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風雲突變,情堅如磐

字數:3267   加入書籤

A+A-


    秦軒與顧盼在鹹陽城門口短暫相聚後,秦國的局勢卻愈發緊張。朝堂之上,大臣們圍繞著齊國中立後的應對策略爭論不休,宮外百姓們也因戰爭的陰影惶惶不安。
    回到府邸的秦軒還未好好休息,便被緊急召入宮中。秦王嬴政高坐於朝堂之上,神色冷峻,下方大臣們各執一詞。丞相李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齊國既已中立,此時正是我秦國集中兵力對付楚國的良機,可即刻出兵南下。”大將軍王翦卻皺眉反駁:“楚國地大物博,兵強馬壯,貿然出兵恐陷入持久戰,當再做謀劃。”
    秦軒思索片刻,進諫道:“陛下,楚國實力不可小覷,臣以為可先派間諜深入楚國,探清其軍事部署與國內虛實,同時在邊境集結兵力,以威懾楚國,使其不敢輕舉妄動。待時機成熟,再一舉進攻。”嬴政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秦軒所言有理,此事便交由你與王翦將軍共同負責。”
    領命後,秦軒便全身心投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中。他與王翦將軍頻繁商討軍事策略,選拔精銳士兵,安排間諜潛入楚國。每日早出晚歸,忙得不可開交。顧盼看著秦軒日漸消瘦的麵容,心疼不已,卻又深知他肩負重任,隻能默默在背後支持。
    她每日精心準備秦軒愛吃的飯菜,在他深夜歸來時,備好熱水,為他緩解一天的疲憊。閑暇之餘,顧盼也會在府邸的花園中為秦軒祈福,希望他平安順遂。她還時常與軍中將領的家眷交流,了解軍隊的情況,盡自己所能為秦軒提供幫助。
    此時的楚國,得知齊國中立的消息後,朝堂上下一片嘩然。楚幽王大怒,欲即刻出兵攻打秦國,以顯楚國之威。令尹李園卻進諫道:“大王,秦國勢大,齊國此時中立,我楚國若貿然出兵,恐孤立無援。當務之急,是聯合其他諸國,共同對抗秦國。”楚幽王聽後,雖心有不甘,但也覺得有理,便派使者前往韓、趙、魏三國,商議合縱之事。
    在秦國邊境,隨著秦軍的集結,氣氛愈發緊張。楚國也在邊境增派兵力,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秦軒親自前往邊境視察,他騎著一匹黑色駿馬,身著戰甲,威風凜凜地巡視著每一處營地。士兵們見主帥親臨,士氣大振,紛紛高呼口號,聲震雲霄。
    視察結束後,秦軒回到營帳,與將領們商討下一步計劃。此時,派往楚國的間諜傳回消息,楚國正積極聯絡韓、趙、魏三國,意圖再次組建合縱聯盟。秦軒得知後,臉色凝重:“若讓楚國成功聯合三國,我秦國將腹背受敵,必須想辦法阻止。”將領們紛紛點頭,開始商議應對之策。
    與此同時,鹹陽城中也暗流湧動。一些心懷不軌之人,趁著局勢緊張,企圖製造混亂。顧盼在一次外出時,偶然聽到幾個神秘人在酒館中議論,似乎在謀劃著什麽不利於秦軒的事情。她心中一驚,不動聲色地靠近,想要聽個仔細。
    原來,這些人是秦國國內的舊貴族勢力,他們不滿秦王嬴政的改革,更不願看到秦軒在朝堂上得勢,便想趁著秦軒在邊境忙碌之時,設計陷害他,以達到擾亂秦國朝堂的目的。顧盼得知此事後,心急如焚,她知道必須盡快將這個消息告訴秦軒。
    於是,顧盼立刻回到府邸,寫了一封密信,詳細說明了她聽到的內容。她找來一位可靠的侍衛,叮囑他務必將信親手交給秦軒。侍衛領命後,快馬加鞭地向邊境奔去。
    在邊境營地,秦軒收到顧盼的密信後,心中大怒。他深知這些舊貴族勢力的危害,若不及時處理,不僅自己性命難保,還會影響秦國的大局。他與王翦將軍商議後,決定先派一支精銳部隊秘密返回鹹陽,暗中調查此事,將這些舊貴族勢力一網打盡。
    安排妥當後,秦軒又將注意力轉回楚國方麵。他知道,楚國的合縱計劃才是目前最大的威脅。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決定使用反間計,破壞楚國與其他三國的聯盟。
    秦軒派人偽造了一些楚國與秦國暗中勾結的信件,故意讓這些信件落入韓、趙、魏三國使者手中。三國使者看到信件後,果然對楚國產生了懷疑,紛紛質問楚國使者。楚國使者百口莫辯,三國與楚國之間的信任出現了裂痕。
    楚幽王得知此事後,暴跳如雷,認為是秦國的陰謀,卻又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在這種情況下,楚國的合縱計劃陷入了僵局,各國之間矛盾重重,難以達成一致。
    而在鹹陽城,返回的精銳部隊在暗中調查後,掌握了舊貴族勢力的犯罪證據。他們在一個深夜,突然出擊,將這些舊貴族一網打盡,徹底消除了這個隱患。
    顧盼得知此事後,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她更加期待秦軒能夠早日凱旋,結束這場危機。而此時的秦軒,在邊境營地中,望著楚國的方向,心中充滿了堅定。他深知楚國自春秋時期起便是強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繁榮且文化底蘊深厚,雖近年來因內政腐敗、戰爭頻繁等原因逐漸走向衰落,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實力仍舊不可小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楚國雖在變法圖強上有所嚐試,楚悼王時期吳起變法取得過一定成效,卻隨著楚悼王的離世,新法大多被廢除,改革不力使得楚國難以像秦國通過商鞅變法那般,建立起高效的中央集權和強大的軍事製度。其國內政治被大氏族壟斷,國家稅收依賴王族土地,氏族封地幾乎不承擔稅負,導致經濟發展受限;軍事上,各氏族擁有私兵,國君難以有效調動兵力,麵對外敵時難以形成強大合力。
    反觀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蒸蒸日上,建立起了完善的軍功爵製,極大地激發了秦軍將士的戰鬥熱情和積極性,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秦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麵都有著明顯優勢,組織體係高效、兵源素質過硬、武器裝備精良,地緣上還因相繼滅掉韓、趙、燕、魏,沒有後顧之憂。
    秦軒明白,楚國不會輕易放棄合縱,必須趁熱打鐵,進一步削弱楚國的實力與影響力。他一邊密切關注楚國朝堂動態,一邊與王翦將軍加快軍事部署,在邊境不斷製造軍事壓力,試圖逼迫楚國露出破綻。
    而在楚國朝堂,楚幽王與令尹李園仍在為合縱失敗一事爭吵不休。李園主張與秦國求和,先穩定局勢,再圖後計;楚幽王卻咽不下這口氣,堅持要與秦國一戰。就在他們僵持不下時,國內又傳來了百姓因戰亂生活困苦、多地爆發小規模起義的消息,楚國國內局勢愈發動蕩。
    秦軒敏銳地察覺到,楚國已經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這正是秦國出兵的最佳時機。他立即上書秦王嬴政,詳細闡述了楚國當前的局勢以及秦國的作戰計劃。嬴政看完奏章後,果斷下令,命秦軒與王翦將軍率領秦軍,向楚國發起全麵進攻。
    一場決定秦楚兩國命運的大戰,即將拉開帷幕,秦軒深知,這一戰不僅關乎秦國的未來,也關乎他與顧盼的未來 。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