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戰後餘波,朝堂新局
字數:4938 加入書籤
鹹陽宮的金殿再次被莊嚴肅穆的氛圍籠罩。陽光透過高高的窗欞,灑在金磚鋪就的地麵上,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斑。嬴政端坐在龍椅之上,龍椅的威嚴與帝王的氣勢相得益彰。殿下,文武百官整齊排列,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對這場勝利的欣喜,又隱隱有著對朝堂局勢變化的揣測。
“蒙恬將軍北伐匈奴大獲全勝,收複河套,實乃我大秦之幸!”嬴政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聲音裏滿是欣慰與自豪。
蒙恬身著戰功赫赫的鎧甲,大步出列,單膝跪地,高聲說道:“此乃陛下洪福齊天,大秦將士用命,臣不敢居功。”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盡顯大將風範。
李斯緊接著出列,臉上堆滿了笑容,恭敬說道:“陛下,蒙將軍此次北伐,揚我大秦國威,實應重賞。河套地區收複後,移民實邊、修築長城等事務也需妥善安排,以保邊疆長治久安。”
眾臣紛紛附和,一時間大殿裏議論紛紛。這時,一位年輕的官員從隊伍中走出,此人正是新晉的諫議大夫趙宇。他身形清瘦,麵容沉穩,作揖行禮後說道:“陛下,臣以為河套雖複,但民生重建迫在眉睫。如今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築長城,百姓負擔恐過重,還望陛下斟酌。”
此言一出,大殿內瞬間安靜下來,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嬴政。嬴政微微皺眉,陷入沉思。片刻後,他緩緩說道:“趙愛卿所言不無道理,然長城乃抵禦匈奴之屏障,不可不建。眾愛卿可有良策,既能修築長城,又能減輕百姓負擔?”
大臣們交頭接耳,一時無人應答。就在這時,秦軒出列,他身著戰甲,雖曆經征戰卻依舊身姿挺拔。行禮後,秦軒說道:“陛下,臣在軍中時,見河套地區有諸多荒地。可將部分修築長城的勞力轉為開墾荒地,一來可減少百姓負擔,二來能充實邊疆糧草儲備,一舉兩得。”
嬴政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點頭道:“秦將軍此計甚好。此事就交由蒙恬將軍與李斯丞相共同商議辦理,務必做到民生、邊防兩不誤。”
蒙恬和李斯領命退下。接著,朝堂又商議了對此次北伐將士的封賞事宜。嬴政對蒙恬、秦軒等一眾將領論功行賞,阿勇等表現出色的小兵也得到了嘉獎。阿勇被賜予了一把鋒利的長劍,劍身寒光閃爍,劍身上刻著“勇冠三軍”四字,這不僅是對他戰功的認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阿勇雙手捧著長劍,激動得熱淚盈眶,心中暗自發誓,日後定要更加努力,為大秦再立戰功。
退朝後,秦軒回到府邸。剛進家門,兒子秦禦霄便迎了上來,臉上滿是興奮與自豪:“父親,您此次凱旋,真是威風凜凜!聽說朝堂上又有諸多新議?”
