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進入冬天前的準備

字數:3587   加入書籤

A+A-


    傻柱被軋鋼廠處罰的事,如同一場迅猛的風暴,在四合院乃至整個軋鋼廠迅速傳開,鬧得是沸沸揚揚。
    以往在油水頗豐的食堂,傻柱那可是風光無限,如今卻一下子被調到了累死累活的翻砂車間。這一變動,除了傻柱本人和秦淮茹心裏不痛快,其他人倒是覺得有了新鮮談資,茶餘飯後都在議論紛紛。
    而關於保衛科是怎樣發現傻柱偷盜豬肉的,其中緣由眾說紛紜。在眾多流傳的說法中,最為靠譜的一種是,那天傻柱爬出狗洞的時候。在不遠處的小樹林裏,一位軋鋼廠的員工正蹲在那解決生理問題。無意間一抬頭,就瞧見了傻柱的怪異舉動。這位員工心中頓生疑惑,待看清是傻柱後,更是覺得事有蹊蹺。等傻柱一離開,他便匆匆提上褲子,將所見之事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值班的李明亮。
    這才有了傻柱前腳回到四合院,李明亮後腳帶著人就把他給摁了。
    據說,事後那名舉報人直接從臨時工轉為了正式工。
    至於這個舉報人究竟是誰,大家也隻能猜測個大概。畢竟事後同時轉正的人不止一個。
    哪怕傻柱心裏窩著火,想報複舉報人,也根本找不到明確目標。他雖叫傻柱,但並非真傻,自然明白不能把事後轉正的那幾人都揍一頓,這顯然不現實。
    要是他還沒被調離食堂,每次打飯時還能通過顛勺稍稍報複一下。可惜,他如今已被下放到翻砂車間勞動改造了。
    自從傻柱調到翻砂車間後,秦淮茹對他的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變化,與他疏遠了很多。畢竟他再也沒能力像以前那樣每天晚上帶飯盒回家。
    不過,每到發工資的日子,秦淮茹便會刻意在傻柱麵前出現,眼睛微紅,眼眶裏噙著淚花,可憐巴巴地述說著自己的艱苦,過不下去了之類的話,恰恰傻柱 就見不得秦淮茹這般模樣,每次秦淮茹都能從他手裏“借”到五塊錢。
    而且每次秦淮茹得到錢後,臉上瞬間陰轉晴,破涕為笑,嬌嗔地說了句:“傻柱,你真好。” 傻柱直接高興的找不到北了。
    傻柱的工作保住了,聾老太太和易中海也都放心了,隻要傻柱不被直接開除,就憑傻柱的廚藝,以後還是有機會回到食堂的。
    傻柱的事告一段落,易中海又把心思放在了提升自己的名聲和威望上。
    院裏的困難戶隻要找到他,每次都能獲得一兩斤棒子麵,時不時的也會召開全院大會,號召大家捐款捐物。
    而且易中海還經常去孤兒院捐東西,捐的都是不值錢的棒子麵,每周去上一兩次,每次兩三斤棒子麵,也花不了多少錢。
    為此,王主任還特意召開了幾次大會,來表揚易中海。
    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易中海也成為了南鑼鼓巷的道德標兵,大善人。
    不論是在四合院裏,胡同裏,還是廠裏,隻要提起易中海,人人都豎大拇指。
    時間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份。
    剛踏入十一月,街道辦便向居民們傳達了消息 —— 一年一度的冬儲菜分配正式拉開帷幕。
    六十年代,在計劃經濟的大背景下,夏國的冬儲菜分配體係,猶如一座堅實的堡壘,穩穩托住民生保障的重任。
    冬儲菜的分配,嚴格依照戶口人數而定。像隻有 1  2 人的小家庭,能領到 300 公斤大白菜,此外,還搭配著 50 公斤蘿卜和 30 公斤土豆,雖數量不多,卻也是冬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點綴。3  4 人的家庭,基礎配給量為 500 公斤;而5人以上的大家庭,能分得 750 公斤,其中除了大白菜,還有蘿卜、大蔥、雪裏蕻等多樣菜品。
    這些冬儲菜,都需要居民們自行往家裏運送。每到這個時候,街道、胡同裏便熱鬧非凡,到處都是拉著、提著白菜蘿卜的人群。相熟的人家相互幫扶,彼此照應。板車、三輪車在這時派上了大用場,它們滿載著沉甸甸的冬儲菜,在街道上緩緩前行。
    有工具、有人手的家庭,紛紛行動起來。與劉正關係親近的幾家,都在第一時間把自家的白菜運回了家。
    有地窖的人家,將白菜儲藏在地窖裏;沒有地窖的,則在室外遊廊下麵把白菜堆起來。然後,根據氣溫的變化,在白菜堆上覆蓋一些草席、破棉被之類的能保溫的東西,盡可能地保證白菜不被凍壞。
    然而,這忙碌的場景在劉正家卻有所不同。劉正家房子多,還有專門的儲藏室。王瘸子、陳木匠等人的白菜蘿卜都是直接存到劉正家裏,自家裏隻留夠一兩天吃的,等吃完後就去劉正家取。
    忙完後,劉正家的三輪車和倒騎驢就被街道借了過去,分配給需要工具的人家用。
    當別人還在為了搬運冬儲菜忙碌的時候,劉正家裏也在忙,忙著為過冬取暖做準備,劉正終究是沒有弄來鍋爐,隻能退而求其次的找王瘸子來砌火牆。
    擔心自己的手藝不精,王瘸子特意請來了一個東北的老師傅來幫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經過老師傅的介紹,劉正才明白火牆分內置式和外置式兩種。為了室內的清潔劉正決定選用外置式,多耗費的熱量他不在乎。
    選用的爐子是用大鐵皮桶自己做到,裏麵用黃泥混合稻草特製的內膽,燒煤燒柴都可以,成本低且實用。
    劉正為人向來豪爽,自從開工後,每天都是好煙好酒好菜的招呼著,整整忙活了四天,老師傅走的時候那是戀戀不舍的,主要是這四天夥食太好了。
    火牆和火炕完工了,接下來就是把這個月的煤球從街道定點的煤鋪全部買回來,劉正家加上何雨水的份額,每個月的煤球定量為300斤,用三輪車拉了兩輛。
    然後又幫助高平安把煤球拉到家裏,幫著他把煤火爐的排煙管安裝好,過冬的準備基本就完成了。
    除了每月按時把自家定額的煤球買回來,冬季基本上就沒事了。
    所謂的冬季沒事了,是對劉正說的。他既不用上學,也不用上班,天冷的時候就待在家裏就行,取暖用的柴火,煤球隨便用,他家不缺這東西。
    哪怕到時候真的不夠用,隨時都可以去郊區收購柴火,或者去黑市上找人買煤球。
    晚上,夜幕如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緩緩地籠罩了整個四合院。牛大膽從廠裏一路風塵仆仆地趕了回來。沒有回自己家,他直接去了劉正家,剛進家門口,他就扯著嗓子喊了起來:“老弟,老弟,我給你說個事。”
    喜歡四合院:不惹事,不怕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不惹事,不怕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