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諸胡貪婪

字數:4958   加入書籤

A+A-


    蹋頓在給眾人科普一遍之後,繼續道:“河套之地,沃野千裏,水草豐茂,土地肥厚,物產豐富...”
    “這裏原先是漢庭,為了拉攏安撫南匈奴,特地劃下的治所...”
    “匈奴人得此肥美之地為根,便從未被饑餓所困擾,他們即使不四處擄掠,也能活的很滋潤...”
    說到這裏,蹋頓頓了頓道:“李屠夫偷襲美稷,征服匈奴人之後,強納河套之民,盡得匈奴三百年底蘊為用...”
    “加之後來,從中原各地,乃至幽州遼東等地,陸續遷民所得,其治下百姓至少有八百萬眾...”
    “八百萬!”聽到這個數字,帳內所有人瞬間不淡定了。
    他們雙眼發光,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樣。
    就連上首的和連,也心頭跳動,甚至是震驚。
    盡管對李屠夫的實力早有預料,但是當再一次聽到這個數字時,內裏依然波濤洶湧,久久不能平靜。
    即使是鮮卑人巔峰時期,族人也沒有三百萬,而河套一地,便有民八百萬,這讓一眾頭人如何不驚。
    巔峰時期的鮮卑人,北邊抗拒丁零,東方夫餘,西進西域烏孫,據匈奴的故地兼北方大漠。
    統治疆域東西長達一萬四千多裏,南北寬七千多裏,山川水澤和鹽池都在其管轄範圍之內,號稱控弦之士百萬眾。
    百萬眾有點誇張,鮮卑具體有多少人口,其實和連自己都不清楚。
    若以鮮卑人全民皆兵為算,除去老弱病殘不計錄,鮮卑人口數也就在三兩百萬之間,
    當然若算上一些附屬奴隸,和擄掠的兩腳羊,可能這個數字還要在往上翻一翻。
    但這些人口,大都分散在各部大人領地內,大單於直轄的族人勇士,也就在三五十萬上下浮動。
    而李屠夫治下一地,便有八百多萬人口,這讓他們如何不驚。
    驚詫過後,緊隨而來的便是一陣羨慕嫉妒恨。
    “漢人何其幸矣,隨便一地,便能擁民千萬眾!”眾人驚訝過後,隨之而來的便是貪婪與嫉妒。
    雖然蹋頓所言可能有些誇張,但李屠夫單憑,人口貧瘠的並州,與新征調河套之地,便能對抗南北霸主的夾擊...
    甚至如今,兩線作戰,仍有餘力,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河套的人力物力,絕對不是表麵上看上去那麽簡單...
    甚至其中的人口和底蘊,比之鮮卑,可能也不弱絲毫...
    若不然,根本解釋不通,為什麽夏軍會那麽頑強...
    而且,諸胡聯軍在與夏軍交手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對方的不一般…
    武器鋒利,鎧甲精良,弓弩箭矢,仿佛不要錢般,射個不停。
    甚至就連一些地方的城防兵,都是一日三餐,甚至配備了強弓,披上胸甲羊革。
    可以說,夏軍富足的後勤補給,奢侈的軍械裝備,在大漢乃至整個北方,是出了名的。
    而想要供養出這等軍隊,必然需要後方龐大的財力,和底蘊支撐。
    是以,並州河套,遠沒有表麵上那麽簡單,絕對不是什麽山窮水惡的不毛之地,其中所隱藏的財富絕對驚人…
    西部大人浦頭,更是眼珠子發紅:“憑什麽,他李屠夫隻不過是一個腦生反骨的賊匪罷了,何德何能擁此肥美之地...”
    “沒錯,李屠夫一介南蠻逆匪,起勢不過兩年,便能坐擁千萬人口...”
    “與其相比,我等韋族,是何等窮酸,何等不公...”
    “要我說,如今聯軍百萬,不如直接發兵,攻入河套,擄了其中人口充資....”
    此刻彌加慕容虎等一眾鮮卑頭人,競相鼓動,眸子中的貪婪之光毫不掩飾。
    恨不得現在就攻入河套,攻入美稷王庭,大肆擄掠一番。
    他們情報沒有蹋頓那般詳細,所以第一次聽說河套八百萬之民,自然按捺不住心中蠢欲。
    這個時代,人口就是財富,就是生產力,就是一個勢力綜合實力的體現。
