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王芬的懊悔

字數:4972   加入書籤

A+A-


    中軍帥帳,氣氛泛冷,王芬披著一張厚厚的大襖。
    他看著身前冀州輿圖,不停的搓手哈氣,希望找到破局之策,或者說是全身而退之策。
    戰爭曠日持久,不但夏軍壓力大,冀州戰場的漢軍,同樣不堪重負,乃至已經山窮水盡。
    此番大軍久伐不下,地方不堪重負,愈加酷烈的徭役,使得百姓難以忍受,動亂頻發與日俱增。
    大漢朝廷的處境,更加艱難,他們隻是平定了境內叛亂,撲滅了黃巾的幾個主要力量。
    但各部州郡,餘煙尚在,蟊賊山匪四起,甚至汝南、青州、益州、和關中地區,又有幾股大部黃巾,有死灰複燃之象。
    甚至因為涼州西胡聯軍叛亂,進逼長安,威脅洛陽,導致現在的朝廷,也是自顧不暇,更加的難以為繼了。
    而且不但後方在艱難支撐,就連前線的將士,同樣在這寒冷的冬季苦熬。
    一八五年的冬天,真的很冷,不但百姓冷,士兵冷,將領們同樣不好受。
    北伐時浩浩蕩蕩,六萬中央精銳,沒有倒在敵人的刀箭之下,卻倒在了殘酷的自然環境之中。
    僵持到現在,常山各方大營內,已經有將近一萬多名戰士,因水土不服,凍僵了四肢,凍掉了手足。
    更多的,則是手腳凍瘡,感染風寒,於大帳之內,苟延殘喘。
    漢軍的後勤,因為境內動亂、人心浮動,賊軍騷擾、天氣嚴寒。
    積雪漫天,道路濕滑難行,等等各種複雜的原因,根本提供不了充足的禦寒衣物。
    也提供不了充足的取暖物資,就連他這個軍中統帥,都要裹著厚厚的裘衣,瑟縮在暖帳內發抖,更何況是普通士卒。
    這個冬天很冷,整個中原和北方,都籠罩在一股,殘酷的陰寒中,在瑟瑟發抖。
    甚至很多人,都沒能熬過這個寒冬,便涼涼了。
    這種情況下,隻要是個合格有心的統帥,大都會選擇退兵休養,以備來年再戰。
    可惜王芬不是普通的統帥,他是一個頑固派,退兵是萬萬不能退兵的,也不可能退兵的。
    因為他若敢在這個時候退兵,就等於承認了戰事不利,朝廷的獄詔立馬便能落到他身上。
    再加上聖上反複,政敵攻訐,輕者收押流放,重者被貶為底層官奴,甚至連累九族永世不得翻身。
    其他人可以退,但王芬這個主帥,是萬萬退不得。
    他想退,但不敢退,更不能退,因為退一步便是萬丈深淵。
    同時,心中的理智,卻又告訴他,該退了,該退了,該退了...
    僵持下去,到時不但他王芬死路一條,軍中一眾將士,也是死路一條...
    甚至就連退兵,都很可能成為奢望了,因為對麵的徐晃,絕對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撤軍而無動於衷。
    一旦漢軍退兵,在漫天風雪中,被夏軍鐵騎咬住...
    甚至在撤退的途中,被黑山方向的張燕賊廝,遊擊騷擾,雙向包圍絞殺。
    那下場,隻會更淒慘,弄不好撤退,會演變成全線敗退...
    因為,現在的漢軍,根本不具備在茫茫風雪中,作戰的能力...
    到了如今境地,退與不退,受傷的都是他王芬,都是他這個冀州統帥...
    後退是死,不退也是死,區別隻是早死晚死而已...
    “踏踏!”正當他憂心忡忡的時候,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帳外響起:“大人,不好了!”
    “夏軍殺入大營了...”
    “嗯,你說什麽?”
    “夏軍入營?”前一刻還在考慮怎麽破局,怎麽脫身,怎麽全身而退的王芬,聞言心中猛然一驚。
    他望著眼前周身浴血的將軍,瞬間清醒不少:“徐晃不是一直避戰不出的嗎?”
    “誰給借給他的膽子,突然主動出城襲營?”
    盡管早就知道,徐晃早晚會出城,早晚會與自己決戰。
    但真當到了這個時候,王芬還是不敢置信,還是心存僥幸。
