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百萬胡騎入關

字數:4594   加入書籤

A+A-


    天下動蕩,局勢詭異。
    隨著朝廷急件一再催促,加上各種高官厚祿,封賞許諾。
    各路北伐大軍,哪怕心思各異,也不得不揮兵猛攻。
    武都侯丁原,即使明知憑借手中兵力,與臧霸對峙徒耗無功,也不得不強忍著士兵傷亡,在堅城下流血。
    河內河東地區的董卓與孫雍,身上壓力同樣沉重,但他們卻有底氣,對抗朝廷施加的壓力。
    前者董魔王是西涼坐地虎,統帥六萬西涼精銳,甚至之後平定西羌叛亂,還要靠董卓出力。
    後者孫大帥,是接受招安的河東侯,征北將軍,實權諸侯。
    此人麵上一套,背地裏又是不同,對此朝廷也無甚辦法,隻能忍著。
    常山的王芬,倒是勇猛,他雖然是一介文士,卻沒有保存實力或者養寇自重的想法。
    所以毫不吝惜士兵傷亡,繼續猛攻常山各地城關,拿下一座座大小縣城,向朝廷表功。
    幽州劉虞同樣不弱,作為漢室宗親,在接到朝廷的命令後,便不顧幽州民力枯竭,發動大軍急攻漁陽。
    這是因為幽州是他的老巢,再加上後勤補給,都依賴朝廷輸血,不用漢帝催促,他也會繼續進攻。
    亦如李信所料,朝廷重點突破的方向,確實是董卓和王芬兩人進軍的東南方向。
    所以徐晃和黃紹的壓力很大,再加上主公遲遲不願放權,隻能丟城失地節節抵抗。
    若是朝廷的將領,這樣丟城失地一路敗退,恐怕早就被革職砍了腦袋。
    但徐晃和黃紹這些將領不一樣,李信這名人主,也與其他人不同。
    所以盡管失地丟城,但李信表麵上卻沒有一句苛責,甚至還要給予更多的支持。
    朝廷攻城掠地,侵略如火的同時,北地鮮卑同樣有所得。
    在夏軍有意無意的放水下,鮮卑人在損兵折將後,也如願以償的突破了武皋武要兩處要塞。
    百萬胡騎,全麵越過長城防線,兵鋒直指雁門、定襄、雲中、乃至黃河南岸的美稷等地區。
    隨著鮮卑入關,北方沿線地區的世家百姓也遭了殃,雖然在此之前,夏軍已經派人將民眾內遷。
    但仍有一些頑固分子,和新遷徙而來,自持實力的世家豪強,留在了北方。
    故土難離,心存僥幸,或是藝高人膽大,等等不一而足。
    定襄等地的漢人還好一些,因為他們常年遭受兵禍。
    他們或多或少的都領略過戰爭的殘酷,但雲中東部的匈奴人可就慘了。
    因為以往都是他們劫掠別人,很少有人敢撩撥到他們頭上。
    即使是當初屠刀犁遍河套,他們這些黃河北部陰山腳下的順民,卻沒遭受什麽痛苦,所以很多人便留在了故地。
    對於這群死硬分子,夏軍不知是善心大發還是怎麽回事,一改往日的作風,竟然沒有強求。
    前套平原,雲中郡,北方白水流域,武泉縣。
    作為武皋後方,也是此前,夏軍後勤基地之一。
    這裏駐紮著上一萬兩千名朔方士兵,領軍者是郭藴麾下大將魏越。
    武泉北部城門,大戰慘烈,鮮卑人的攻勢海如潮般洶湧。
    他們肩扛雲梯,在後方弓箭手的掩護下,迅速登城,與守軍肉搏。
    城下鮮卑人悍勇無雙,城上守軍士兵同樣不弱。
    這些士兵以前是奴,但經過郭藴、張遼、高順、曹性、魏越、成廉、這些悍將近一年時間的訓練整合後,已經蛻變成了兵。
    他們紀律嚴明,配合默契,雖然裝備與作戰經驗,比不上夏軍正規軍團精銳,但守城卻綽綽有餘。
    “踏踏!”正當魏越指揮士兵防守之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身後傳來。