    人口越多,能動員的兵力便越多,戰爭潛力便越強,其中重要性,毋庸置疑。
    以前各部頭人,可能是迫於大勢,不得不隨和連南下。
    那麽現在,在他們入關之後,看到了更大都利益,和誘惑,便開始真心實意的想要聚兵了。
    蹋頓望著一眾雙目發紅,叫囂著南下的鮮卑頭人,心裏愈發不屑。
    一群連基本情報,都摸不清楚的鮮卑雜蠢,就敢聚兵南下。
    長生天真是瞎了眼,讓這群人,占據了北方草原...
    盡管蹋頓心中腹誹,但還是繼續誘惑道:“此番我軍若想破滅李屠夫,便不能在這山川縱橫的北部僵持...”
    “以吾之見,各部聯軍,當趁此機會,一鼓作氣,越過黃河,攻入河套,才能徹底將李屠夫打垮...”
    “沒錯,蹋頓大王言之有理,河套之地,水草豐盛牛羊肥美...”
    “且一望千裏,盡是坦途,正適合我等騎兵,縱橫馳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慕容威似乎也反應過來,附和道:“李屠夫想依靠關內的山川地利,限製我軍騎兵發揮...”
    “那麽,我等便趁此機會,直接從黃河渡口,攻入夏軍老巢,逼其正麵決戰...”
    “隻要聯軍入套,草原主場作戰,以大勢強壓,必讓李屠夫授首...”
    浦頭亦道:“河套平原千裏,隻要我軍度過黃河,夏軍便無險可守...”
    “以百萬鐵騎之力,長生天之大勢,李屠夫縱使想要節節抵抗,也要問問各部麾下勇士,答不答應....”
    “我等附言....”此時此刻,眾人皆暢享美好未來,出言附和。
    他們表示此計策可行,河套平原千裏,一馬平川,這簡直就是長生天,專門為聯軍準備的主戰場。
    在一馬平川的河套平原決戰,簡直就是遊牧民族的主場,套用漢人一句話,就是如魚得水...
    而且因為河套地勢原因,夏軍無險可守,想要節節設防抵抗,也做不到...
    “此計甚妙!”上首處的和連大單,於也出聲讚揚:“蹋頓大王,果然是遼東豪傑,諸夏英雄...”,
    “此番謀略,比之當年一鳴驚人的冒頓,也絲毫不差...”
    “不敢,小王拙略,怎敢與天驕比肩...”
    聽得和連讚賞,蹋頓急忙謙虛回禮:“若論胸懷,還是大單於,更勝一籌...”
    “如今我族聯軍百萬眾,比之匈奴人巔峰之時,還要強盛十倍...”
    王帳內,兩族頭領一口兩個我族,你言我好,我言你強,在帳內商業互吹,毫不含糊。
    其實若真論起來,烏桓人與鮮卑人,還真是同出一源。
    鮮卑與烏桓,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東胡部落聯盟...
    他們久居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打敗後。
    一些不甘被匈奴吞滅的族人分為兩部,各自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
    這便形成了外人眼中的烏桓族,和鮮卑族,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以及匈奴大都很相似。
    如今借著聯盟的機會,若此番南下建功,說不得他們真能認祖歸宗,合兩族之好,統遼東和草原。
    在李屠夫入主並州之前,大漠與東部草原,是一超多強的局勢。
    其中以鮮卑為北方霸主,西南部匈奴、東部烏桓、夫於、丁零等部族為草原強雄。
    而其中佼佼者,則是匈奴與烏桓,如今匈奴被李屠夫吞滅,匍匐在其腳下,搖尾乞憐,甘作忠犬...
    而諸雄中,隻剩下烏桓丁零等族群,勉強算的上是一方強者。
    隻要烏桓人,願意與鮮卑結盟和好,遵大單於號令。
    大勢裹挾下,東北那些見風使舵的零散部族,想來也知道該如何選擇...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