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魏國群臣震驚:王景竟想出如此歹毒的計策!
字數:7786 加入書籤
魏國,金龍殿。
朝堂外陽光明媚,朝堂上卻一片死寂。
魏惠子環視大殿,滿臉失望之色,看了一眼身旁的大太監。
大太監會意點頭,高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群臣紛紛抬頭,退朝?
魏國之外的列國都打成了一鍋粥,這麽關鍵的時候不該商議如何應對亂局、如何從中攫取利益嗎?
怎的就這般隨意地退朝了?
“陛下,微臣有事啟奏。”丞相孫泰出列。
“準!”
“當今之勢,楚國內亂,齊伐吳,趙伐燕,大乾渾水摸魚,攫取大片城池。
獨我魏國什麽也不做,已然落於人後了。
臣請陛下與諸位同僚盡快商議出一個對策,我大魏不能毫無建樹!”
此言一出,朝臣們憤慨不已。
先前三國聯合起來威脅魏國,他們還以為列國都想繁衍生息,不願卷入大戰,這才威脅魏國。
沒想到列國暗中皆有動作!
從各國的探子傳回來的情況來看,趙國目前獲利最多,一路向東北打到了遼東關,奪取城池十六座!
齊國也是一路平推,越過鹽湖之地,已經兵臨吳國都城建康北麵了。
大乾在三國之中攫取的城池最少,卻不費一兵一卒!
隻有魏國真個一動不動,什麽好處也沒撈到!
魏惠子嘴角扯動,“既然孫愛卿這麽說了,諸位不妨議議吧。”
一人拱手上前,“陛下,既然列國各有征伐,我大魏正好趁此機會伐韓,奪取陽城、丹陵等地,也好過無動於衷。”
此言一出,群臣紛紛附和,“不錯,西失東取,以英武王帶兵之能,定能輕易取此二城。”
“齊伐吳、趙伐燕、乾偷楚,我大魏伐韓,列國正好無暇顧及!”
“若不取城,此消彼長之下我大魏就是削弱!”
“……”
群情高漲。
魏惠子眼底泛起意外驚喜,衝孫泰輕輕點頭。
群臣終於開竅了!
這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聽到三國斬獲,他早已急得心癢難耐。
再這麽下去,等時局已定,乾、趙、齊就開始打魏國的主意了。
而孫泰也暗自欣喜不已。
他得了某位存在的密信授意,替魏皇說出不便開口的事,果然得了讚賞!
一人出聲:“既要伐韓,該有出兵理由,否則別國幹涉,卻是麻煩。”
“乾、趙、齊各自忙著攫取利益,怎有功夫幹涉我大魏之事?”
“大乾在河東之地有兵馬未動,若要幹涉,我大魏又該如何?”
“榆關有左起將軍跟魏武卒,你當是擺設?”
“此前我大魏占據平陽地利,有王景、左起兩位將軍,更有偷襲先機,結果呢?”
此言一出,不少朝臣看向角落裏一直沒吭聲的王景。
感受到眾人目光,王景不由攥拳。
該死!
此前他主張襲取楚國城池被眾人攻訐,他便再未發一言。
如今事實證明他當時的主張是正確的。
即便如此,他仍沒吭聲。
沒想到他都這樣了,朝臣們還不忘嘲諷他!
以他現在的處境,哪裏還需要許良去離間!
說到底,導致魏國目前處境的罪魁禍首是他嗎?
是魏皇自己啊!
輕信什麽魏行的話,讓左起率軍襲取河西之地,結果卻被大乾殺的損失慘重。
若不是自己被俘……
王景心底歎息。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被俘。
上至魏皇,中到魏嬰,下到朝臣乃至百姓,都將河西大敗的罪責都推到了他身上。
便是他想建功,也沒人願意相信。
魏惠子之所以用城池換他回來,似乎不是惦念他有功於魏國,而是不想被人詬病薄恩寡義,更不想承擔河西大敗的責任……
麵對群臣目光,王景隻當沒看到。
群臣十分鄙夷。
這種敗軍之將,竟還有麵目站在朝堂之上。
換了他們,或自刎於陣前,或主動請辭,總好過厚顏站在朝堂上,空享俸祿。
群臣中,魏嬰輕咳一聲,“諸位,既要伐韓,本王願意親自帶兵。
但如陳大人所說,需得找到出兵的理由,
否則列國幹涉,難免糾纏不休。”
群臣思維終於被強行拉回,再次議論開來。
“就以韓國得國不正,韓智子言而無信,害古晉被瓜分……”
此人還未說完,群臣紛紛看傻子一樣看他。
說韓國得國不正,他們魏國又能好到哪裏去?
韓趙魏三家分晉時,他們可都是在晉國的“屍體”上得了好處才立的國。
老二笑話老三?
“不若提出拿葉城跟韓國換陽城,小城換大城,他們必定不同意,屆時我大魏便有了出兵理由。”
“不可,此理由太過牽強。”
“……”
群臣你一言,我一語,始終沒個定論。
魏惠子剛開始還滿是期待,聽著聽著就不由皺眉。
這麽多人,竟沒一個人想出合適理由的!
“孫愛卿,是你提出伐韓的,可有妙策讓我大魏能順理成章地伐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回,回陛下,微臣正在想。”
“宇文愛卿,你是當朝大學士,我大魏第三位連中三元的狀元,可有妙策?”