秦軒微笑著點頭,將朝堂上的討論簡單說了一番。秦禦霄聽後,若有所思地說:“父親,兒覺得這是個機遇。河套地區開墾荒地,咱家可出資相助,一來能為大秦效力,二來也能在邊疆拓展產業,日後必有益處。”
秦軒看著兒子,眼中滿是欣慰:“禦霄,你能有此見識,為父很是高興。此事容我再斟酌一番,若可行,咱們便全力支持。”當晚,秦軒與秦禦霄秉燭夜談,詳細探討了資助開墾荒地的具體事宜,包括出資的規模、招募勞力的方式以及與當地官府的合作模式等。父子倆你一言我一語,謀劃著家族在邊疆的未來布局。
與此同時,蒙恬回到將軍府,他的夫人早已在府中翹首以盼。見到蒙恬,夫人眼眶微紅,快步迎上前:“將軍,你可算回來了,這一去這麽久,妾身每日都提心吊膽。”
蒙恬輕輕握住夫人的手,溫柔說道:“讓你擔心了。如今戰事已畢,邊疆也暫時安寧,日後我便多陪陪你和家人。”
夫妻二人正說著,副將前來求見。蒙恬讓夫人先回房休息,自己則去書房見副將。副將帶來了河套地區的詳細地圖和初步的開墾計劃,兩人就著地圖和計劃商討了許久,力求將各項事務安排得盡善盡美。他們研究了土地的分布、水源的位置,規劃了灌溉渠道的走向,還探討了如何組織士兵和移民進行高效的開墾工作。蒙恬在地圖上圈圈點點,標記出重點開墾區域和需要修築的防禦工事,確保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也能保障邊疆的安全。
而在匈奴王庭,戰敗的消息傳來,匈奴單於暴跳如雷,將王庭內的物件砸了個稀爛。“大秦,此仇不報,我誓不為人!”他咬牙切齒地吼道。
匈奴的智囊團聚集在王庭,商討著應對之策。一位年長的謀士說道:“單於,如今秦軍勢大,正麵抗衡恐難取勝。咱們可派小股騎兵騷擾其邊疆,破壞其開墾和修築長城的計劃,待其疲憊之時,再尋機而動。”
單於聽後,沉思片刻,點頭道:“就依你所言。傳令下去,挑選精銳騎兵,即刻出發。”很快,一支由匈奴精銳組成的騎兵隊伍悄然離開了王庭。他們輕裝上陣,隻攜帶了少量的幹糧和水,憑借著對草原的熟悉和精湛的騎術,在夜色的掩護下向大秦邊疆疾馳而去。這支騎兵隊伍的首領是匈奴的猛將哈克,他作戰勇猛,性格凶殘,對大秦充滿了仇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邊疆,秦軍將士們開始投入到修築長城和開墾荒地的工作中。阿勇所在的隊伍負責開墾一片肥沃的土地。他和戰友們手持農具,在荒蕪的土地上辛勤勞作。雖然辛苦,但想到是為了大秦的未來,為了守護這片土地,每個人都幹勁十足。
“阿勇,加把勁!等這片地開墾出來,就能種上糧食,咱們邊疆的百姓就不用再挨餓了。”一位戰友對阿勇喊道。
阿勇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笑著回應:“好嘞!等收了糧食,我要給家裏寄些回去,讓爹娘也高興高興。”阿勇一邊勞作,一邊憧憬著未來的生活。他想象著這片荒地變成良田,長出金黃的麥穗,百姓們過上富足的日子。他還想著等戰爭徹底結束,自己就回家娶鄰村的姑娘,生幾個孩子,讓爹娘享受天倫之樂。
然而,平靜的日子並未持續太久。一日,正當阿勇他們在田間勞作時,遠處突然揚起一片塵土,一群匈奴騎兵如旋風般衝了過來。他們揮舞著彎刀,口中發出陣陣呼嘯,氣勢洶洶。阿勇心中一緊,立刻意識到危險來臨。他迅速放下手中的農具,拿起放在一旁的長槍,大聲喊道:“兄弟們,匈奴來了,準備戰鬥!”