    他不相信,往日裏以龜縮慫忍讓,著稱的徐龜明,會在這個時候,突然率軍出城。
    就算徐晃真的要出城,真的要出戰,那也應該是等到北方,等到河套方向傳來消息,而不是...
    “大人,徐晃真的來了!”
    宗周麵色疾苦,目光悲痛:“若所料不差,必然是北方出了變故,甚至可能是河套會戰,已經有了結果...”
    “最終的勝利者,很可能是夏軍,是李屠夫...”
    “若不然,徐龜明,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主動出兵...”
    “原來如此...河套之戰...結束了嗎...”
    王芬仰頭,喃喃自語,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作為北伐主力,作為冀州戰場的主帥,王芬對於河套戰事,自然是早有關注的...
    甚至對於夏軍的戰略,對於兩軍對決的勝負率,都有過揣摩和算計...
    在王芬和一眾將領看來,河套會戰,至少還能再僵持,十天半個月...
    若是胡人聯軍勝利,李屠夫敗亡,夏軍大勢已去,太行方向的徐龜明,很可能會不戰而降,倒向大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以徐晃的性格,和為人,是絕對不會,向胡人聯軍乞降的。
    亦或者是,心有不甘,退入太行,像張燕一樣,做那黑山賊匪...
    是以,王芬僵持到現在,已經沒有任何戰勝徐晃的能力了,但他還是咬牙僵持在常山境內不退兵。
    除了自身處境,和朝廷的壓力外,還有一點就是,寄希望於北方決戰,李屠夫被胡人聯軍的大勢壓垮。
    到時候常山境內的徐晃,則不戰自退,或者不戰而降。
    然而如今,徐晃主動出城,主動與漢軍決戰...
    這說明什麽,說明北方戰事已經結束了,河套會戰的最終勝利者,很可能是李屠夫...
    若不然根本解釋不通,徐晃前後態度作風,乃至戰略的變化...
    “大帥...如今...該怎麽辦...”
    宗周神色悲痛,帶著深深的懊悔:“徐晃麾下騎兵,已經殺到前陣大營,士兵們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很多傷寒在身的兄弟,更是被敵人毫不猶豫的,砍殺在大帳內,砍殺在冰天雪地中...”
    此刻的宗周心中絕望,他知道漢軍真的要敗了,哪怕中寨已經組織起了有效士兵防禦,
    但徐晃那員,經驗豐富,久經戰陣的宿將,真的會給他們機會嗎。
    自從戰事僵持不下,相互消磨損耗下,漢軍與夏軍的實力已經沒有開始那麽大了。
    甚至在後續風雪的磨練中,漢軍因為水土不服,非戰鬥減員嚴重。
    九成九的士兵,都瑟縮在營帳內,依偎取暖。
    他們不敢出帳,甚至連巡邏放哨的士兵,因為承受不住天寒地凍,都是一減再減,不足百一。
    這個時候,莫說被對方主力突入營中,就算是來個三五千人馬,都能形成一麵倒的屠殺。
    哪怕漢軍精銳,哪怕他們作戰堅強,哪怕他們有冰雕般的意誌。
    但在這個看天的時代,他們又能如何,又想如何呢,想被凍成冰雕嗎。
    無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武器時代,各方勢力之間。
    幾乎很少會在冬天,在漫天風雪中,在零下四五十度的情況下,征戰殺伐。
    哪怕有人,不顧將士生死,硬著頭皮在風雪中,磨練鋼鐵般的意誌,但付出的代價,絕對是慘重的...
    想想牛逼哄哄的赤帝,想想矮皇帝拿破輪,在想想德意誌的小胡子,甚至是高麗半島的南北戰爭...
    強行在冰天雪地的冬日裏開啟戰端,最終天數會教其做人,環境會教其做人...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