“這……微臣慚愧。”
“史愛卿,你通讀經史,當知典故……你也想不到?”魏惠子冷哼,滿麵怒容“既然諸位都想不出好法子,那就退朝好好想吧。
想得出,我大魏出兵伐韓。
想不出,就看著乾、趙、齊坐大,將來出兵滅魏。
朕做個亡國之君,爾等做個亡國之臣!”
說了這些,他猶覺得不解氣,怒聲道,“我大魏號稱人傑地靈,中原腹心,竟無一人想出出兵之策!
許良一個還未加冠的黃口小兒,不過大乾一未開化的蠻夷,卻能想出救國出兵之計。
爾等難道不羞愧嗎?”
群臣趕忙低頭,不願在人前出醜。
魏嬰皺眉。
魏皇言辭雖難聽,卻是事實。
“諸位大人,”魏嬰看向文臣之屬,“平日裏抨擊、攻訐同僚,不是很會捏罪名嗎?
如今本王願意親自帶兵伐韓,讓你們找個理由都找不到?”
魏惠子似被提醒,高聲道:“是啊,朕當時決議換回王景將軍,你們左一個通敵賣國,右一個大魏之恥……”
王景深吸一口氣,做了某種決定,拱手出列,“陛下,微臣或有一計,可讓我大魏名正言順地伐韓!”
“嗯?”
所有人再次把目光投向王景。
魏惠子滿眼狐疑,“王愛卿有何計?”
王景壓下心底種種紛雜情緒,仔細回想某人暗中來信給的建議,拱手作恭敬狀,“陛下可派一使臣出使韓國。
陛下賜其盟書、通商協定、使節等物,以示我大魏與其交好之意……”
群臣錯愕不已。
王景是傻了?
讓你找理由伐韓,結果你讓陛下派人跟韓國結盟?
難不成是想結盟之後讓韓國單方麵撕毀盟約?
魏惠子忍不住問道:“王愛卿,你是要伐韓,還是要保韓?”
豈料王景神色不變,欠身道:“陛下請聽微臣說完……
隻待使臣到了韓國大殿上,當著眾多朝臣的麵,累數韓皇之罪,待其動怒之時,隻需了結自己的性命……
陛下便可以韓國殺我大魏使臣,辱我大魏為由出兵伐韓!”
“嘶——”
群臣陡然瞪大眼睛,欲言又止。
鴻臚寺卿魏虔下意識一顫,拱手進言:“陛下,不可啊!”
若魏惠子采納此計,則出使魏國的人選定然優先從鴻臚寺出。
他雖然是鴻臚寺卿,照理說這種事不會輪到他。
可……萬一呢?
就算不是他,人也是從鴻臚寺出。
此後朝臣們會怎麽看他?
鴻臚寺裏的下屬們會怎麽看他?
難保不會有人當麵、背後議論:“看啊,這位就是鴻臚寺卿魏虔魏大人,跟著他,小命不保……”
然而魏惠子卻是與魏嬰對視一眼後,各自目光灼灼。
王景所獻之計,可行!
他冷冷看向魏虔:“怎麽,魏愛卿,朕記得往日裏你曾在朕麵前慷慨陳詞,說定當不負所望,不辱使命,在出使一事上不懼凶險嗎?
怎麽,如今沒這份心氣了?”
“這……”魏虔神色一僵。
那些話他也就說說而已,若不怕死,他用得著當文臣?
魏嬰忽然開口,“陛下,魏虔為大魏促成魏、齊盟約,屢有大功。”
頓了頓,他又道,“再者,此事雖是為大魏建功立業,卻也得有人自願。
是以微臣以為人選不必拘泥於鴻臚寺,凡有自願者皆可。”
魏惠子點頭,掃視文臣之列,“王弟言之有理。
諸位愛卿,可有毛遂自薦的?
不管是誰,隻要願為我大魏出使魏國,死後朕定當給予無限哀榮!
其妻兒老小,我大魏必當竭力贍養。
其子嗣世代承爵!”
被掃視的文臣紛紛低頭,不敢與魏惠子對視。
死後哀榮、子孫承爵,這些固然美好,卻是要他們的命啊!
魏虔身後,鴻臚寺少卿車英咬牙拱手道:“陛下,此計既是王老將軍想出來的,不如讓他出使韓國。
旁人,或許無法真正用出此計之妙!”
群臣的目光又被這一句話重新引向王景。
王景拱手搖頭,“出使他國乃是文臣之職,王某豈能越俎代庖?”
車英反駁,“兩軍陣前廝殺,或談或戰,也有派使者的,難道都是文官?”
王景點頭,“車大人所言不錯,但出使他國需得才思敏捷,精於言辭。
王某乃武將,不善言辭。”
魏惠子也點頭道:“不錯,朕記得諸位愛卿有不少人常有感慨,或是‘恨不能投筆從戎,殺敵報國’,或是‘此身何足惜,為國而已’,又或是……
每每看到這樣文章,朕心下甚是感動啊!”
文臣中,被魏惠子“點名”的幾人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頭愈低,恨不得要將頭埋到胸口。
魏惠子所說的豪言壯語,皆是他們得意之作。
這些文作,或是成了魏國書院學子的必學經典,或是被太學引來給學子明誌。
不想這些讓他們揚名的名句卻成了他們的催命符!
朝臣中,不少人再次看向王景,心下暗罵不已。
這狗賊,怎會想出如此歹毒的計策!
喜歡無雙毒士:女帝叫我活閻王!請大家收藏:()無雙毒士:女帝叫我活閻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