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番外四:嬴政駕崩
字數:4317 加入書籤
鹹陽宮中,秦始皇嬴政的身體每況愈下。長期的操勞與對長生不老的執念,使他在丹藥的侵蝕和繁重政務的雙重壓迫下,逐漸走向生命盡頭。
嬴政自統一六國以來,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竹簡文書,常常批閱至深夜。他一心想要建立一個千秋萬代的帝國,推行郡縣製,統一度量衡和文字,這些舉措雖對國家長遠發展意義重大,但也極大地消耗了他的精力。而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中,他不斷服用術士煉製的丹藥,這些丹藥中含有大量重金屬,進一步損害了他的健康。
這日,嬴政強撐病體,坐在龍椅之上,目光掃視著朝堂下的群臣。他雖已虛弱,但威嚴仍在,隻是眼中多了幾分疲憊與不甘。
“朕一生南征北戰,橫掃六國,建立這不世之功。如今這天下,朕卻仍放不下心。”嬴政聲音沙啞,卻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氣勢。
丞相李斯上前一步,恭敬道:“陛下,大秦江山穩固,陛下洪福齊天,定能長命百歲,庇佑我大秦千秋萬代。”李斯表麵恭敬,內心卻十分複雜。他跟隨嬴政多年,深知這位帝王的雄心與手段,也明白自己的權勢皆來自於嬴政。如今嬴政身體堪憂,他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打算。
嬴政微微搖頭,他心中明白,自己時日無多。這些日子,他一直在思考身後之事,誰來繼承皇位,如何確保大秦帝國的延續,這些問題日夜縈繞在他心頭。扶蘇為人寬厚,且素有賢名,嬴政本有意傳位於他,希望他能以仁政穩固大秦江山。但扶蘇曾多次直諫嬴政,反對他的一些嚴苛政策,這讓嬴政心中有所不滿,也因此將他派往上郡監軍。
隨著病情加重,嬴政決定東巡,希望在途中尋求仙藥,同時也想借此機會巡視邊疆,鞏固統治。他帶著李斯、趙高以及小兒子胡亥等一行人,踏上了東巡之路。
一路上,嬴政強忍著病痛,視察各地。他看到百姓們在繁重的徭役下生活困苦,心中也有些許憂慮。但他堅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秦的長遠利益,隻要熬過這段艱難時期,大秦必將繁榮昌盛。
然而,當隊伍行至沙丘時,嬴政終於支撐不住,轟然倒下。
“陛下!陛下!”李斯、趙高和胡亥等人圍在嬴政身邊,焦急呼喊。嬴政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對李斯說道:“朕……朕命你,傳位於扶蘇……”話未說完,便閉上了眼睛,一代帝王就此駕崩。
李斯看著嬴政的遺體,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扶蘇向來與自己政見不合,若扶蘇即位,自己的地位恐不保。此時,趙高悄悄湊到李斯耳邊:“丞相,扶蘇即位,對您恐怕不利。不如我們篡改遺詔,立胡亥為帝,您覺得如何?”
李斯大驚:“這可是大逆不道之事,萬萬不可!”
趙高卻不緊不慢:“丞相,如今陛下駕崩,無人知曉遺詔內容。隻要我們二人聯手,此事必成。況且,胡亥性格溫和,若他即位,定會對丞相感恩戴德,丞相依然可以位極人臣。”趙高之所以極力慫恿李斯篡改遺詔,是因為他與胡亥關係密切,且深知扶蘇一旦登基,自己便會失勢。他在宮中多年,憑借著對嬴政的揣摩和逢迎,獲得了一定的權勢,自然不想輕易失去這一切。
李斯心中猶豫,一方麵是對大秦的忠誠,一方麵是對自身利益的考量。他想起自己從一個小吏一步步走到丞相之位,曆經無數艱辛,實在不願輕易放棄眼前的榮華富貴。而且,他也擔心扶蘇即位後,會推行一係列與自己相悖的政策,自己多年來為大秦製定的製度和策略可能會被推翻。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李斯陷入了極度的糾結之中。他反複思考著趙高的提議,心中天人交戰。他也曾試圖說服自己堅守對嬴政的承諾,將皇位傳給扶蘇,但對權力的渴望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最終還是戰勝了他的理智。
最終,在趙高的再三勸說下,他還是動搖了。
於是,李斯和趙高篡改了遺詔,賜死扶蘇,立胡亥為帝。他們假稱嬴政在沙丘病重時,曾立下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命令他自殺。同時,指責蒙恬與扶蘇同謀,也令其自盡。
扶蘇接到詔書後,悲痛萬分。他雖對父皇的命令感到不解,但生性仁孝的他,還是決定遵從遺詔。蒙恬卻覺得事有蹊蹺,勸扶蘇不要輕易赴死,應先派人核實情況。但扶蘇心意已決,最終拔劍自刎。蒙恬不願就範,被囚禁起來,最終也被殺害。
胡亥即位後,史稱秦二世,而大秦帝國,也在這一場陰謀中,逐漸走向衰落的深淵。胡亥本就昏庸無能,又在趙高的蠱惑下,肆意揮霍,加重百姓的賦稅和徭役。他整日沉迷於酒色,不理朝政,將大權都交給了趙高。趙高趁機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朝堂之上一片烏煙瘴氣。
與此同時,遠在沛縣的劉邦和會稽郡的項羽,正厲兵秣馬,準備迎接新的挑戰,他們與大秦帝國的鬥爭,也因嬴政的駕崩,變得更加激烈。劉邦聽聞嬴政駕崩的消息後,意識到反秦的時機已經成熟。他深知,秦二世的統治必定不得人心,百姓們對秦朝的怨恨已經達到了頂點。於是,他加快了擴充軍隊的步伐,四處招攬人才,準備向秦朝發起更猛烈的進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項羽在會稽郡也密切關注著天下局勢。他聽聞嬴政駕崩,心中大喜。他早就對秦朝的統治恨之入骨,如今嬴政已死,他覺得推翻秦朝的機會終於來了。他與叔父項梁一起,整頓軍隊,訓練士兵,製定戰略計劃,準備與秦朝展開一場決戰。