戰友們紛紛拿起武器,迅速組成防禦陣型。他們雖然手中的武器大多是簡陋的農具改製而成,但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和無畏。匈奴騎兵很快衝到了跟前,哈克一馬當先,揮舞著手中的大斧,惡狠狠地砍向一名秦軍士兵。那名士兵用鋤頭奮力抵擋,但還是被強大的力量震倒在地。阿勇見狀,怒目圓睜,挺槍刺向哈克。哈克側身躲過,反手一斧砍向阿勇。阿勇靈活地跳開,與哈克展開了激烈的搏鬥。
戰場上,喊殺聲震天。匈奴騎兵憑借著機動性和凶悍的氣勢,對秦軍造成了不小的威脅。但秦軍將士們毫不畏懼,他們相互配合,用簡陋的武器頑強抵抗。有的士兵用鋤頭砸向匈奴騎兵的馬腿,有的士兵用鐮刀割斷敵人的韁繩,還有的士兵用石頭砸向敵人。在戰鬥中,阿勇的手臂被匈奴騎兵的彎刀劃傷,但他不顧傷痛,繼續戰鬥。他心中隻有一個信念:保衛這片土地,保衛自己的家園。
與此同時,附近的秦軍營地接到了警報。秦軍將領立刻率領一支救援部隊趕來支援。他們騎著快馬,手持長槍,如同一股鋼鐵洪流衝向匈奴騎兵。匈奴騎兵見勢不妙,想要撤退。但秦軍將士們怎會輕易放過他們,緊緊追擊。在秦軍的前後夾擊下,匈奴騎兵損失慘重,哈克見大勢已去,隻好率領殘部倉皇逃竄。
這場突如其來的戰鬥雖然短暫,但卻給秦軍敲響了警鍾。邊疆的安寧依然麵臨著威脅,匈奴隨時可能再次來襲。蒙恬得知此事後,立刻加強了邊疆的防禦部署。他增派了巡邏的士兵,在邊疆設置了多個烽火台,以便及時發現匈奴的動向。同時,他還組織士兵進行軍事訓練,提高士兵的戰鬥技能和應急反應能力。
在鹹陽城,秦軒得知邊疆遇襲的消息後,決定親自前往邊疆視察。他向嬴政請命,嬴政批準了他的請求,並讓他負責協調邊疆的防禦和開墾工作。秦軒帶著一隊精銳士兵,日夜兼程趕往邊疆。一路上,他看到了百姓們為了重建家園而辛勤勞作的身影,也看到了戰爭給這片土地帶來的創傷。他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守護好這片土地,讓百姓們過上安寧的生活。
秦軒到達邊疆後,立刻與蒙恬會合。兩人商討了應對匈奴騷擾的策略,決定采取“以守為攻,主動出擊”的方針。一方麵,加強長城的修築和防禦工事的建設,提高邊疆的防禦能力;另一方麵,組建一支精銳的騎兵部隊,主動出擊,打擊匈奴的有生力量。為了組建騎兵部隊,秦軒親自挑選士兵,選拔將領。他從秦軍將士中挑選了一批騎術精湛、作戰勇猛的士兵,組成了一支名為“天狼軍”的騎兵部隊。他任命自己的親信將領李明為天狼軍的統領,並對天狼軍進行了嚴格的訓練。
在訓練過程中,秦軒親自指導士兵們的騎術和戰術。他教導士兵們如何在馬上靈活作戰,如何利用地形和天氣條件進行戰鬥。他還組織士兵們進行實戰演練,模擬匈奴騎兵的攻擊方式,讓士兵們熟悉敵人的戰術特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天狼軍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成為了邊疆防禦的一支重要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邊疆的開墾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一片片荒地變成了良田,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長城的修築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長城的防線不斷延伸,成為了抵禦匈奴的堅固屏障。然而,匈奴並未放棄對大秦邊疆的騷擾。他們時不時地派出小股騎兵,對邊疆的村莊和開墾地進行襲擊。但每次都被秦軍擊退,損失慘重。
在一次戰鬥中,天狼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交鋒。李明率領天狼軍衝入敵陣,與匈奴騎兵展開了近身搏鬥。天狼軍的士兵們騎術精湛,作戰勇猛,他們揮舞著長劍,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人。在戰鬥中,李明發現了匈奴騎兵的首領。他一馬當先,衝向匈奴首領,與他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單挑。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李明憑借著高超的武藝和頑強的意誌,將匈奴首領斬於馬下。匈奴騎兵見首領被殺,頓時軍心大亂,紛紛逃竄。天狼軍乘勝追擊,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
這場勝利極大地鼓舞了秦軍的士氣,也讓邊疆的百姓們看到了和平的希望。然而,秦軒和蒙恬知道,匈奴不會善罷甘休,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他們繼續加強邊疆的防禦和建設,等待著匈奴的下一次進攻,同時也在謀劃著如何徹底解決匈奴的威脅,讓大秦的邊疆真正實現長治久安。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