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諸夏家底

字數:5697   加入書籤

A+A-


    河套美稷,城主府中央大殿。
    一身戎裝的李信端坐上首,他英姿神武,意氣風發,給原本深沉的麵容上更添一絲威嚴。
    大廳中一眾文武列坐,左側是典韋、太史慈、臧霸、徐晃、昌豨、孫觀、孫康、高順、魏越、曹性、韓忠、王雄、潘豹、閻誌、公孫瓚、嚴綱、關靖等武將。
    以及左後排的日律、粟栗、羅睺、步度根、扶羅韓、泄歸尼、慕容虎、赫連通、拓跋榮、萬俟伏等鮮卑頭人。
    右側是以賈詡為首的、張既、王充、孫利、孫忌、李恭、李貢、羅惠、王儉、陳山、周平、吳謙等河套文官。
    此刻李信麾下人才濟濟,文武皆有所長,很多人經過南北戰爭的磨練,已然成長神速。
    他們不再是當初的賊匪,也不再是從豫州北上時的倉惶窘境。
    更不再是,被南北兩線壓境,處境堪憂的夏軍了。
    他們現在是天下霸主,南北共尊的諸夏正統,說一句文成武德也不誇張。
    自此之後,史書上將有他們的名,有一筆濃重的色彩。
    大殿中央,一身黑色文官玄鶴禮服的王充,一絲不苟,的向李信匯報著治下各地的情況。
    他麵色紅潤,聲音清朗:“主上,我大夏治下有幽州,冀州,並州,青州,兗州,雍州,涼州,夏州,西州...
    “北州,東州,南州,海州,瀚州,遼州、等十八州等上千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其中,徐達、陳東、李原、石勒、等人已經占領青州北部,兗州東郡,雍州西部,涼州北部....”
    說道這裏,王充頓了頓道:“人口方麵,遼州有漢民、鮮卑、烏丸、扶餘、肅慎、挹婁、靺鞨、三韓、林胡等諸部,將近一百八十萬人口...”
    “幽州地區,初步統計有民五十三萬,冀州暫時統計有民七百餘萬人..”
    “並州在冊民籍三百萬,河內有民八十餘萬,河東有民六十萬,河南有民九十四,夏州有民九百八十七萬...”
    “其中青州、兗州、雍州、涼州、以及東州、南州、西州、漠州、荒州、等地諸族歸附的人口,約有兩百八十萬戶,一千六百萬口...”
    “綜上所屬,我軍治下粗略統計,約有七百九十八萬戶,和三千九百萬人口...”
    “三千萬!”聞聽此言,殿中文武皆心神震動,相互間低聲議論著:“三千九百萬人口,那我大夏可征調多少賦稅和徭役!”
    “有此民口之眾,不要三五載,北方便可休養生息,恢複諸夏鼎盛....”
    如果說文臣關心的是賦稅與民力的話,那臧霸這些武將所關心的則是:三千萬人,可征兵幾何?
    到時若再深度挖掘挖掘,武裝個三五百萬大軍南下,還有誰可阻擋我大夏兵鋒...
    眾人心情激動,熱血起伏,恨不得現在暴個百八十萬的軍隊,然後南下吞並大漢,統治中原。
    這隻是想想而已,夏軍目前的情況,並不比大漢好多少...
    治下地盤有百分之八十是新附之地,其中的複雜不是一時半會能處理的。
    夏軍唯一比大漢好一點的地方就是,有並州與河套這兩個基本盤作保。
    一時倒也能維持各地的基本穩定,想要徹底消化則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磨合。
    “還是文和有先見之明啊...”在大概了解了一下,諸夏境內地力人力統計數據後,李信心中不得不發出一聲感慨。
    以當前階段統計的疆域,和人口做保,隻要休養生息,穩定恢複個三五年...
    其中積攢的力量,南下滅漢,吞並九州,輕而易舉...
    哪怕到時候,曹操袁紹等大尾巴蛆王,逆境奮起,也無傷大雅...
    因為他們現在雖然已經冒頭,但距離真正的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畢竟現在的大漢,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爛而不倒...
    有大漢這個四百年的正統蛆王,在上麵壓製著,曹操袁紹劉備這些幼蟲階段的蛐蛐。
    隻能在大漢的糞坑中,掙紮撲騰,奮力拚搏,卻沒有極速膨脹的機會...
    哪怕他們中有比肩李信的梟性,乃至超越李信的能力,但也無傷大雅。
    因為現在的李信,已經從大尾巴蛆王,蛻變成了會飛的綠頭蒼蠅。
    飛到北方,另立新坑,而且這個坑更大更深,並且在極劇膨脹,要不了三五載,便能將大漢這個舊坑淹沒吞並。
    到時大勢惶惶,任由這些蛆王如何撲騰,如何奮起,也難以改變最終曆史進程。
