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戰後風雲,朝堂新局

字數:3044   加入書籤

A+A-


    鹹陽城沉浸在戰勝的喜悅中,街頭巷尾張燈結彩,百姓們歡聲笑語,慶祝秦國大破六國聯軍。然而秦宮之內,氣氛卻凝重而複雜。秦王嬴政高坐在正殿的王座之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殿下群臣。白起與蒙恬身著沾染硝煙的戰甲,跪地接受封賞,滿朝文武的目光紛紛聚焦在他們身上。
    “白起、蒙恬,此次你們力挽狂瀾,助秦國大破六國聯軍,實乃大功一件,朕今日要重重賞賜你們。”秦王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白起與蒙恬叩首謝恩,齊聲說道:“一切皆陛下英明領導,我等不過奉命行事,不敢居功。”秦王隨後宣布,白起晉升為大良造,掌管秦國軍事要務,手握軍權,肩負著秦國軍隊進一步發展與壯大的重任;蒙恬則獲封將軍,負責鹹陽城防,兼領北部邊防軍事籌備,守護秦國都城與北部疆土的安全。
    封賞完畢,丞相魏冉邁著沉穩的步伐站了出來,他神色嚴峻,目光中透露出對秦國未來的憂慮:“陛下,雖說此次大敗六國聯軍,但秦國也損失慘重。當務之急,是休養生息,恢複國力,同時謀劃下一步東進之策。”魏冉在秦國朝堂多年,曆經風雨,他的話語在群臣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秦王微微點頭,深邃的目光看向滿朝文武:“丞相所言極是,眾愛卿對此有何見解?”
    這時,張儀邁著自信的步伐上前一步,他身著一襲黑色長袍,腰間佩著長劍,神色從容:“陛下,經此一役,六國雖元氣大傷,但未必會甘心就此罷手。臣願再次出使各國,趁他們驚魂未定,進一步分化瓦解,讓他們徹底無力對抗秦國。”張儀憑借著出色的口才與縱橫捭闔的謀略,多次在外交場上為秦國立下奇功。
    秦王思索片刻後應允:“好,張儀,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務必讓各國徹底臣服。”
    就在此時,一位年輕官員從隊列中走出,此人是新入朝堂的李斯。他身形修長,一襲青色官袍,眼神透著聰慧與果敢,拱手道:“陛下,臣以為,除外交手段外,秦國自身也需變革圖強。如今秦國律法、吏治、民生等諸多方麵,尚有可改進之處。若能推行新政,提升國力,六國更難抗衡。”李斯出身低微,卻憑借著自己的才學與抱負,在秦國朝堂嶄露頭角。
    秦王目光落在李斯身上,饒有興致地問:“哦?你且說說,該如何變革?”
    李斯清了清嗓子,條理清晰地說道:“其一,整頓吏治,選拔賢能,摒棄任人唯親,讓有才者居其位。如今朝堂之上,部分官員屍位素餐,阻礙秦國發展,唯有廣納賢才,方能為秦國注入新鮮血液;其二,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發展農業,充實秦國糧倉。民以食為天,糧食充足,百姓方能安居樂業,軍隊才有充足補給;其三,統一度量衡,便利商業往來,促進經濟繁榮。秦國各地度量標準不一,嚴重製約了商業發展,統一之後,國內貿易將更加順暢。”
    秦王聽後,陷入沉思。朝堂上也議論紛紛,有人對李斯的提議表示讚同,認為秦國確實需要變革,以適應新的局勢;也有人麵露憂慮,擔心新政會觸動各方利益,引發動蕩。秦國的舊貴族們,大多眉頭緊皺,心中暗自盤算著新政對自己家族的影響。其中,公子虔的後人公孫恒站出來,滿臉不悅地說道:“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這些新政恐會擾亂秦國根基,還望陛下三思。”他的話一出,一些舊貴族紛紛附和,朝堂上頓時分成兩派,爭論不休。
    這時,白起開口,他的聲音渾厚有力:“陛下,臣雖不懂朝堂之事,但深知國力強大對軍隊的重要性。若這些新政能讓秦國更加強盛,臣以為不妨一試。”白起在戰場上勇猛無畏,他從軍隊的角度出發,深知後勤補給和國力對戰爭的關鍵作用。蒙恬也點頭表示支持,他目光堅定,說道:“白起將軍所言極是,軍隊需要強大的國力支撐,新政若能施行,必能提升秦國的整體實力。”
    秦王權衡利弊後,緩緩說道:“李斯之策,確有可取之處。但此事關係重大,需謹慎行事。先成立新政籌備小組,由李斯牽頭,詳細規劃新政推行步驟,再做定奪。”
    散朝後,白起與蒙恬並肩走出宮殿。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拉長了身影。白起感慨道:“蒙將軍,這朝堂之事,如今看來也不比戰場輕鬆。”蒙恬笑了笑,笑容中帶著幾分無奈:“是啊,戰場靠武力,朝堂靠智謀。但隻要我們一心為秦國,總能找到前行之路。”兩人的情誼在戰場上建立,經曆生死考驗,此刻麵對朝堂的複雜局勢,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與此同時,蘇秦回到趙國,他將自己關在府邸之中,閉門謝客。曾經意氣風發、合縱六國的他,如今心中滿是挫敗。他苦心經營的合縱聯盟一朝瓦解,讓他深感無力。他坐在書房中,望著窗外漸漸暗下去的天色,回想起這些年為合縱奔走的點點滴滴,心中五味雜陳。但蘇秦骨子裏的堅韌,又讓他不甘就此沉淪,他在思索著新的出路,試圖再次凝聚六國力量,對抗秦國。他深知,這條路充滿荊棘,但為了心中的理想與六國百姓的安寧,他決定再次踏上征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儀則開始籌備出使各國的事宜。他坐在書房中,麵前堆滿了各國的情報,他仔細研讀,分析各國君主的性格、喜好以及各國之間的利益糾葛。他深知,此次任務艱巨,六國雖敗,但仇恨與警惕之心更甚。他必須想出更巧妙的策略,才能達成目的。他想起自己與蘇秦多年的較量,心中既有敬佩,也有一絲感慨。他們雖各為其主,但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而在鹹陽城的一隅,秦軒靜靜看著這一切。他雖已退居幕後,但對秦國的局勢仍密切關注。他看著秦國在嬴政的領導下,不斷發展壯大,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自己教導過的眾多弟子,他們在這亂世中各自施展才華,或為秦國效力,或為六國謀劃,他們的命運與天下局勢緊緊相連。他雖不再直接參與朝堂紛爭,但他相信,秦國的未來,充滿希望,也充滿未知。
    在民間,百姓們對於新政的傳聞議論紛紛。鹹陽城的集市上,一位賣布的商人對旁邊的攤主說:“聽說朝堂上在討論新政,要是真統一了度量衡,咱們做生意可就方便多了。”攤主卻有些擔憂:“這新政不知道會不會讓物價上漲,咱小老百姓可經不起折騰。”茶館裏,幾個讀書人也在熱烈討論,有人認為新政是秦國崛起的契機,也有人擔心會引發社會動蕩。這些民間的聲音,逐漸匯聚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影響著秦國未來的走向 。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