    一名傳訊兵迅速登上城樓:“將軍,東側烏桓人,正渡白水,向我軍包抄而來...”
    “領軍者乃是烏桓大王蹋頓,看人數大概有六萬騎....”
    “狗日的,烏桓人這麽看的起老子...”
    魏越聞言怒罵一聲,轉身吩咐道:“通知下去,讓兄弟逐步撤出縣城,向西山進發...”
    “諾!”命令下達,很快便有一批批傳訊兵,前往各部通報。
    望著傳訊兵逐漸遠離的背影,魏越轉身望著攻城猛烈的鮮卑人,心中仍然有火滋生。
    他眺望東北方向攻城不休的鮮卑人,恨恨罵道:“狗日的,真當老子好欺負!”
    “火油滾木,不要吝嗇,統統傾瀉下去...”
    “老子要讓這些胡狗知道,不是誰都那麽好欺負的...”
    烘烘,命令下達,城上士兵迅速將所有物資,如瀑布般一股腦的傾瀉城下。
    石塊、滾木、火油乃至沸水,皆是守城利器,特別是火油灼燒著巨木。
    滾滾的熱浪與濃煙,更是將整個城牆籠罩,無論是守城士兵還是攻城胡人,皆不堪忍受。
    滾滾的火焰與敵軍的哀嚎,聽在魏越耳中,是那麽的美妙與動聽。
    戰場上,沒有什麽比敵人的哀嚎聲,更令將士們振奮與激動。
    胡人不講武德,區區一個武泉縣,便動用了十萬人馬圍攻,甚至連烏桓人也特麽的參與了進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知道的以為是看得起他,不知道的還以為他魏越,好欺負呢。
    魏越自認沒有招惹過烏桓人,甚至在此之前,與遼東地區的胡人都沒有任何交集。
    屠戮遼河的是太史慈,肆虐大漠的是黑騎兵,在草原製造殺戮的還是那個魔鬼。
    烏桓人似乎要將他們的怨氣,發泄在自己頭上,這讓他心裏很不平衡。
    合著你們幹不過太史屠,就把我當成軟柿子了,這解釋,他釀的根本就是狗屁不通。
    武泉之戰來的很快,去的也快,在烏桓人合圍之前,魏越便帶著萬餘人馬竄入西山小道,向著雲中方向撤離。
    姍姍來遲的蹋頓,撲了個空,這讓他怒火中燒:“漢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奸詐狡猾,沒有一絲勇士精神....”
    “大王,要不要我帶人追上去...”
    身側,木樺梨策馬上前道:“這夥人隻是一群步卒,他們跑不遠...”
    “此番,隻要五千人馬,吾便能生擒之...”
    “不必了!”蹋頓搖了搖頭,並沒有被怒火衝昏腦袋。
    他眺望西北方向連綿無盡的山脈,沉聲道:“山道路險,不適合騎兵作戰!”
    “漢人素來奸詐歹毒,若其於山間險道設伏,我軍縱有十萬,也未必能建功!”
    經過一年多的隱臥薪嚐膽,蹋頓別的能力或許沒有增強多少,但他的城府絕對更上一層。
    他眺望北方,目露精光:“聯軍百萬眾,隻需堂堂正正與李屠夫決戰,便能將他們碾碎!”
    “窮寇勿追,沒有必要為了區區一個漢將,讓族人在此行險...”
    漢人的奸詐是出了名的,相較於一馬平川的大漠草原,雲中定襄境內的地理環境無疑要複雜的多。
    這裏是夏軍的主場,山水險惡,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落入敵軍的陰謀中。
    所以他們初來乍到,在脫離聯軍主力作戰時,蹋頓是慎之又慎,絕不給敵人一絲可趁之機...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