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戰爭兵工廠
字數:3202 加入書籤
呼呼,秋日黃黃,北風呼嘯,楓葉簌簌!
漫山紅遍,叢林盡染,整個太行山都被秋景所籠罩,上黨這座兵工基地也不能例外。
踏踏,雖是鋪就的寬道上,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讓翹首以盼的馬鈞不由打緊精神。
因為與漳河大營相近,所以路程並不遠,魏延一行策馬揚鞭,很快便抵達了主大營。
“卑職馬鈞,見過魏將軍!”遠遠的,馬鈞便疾步迎了上去。
“希率律!”魏延不敢怠慢,急忙翻身下馬還禮:“馬大人言過了!”
論官職,其實兩人並沒有所謂的大小之分,一個掌管並州各方武備,一個掌管軍中重器兵工營,職責不同,沒有所謂的大小之分。
但馬鈞卻不敢怠慢,連忙道:“將軍裏麵請!”
“嗯!”魏延沒有在這些小事上糾纏,而是在馬鈞的帶領下,快步入營。
大營嘈雜且悶熱,叮叮當當的鍛鐵聲中混合著滾滾熱浪,在整個山穀中回蕩。
雖然環境嘈雜,但大營規劃齊整,鍛鐵、倉儲、生活、乃至食堂等等各個場所。
坐落分明,層次有序,即使是魏延這個門外漢,也能一眼看個大概。
看到這裏,他也不得不暗中佩服馬鈞的能力。
太嶽兵工營很大,但同時也很小,說大是因為其管轄範圍大。
說小,是因為核心的鑄造營,與器械坊方圓不過十裏。
一行人很快便來到了核心區域的鑄造營。
“烘烘!”
“叮叮當當!”
“快,加火!”
“在加,繼續加!”
此時的鑄造營內,人聲鼎沸,金鐵碰撞的鐺鐺聲,混雜著火焰熊熊的烘烘聲,以及工匠們大聲的呼喝聲。
呼呼的風箱,熊熊的炭火,赤紅的鍛鐵刀坯,在敲敲打打中,不斷成型。
“磁茲!”一陣沸騰的蒸汽彌漫,數百柄刀坯同時入水萃取,整個大營瞬間被白色的霧靄籠罩,煞是壯觀。
隨行的王充看到這裏,心中一陣振奮,聽著水霧呲呲的蒸騰聲,全身的細胞都在顫栗。
魏延不由向身側請教道:“馬大人,此刀一日能鍛造幾何!”
“全賴主公與各位大人支持,如今鑄造廠在匠師的努力下,單日可鍛造三千柄此類長刀!”
頓了頓,馬鈞接著道介紹到:“至於普通長矛、竹槍、戰戟、倉庫堆疊無數,暫時不再產出....”
一柄柄刀劍模胚的形成,便無形中的增強了夏軍的實力與戰力。
在這個軍隊大都武裝木矛長戟的年代,能裝備刀盾的絕對是軍中銳士。
即使以裝備奢侈見長的夏軍,能裝備長刀的絕不超過半數,可想而知其中威能。
常人隻看到了夏軍武力強悍,卻不知在這背後,有著比軍隊人數還多的匠人們,在沒日沒夜的打造刀甲裝備。
這些在後方揮灑汗水的工匠,是前線士兵們保持戰鬥力的,另一重要支柱。
日常操練不殆,軍中紀律森嚴,講武堂培訓的基層武官能力卓越,再加上兵工廠鍛造的刀甲裝備精良。
這些都是夏軍戰力快速提升的原因,其中缺了誰,整體實力都會下降一大截。
如果說漢軍乃至鮮卑人,是三五人養一個兵員,那麽夏軍同樣是三五勞力養一戰兵,但其中所消耗的資源與錢財卻不在同一層次上。
怎麽說呢,若論財富與與體量對比,坐擁中原的正統朝廷,絕對能將夏軍的草台班子吊起來打。
但是朝廷體量大,需要養的士兵與地方開銷的也大。
而且夏軍曾經霍亂洛陽司州等地,北上後又將匈奴三百年積蓄的底蘊,吞噬一空。
隨後又是攻略幽冀二州,如今更是將幽州人力物力遷徙大半,其中所得不以道計。
這麽多的錢財與物資,裝備四大軍團十六萬人的正規軍,其中戰力可想而知。
夏軍的正規軍團隻有四個,分別是徐晃的南郡軍團,臧霸的雲中軍團,雁門的太史慈軍團,乃至新組建的上黨軍團。
兵工廠內產出的刀劍甲胄,大都是四大軍團優先,被這些人瓜分了。
至於郭藴的兵團的三十萬自建兵團,韓忠的八旗扈從軍,又或者是漳河大營的數十萬新軍,隻能用淘汰下來的舊貨。
他們的裝備水平,大多還停留在長矛戰戟上,護身防具更是隻有簡單的小圓盾,與普通的竹木胸甲,或者簡易的皮甲。
即使如此,便已經是算是這個時代的奢侈裝備了,因為其它地方武備,甚至連上銅的木盾都裝備不上,披甲率更是慘不忍睹。
當然,裝備再好,還是要看人的,比如當年被評為衛國英雄的少帥,空有全國最精銳的海陸空軍隊與最好的裝備。
還不是屁都沒放,便將遼東八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和三千萬家鄉父老丟給了倭寇霍霍,甚至連那些號稱…
是以裝備很重要,統軍將領更重要,賤養有賤的好處,奢侈有奢的妙用。
用簡單的話概括就是,質量不夠數量來湊,量變引起質變...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