在民間,百姓們對秦二世的統治極為不滿。各地的起義軍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崛起,他們打著反秦的旗號,向秦朝的統治發起挑戰。原本表麵平靜的大秦帝國,如今已是風雨飄搖,一場改朝換代的風暴即將來臨。而劉邦和項羽,這兩位亂世英雄,也將在這場風暴中,逐漸嶄露頭角,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楚漢之爭,他們的故事,也將成為中國曆史上最為精彩的篇章之一。
在鹹陽宮中,趙高的權勢日益膨脹。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打壓朝中的忠臣良將。許多曾經為大秦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都被他以各種罪名陷害致死。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
李斯雖身為丞相,但在趙高的排擠下,權力也逐漸被架空。他開始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不該與趙高合謀篡改遺詔。但此時,一切都已無法挽回。他試圖反抗趙高,但每次都被趙高巧妙地化解。趙高還在秦二世麵前不斷詆毀李斯,說他心懷不軌,想要謀反。秦二世本就對李斯心存疑慮,在趙高的挑撥下,最終下令將李斯逮捕入獄。
李斯在獄中受盡折磨,但他始終不肯承認謀反的罪名。他多次上書秦二世,為自己辯解,但這些書信都被趙高扣押。最終,李斯被判處腰斬之刑。在被押往刑場的路上,李斯望著鹹陽城的天空,心中充滿了悔恨和無奈。他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抱負,想起跟隨嬴政統一六國的輝煌歲月,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悲從中來。
隨著李斯的死去,趙高徹底掌控了朝政大權。他更加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甚至上演了“指鹿為馬”的鬧劇,以測試朝中大臣對他的忠誠度。那些敢於反對他的大臣,都被他一一殺害。秦二世對趙高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依舊沉迷於享樂之中。
而在民間,百姓們的生活愈發困苦。繁重的賦稅和徭役讓他們不堪重負,許多人被迫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各地的起義軍不斷壯大,他們攻城略地,給秦朝的統治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其中,劉邦和項羽的軍隊最為強大,成為了秦朝的兩大勁敵。
劉邦率領著他的軍隊,一路攻城略地,逐漸向鹹陽逼近。他深知,要推翻秦朝,必須贏得民心。因此,他嚴格約束士兵,禁止他們騷擾百姓。每到一處,他都會開倉放糧,救濟百姓,贏得了百姓們的擁護和支持。他還招攬了許多有才能的人,如張良、韓信等,這些人為他出謀劃策,幫助他製定戰略計劃,使他的軍隊實力不斷增強。
項羽則憑借著他的勇猛和軍事才能,在戰場上屢立戰功。他率領著八千江東子弟兵,與秦朝的軍隊展開了一場場激烈的戰鬥。他的軍隊士氣高昂,戰鬥力極強,所到之處,秦軍聞風喪膽。他在巨鹿之戰中,破釜沉舟,以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威震天下。這場戰役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反秦起義軍的士氣,也讓項羽成為了反秦的領袖人物。
隨著劉邦和項羽的勢力不斷壯大,秦朝的統治搖搖欲墜。秦二世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但此時已經為時已晚。他試圖調集軍隊抵抗起義軍,但各地的軍隊早已人心渙散,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最終,劉邦的軍隊率先攻入鹹陽。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隻好向劉邦投降。至此,大秦帝國宣告滅亡。但劉邦和項羽之間的爭鬥並沒有結束,他們為了爭奪天下,展開了一場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這場戰爭,不僅決定了誰將成為天下之主,也改變了中國曆史的走向。在這場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各展其能,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為精彩的戰爭之一。
喜歡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請大家收藏:()我創造的書竟然成為了曆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