    “優勢在我!”李信心中感慨,繼續詢問道:“各地情況如何?地方秩序如何?百姓情緒又如何?”
    “稟國主,各地情況基本穩定,州郡秩序,一切照舊,世家攀附,官員謹慎,並未有太大變更...”
    大夏開國,隻是在最上層的統治架構,做出了些許變更,但對於中原地區底層的屎山代碼,並未更改...
    中原地區的,基本運行規則,也並未做出多大改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州官還是那個州官,郡縣還是那個郡縣,百姓還是那群百姓...
    王充頓了頓,悄悄向上瞥了一眼道:“黃河以北,無論是夏州、並州、幽州、遼州、還是冀州,各地官吏豪酋皆表順服...”
    “隻有一些底層百姓,和黃河以南的郡縣,情緒稍有抵觸,但問題不大...”
    “問題不大!”李信眸光沉沉,對於底層百姓的愚昧,又有了新的認知。
    如今天下大勢,已然明了,大夏已然崛起,稱霸特下,勢不可擋...
    一些有見識,有學識的世家坐地虎,和官府內的高官權貴,都開始有意識的收斂往日行徑。
    有的已經開始積極攀附大夏各派要員,從心裏和身體上,接受了大夏統治的事實...
    甚至就連那些隱藏在水麵下,野心勃勃,心有異誌的強人俊傑,都在不著痕跡的向李夏靠攏。
    而那些大字不識幾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底層愚民,還抱著所謂的天朝大義,頑固自守,真是不知所謂啊...
    對於這些人,李信現在有懶得關注,順服與否,無傷大雅...
    諸夏目前的根基,是河套的夏州,是並州,以後或許會加上幽遼和冀州...
    李信心中感歎,不在中原那些百姓身上糾結,轉而問道:“河套七郡,情況如何?民眾如何?”
    “河套繁榮富足,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一日三餐溫飽不愁...”
    “豐衣足食,溫飽不愁?”
    李信眉頭一擰,臉色瞬間陰沉:“吾怎麽聽說,河套萬民,饑寒交迫,怨聲載道...”
    “西套平原上的騷羌匈奴,更是餓殍遍野,死者太半,汝謊報了多少...”
    “主上...那些都是謠言...謠言呐...”
    王充當即俯身拜倒,誠惶誠恐道:“主上,您要相信微臣呐,那些都是大漢奸細散播的謠言...”
    “他們自知在戰場上,不是我大夏的對手,便散播謠言中傷主臣之關係...”
    “臣句句屬實,不敢有絲毫虛言,還望主上明鑒...”
    王充淚如雨下,聲音誠誠無比,讓在坐的臧霸韓忠等武將無不動容。
    這剝皮雖然行事酷烈,但主政河套以來,可謂是殫精竭力,拚死拚活的為夏軍的後勤操碎了心。
    其中手段殘忍了一些,卻不能否認其中功績,夏軍能打贏這場戰爭,他王充功不可沒。
    沒有河套這個大後方,在後麵持續給前線將士輸血,南北戰爭恐怕打得會更慘烈...
    正是因為有著充足的後勤做保,夏軍才能從容的,堅持防守反擊的策略不動搖,轉而撐到北方決戰到到來,撐到河套決勝的時刻...
    不要小看後勤的作用,一支軍隊,若是能保證後勤充足,那基本上就已經贏了一半...
    想想秦趙之間的長平之戰,白起的秦軍,有著秦國在後方穩固輸血,能夠攻守自如,從容應對戰場變化...
    而趙軍卻因為頂不住後勤消耗的壓力,不得不臨陣換帥,改變防守反擊策略,最後慘淡收場...
    在比如秦末的楚漢相爭,漢王有著漢中和關中做保,在後麵源源不斷的給前線輸血...
    哪怕劉邦被項羽打得丟盔棄甲,拋棄妻女,連連吃敗仗,但依然能夠頑強的,組織起一定的防守力量...
    這裏麵除了個人能力之外,就是劉邦有著關中境內,充足的後勤保障,有著充足的民力可用...
    夏軍此為何前夠抗住南北兩線壓力,這裏麵除了將士作戰意誌堅強外,最重要的就是後勤補給足夠充足...
    與夏軍相反的漢軍,則是糧草匱乏,補給短缺,甚至就連王芬的中央精銳,都湊不齊足夠的過冬物資...
    可以說,真正支撐起夏軍稱霸天下的,不止是軍中將士,更是河套並州這兩個持續為前線輸血的大後方...
    而總覽河套政務,和後勤運輸保障的王充,相當於楚漢時期蕭何的作用,自然當居首功,而他也是這麽認為的...
    畢竟大夏開國,他從河套代理總管,一躍為充國公,尚書台尚書令。
    文官二號人物,行政一把手,左右丞相級別,難道還彰顯不出其中的功績嗎…
    ............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