等專賣物資的調配,兼具財政與物流職能。
轉運使作為地方財政長官,分管一路相當於省)的賦稅、漕運及專賣事務,與發運司協作管理鹽務。
可以控製鹽源:發運司協調淮南、兩浙等主要鹽場如通州、泰州)的產量,通過漕運係統將鹽運至指定倉庫如真州、揚州鹽倉)。
還可以漕鹽結合:利用漕運返程空船運輸食鹽,降低物流成本如“回綱運鹽”)。轉運使負責沿途州縣鹽倉的調配與安全。
專賣製度就是由發運司轉運使具體操作的,官賣主導大部分地區實行“官鬻法”,由官府直接銷售,轉運使監督地方鹽務官員,防止私販。
鈔鹽法補充在部分區域如解州鹽池)推行商人憑鹽鈔購鹽的製度,發運司負責鹽鈔的印製與配額分配。
轉運使需監控轄區鹽價,遇災荒或供需失衡時,發運司可跨區域調鹽穩定市場,也可以聯合地方巡檢司緝私,保障官鹽利潤。
轉運使將鹽稅收入納入朝廷財政(“上供”),發運司統籌區域間的鹽利分配。鹽利常被挪用為軍費或賑災款,這次為軍改籌措資金是可行的方案!
摻假操作也是需要專業人士做的。應該設立"鹽品院"專門負責摻假工藝研發,雜質選擇也不能馬虎可考慮石灰、石膏等不影響健康但增加重量的物質。同時為了能自圓其說,也需要製定"兌鹽律":明文規定三成雜質為合法標準
如此操作必然引起連鎖反應,百姓抗議鹽味變淡,黑市純鹽交易猖獗,前朝那種"官鹽白如雪,入口澀如鐵”的民謠,會再次甚囂塵上。
為財政開源的第三著,是將邊境走私通道國有化,征收"邊境安全稅"
自古以來邊境貿易和走私問題一直存在,前朝也出現過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控製邊關貿易,可能會采取一些類似“國有化走私”或征收“邊防稅”的措施。
雄霸一時的唐朝,就有互市與走私,唐朝在邊境設立“互市允許與突厥、吐蕃、回紇等民族進行官方貿易,但走私如私販馬匹、鹽鐵仍然盛行。
朝廷對走私的打擊嚴厲,如《唐律疏議》規定私販禁物如兵器、銅錢)出境者處以重刑,加重邊關商稅:對合法互市商人征收更高關稅。罰沒走私貨物:查獲走私後,貨物充公變賣,收入歸國庫。
本朝自建國以來就是榷場與走私同時存在的。我大順設立了榷場”官方特許的邊境貿易市場,卻嚴格控製重要物資如茶葉、絲綢、馬匹的流通。可走私也屢禁不止,朝廷常以嚴刑峻法打擊,如《大順刑統》規定走私茶鹽者可處死。
既然如此不如更進一步,還可以多為朝廷籌措一些軍費。首先可以提高榷場稅對官方貿易征收高額關稅。
其次可以變相承認走私,默許部分走私,但要求走私商人繳納“買路錢”上交“邊境安全稅。
不妨可以開創“特許走私商”製度,允許部分商人從事原本非法的邊境貿易,但必須向朝廷繳納“邊關安全稅”·例如:默許商人向遼國走私茶葉,但每擔茶征收一定比例的稅。
設立“走私贖買司”查獲走私貨物後,不直接沒收,而是允許商人繳納罰款後贖回,變相合法化走私。
同時可以提高邊關駐軍的征稅權,允許邊關將領對過往商旅包括走私者)征收“過路費”,所得部分上繳朝廷,部分留作軍費。
這麽做肯定會有弊端的,因此也需要提前思考一下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後果
第一人們很質疑這種製度的合法性爭議朝廷公開承認走私並征稅,可能削弱法律權威,導致更多商人鋌而走險。
邊關將領若掌握征稅權,可能形成割據勢力如唐代藩鎮),威脅中央集權。臨邊那些異族,可能抗議本朝縱容走私,甚至以此為借口發動戰爭。
強行推行“走私國有化”,可能會引發財政短期增收,但長期來看,會導致法律鬆弛、邊疆坐大、民怨加劇,甚至動搖統治根基。
其實不光可以通過財政開源這一條路,也可以通過宗教為朝廷創收的。
畢竟佛教在我大順朝民間信眾眾多的,可以拍賣"護國寺”名額,允許商賈建造功德碑林,推出"贖罪券"製度,按爵位等級明碼標價,強製要求士紳階級捐贈"鎮邪鐵器",回爐重鑄為兵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可以學習前朝的經驗,開啟司法變現計劃,不如開設"軍功贖罪"通道,死罪交錢可充邊軍苦役,恢複肉刑但允許代刑,富戶可雇乞丐頂替受刑,將無主荒地劃為"逆產”,低價拍賣給世族。
也可以下令各地舉辦“忠義宴"輪流邀請富商,席間展示缺刃的兵器,號召大家捐款,大量授予豪強子弟“團練使”官職,可他們需要自籌裝備,重啟塵封的《驛傳律》,對商隊征收"道路修繕費”
幹什麽事情想要成事,都少不了政治平衡術,允許大臣們推薦軍需商,暗中記錄利益鏈條;將部分新軍命名為“某氏義軍”,滿足世族的虛榮;承諾戰後給予礦山特許權,簽空白契約作為質押,
所有征收項目都使用先帝模糊詔書作為依據,組建由各家族子弟構成的"督餉營"互相監督
定期處決幾個貪墨小吏平息民怨。這些方法雖然不夠高尚,可出發點都是能夠盡快搞到錢,還在大順朝範圍內進行軍改,也是為了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呀!
我等老臣思多想多,所獻之策都是通盤考慮,有些大有些遠了。
具體到我們洛陽呢,留守大人可先以"整修武庫"名義向茶商預征三年稅銀,同時開放城隍廟前地皮給米商建造功德牌坊。隻有行動起來,這錢糧才能快速征集呀!
想要成事,立威是必要的,俗話說沒有五音難正六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對於抵製最烈的家族,不妨讓其庶子"意外"發現祖墳位於新規劃的烽燧線上。
當各州各府開始流行"破財消災"的簽文時,軍費籌措自然水到渠成。
喜歡人間情多請大家收藏:()人間情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